卻坐圖

卻坐圖

《卻坐圖》是宋代佚名畫家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該圖描繪西漢文帝妃慎夫人恃寵與帝后平起平坐,日游上林苑,中郎將袁盎向文帝犯顏直諫:“妃子僭坐后位有違綱常。”文帝不悅但理在袁盎,只得納諫,慎妃也只好悻悻而起。該畫側重表現矛盾化解過程中人物微妙的心理變化。

畫作內容


卻坐圖
卻坐圖
此幅描繪的是西漢文帝時袁盎諫止寵妃慎夫人與帝、后並坐的故事。慎夫人是文帝寵愛的妃子,常與帝后平起平坐。一次文帝游上林苑時,慎夫人與帝后坐在一起,中郎將袁盎出奏,認為這違反了封建制度的尊卑有序。文帝大怒,袁盎說明了尊卑有序有利於上下和睦,表面看來皇上是寵愛慎夫人,實際上是害了她。並引用了呂后折磨戚夫人的故事以作鑒戒。文帝在這裡表現為一個善於接受諫諍的開明皇帝,轉怒為喜,慎夫人也不再怪罪他而給予賞賜。
圖中文帝坐於有奇花茂樹、秀石珍禽的皇家苑囿中,袁盎上前俯身面諫,神情堅毅,文帝微露慍色,皇后坐於其側低頭不語,慎夫人站起身來面帶不悅,一武士持的威嚴,同時也襯托出袁盎置生死於不顧,犯顏直諫的忠臣形象。

創作背景


《卻坐圖》和《折檻圖》都是歷史故事畫。說的是漢文帝時慎夫人僭坐故事:寵妃慎夫人坐在皇帝身邊。她的舉動違反了封建社會的禮儀,坐到了應屬皇后的位置上。袁盎站出來當面進諫,謂帝既有后,不當容許其妃僭坐后位。文帝和慎夫人對他的直言進諫當時頗為惱怒,但還是接受了,並且給了袁盎一些賞賜以鼓勵忠直。選擇這樣一個故事作為題材,用意在於宣傳封建綱常,讚揚敢於直言上諫、冒死維護君王統治利益的忠臣義士,是典型的院畫題材。

藝術鑒賞


構圖

《卻坐圖》局部
《卻坐圖》局部
圖中人物處於畫面的中心,成三角形構圖,漢文帝等七人在畫面的右側,金瓜衛十在左側,袁盎在文帝與金瓜衛士之間,離觀者最近。在右側七人中,文帝居中坐在寶座上,表情嚴肅,右手按膝,左手扶椅,胸前佩方心曲領,著通天冠服,長須垂胸;在皇帝左首圓墩上坐著慎夫人低頭沉默,微露不悅,顯得很不自在;四位宮女鬧立於文帝身後,一位矮小的侍女,靠近慎夫人,她們都靜立聆聽,目睹現場;皇宮衛士,滿腮長須,橫眉怒目,兩腳分叉,手執金瓜兵器,威風顯赫,等待下旨,執行公務,袁盎弓背彎腰,兩手舉笏,作面奏君王狀,神情堅定執著,但面向外,躬身上奏,堅毅莊重,神色坦然,看來已陳述完畢,任憑皇上處置。此事發生在上林苑中,院牆高築,牆外茫茫一片田野和水面,院牆內一株大樹靠右邊拔地挺直而上,和中間的兩棵參天大樹,枝葉互相穿插,葉茂枝繁,形成了天然涼棚。太陽隔著雲層霧氣光線忽明忽暗,樹葉在霧色中時隱時現、人群背後一排直立的假山石棕櫚樹、仙鶴點綴著,畫面的右下角還有叢竹、野草及深色太湖石。在這宜人、典雅而又富麗堂皇的行宮中,一場君臣之間的禮儀之爭的激烈場面發生了:最終以臣子的忠言逆耳與明聖的樂於納諫,使這裡的氣氛轉危為安,上林苑恢復了閑靜、舒適的氣氛。

形象

從圖中可以看到作者對現場中各類人物的外形,表情,到內心世界的刻畫是非常成功的,而且對主要人物文帝、袁盎、金瓜衛士的內在聯繫及相互呼應交代得很清楚,如文帝的寬容大度,衛土的暴戾心理和袁盎忠直不懼的義膽,其以衛士的兇猛形貌象徵皇帝手中的至高權力,相比之下,雖然袁盎處於軟弱無力的地位,卻顯示了在這種特定場合中最有力量,而且作者將盎放在顯要的位置,對他的形象刻畫更富魅力,對袁盎敢於冒犯“聖上”的勇氣極盡贊喻,圖中要遣責的對象是慎夫人,安排在很不重要的位置上,側面描繪成敢怒而不敢言的愧羞樣子,連同她的詩人也是比其他宮女要矮小。
該圖不僅在人物位置經營上成功,而且布景也有其用意,文帝身後有高樹一排,自立的假山石,仙鶴等景,而袁盎身旁的是就地長出的叢竹、小草與深色玲瓏的太湖石,等等。表示了作者章法布局有韻致,遵循院畫的審美標準,而造詣頗高。

名家點評


中國美術研究院研究員王魯豫:《卻坐圖》整個畫風都接近於《折檻圖》,表現了南宋院體人物故事畫的高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