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大司馬戈

隨大司馬戈

隨戈簡介對於研究“隨”和“曾”的關係,有著很重要的史料佐證意義。這把戈長21厘米、寬10厘米,略有殘破,表面有清晰的九字銘文,銘文為“隨大司馬獻有之行戈”。對於隨與曾是否是同一個諸侯國還是兩個不同的諸侯國,學界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

隨戈簡介


對於研究“隨”和“曾”的關係,有著很重要的史料佐證意義。

隨戈發現


2009年6月,湖北省考古所接到舉報,稱位於隨州市文峰塔社區居委會二組的地下有編鐘等文物。經考古人員現場嚴密勘探和小面積挖掘,初步確定此為春秋晚期至東漢年間墓群。2010年6月,省考古所啟動發掘工作,最終發掘墓葬65座,包括土坑墓53座、磚室墓12座,土坑墓大多為東周曾國墓葬,時代從春秋中期一直到戰國時期,少數為戰國晚期的楚墓。首次在隨州境內發現曾國車馬坑,分別為兩座車馬坑和一座馬坑,皆為春秋時期,此外,該墓葬群還出土了青銅、陶、玉等各類質地的文物1000餘件,其中青銅器佔半數以上,種類主要有鼎、簠、簋、甗、匜、盤、缶等,部分銅器上有銘文,銘文有曾、曾子、曾孫等字樣。
2013年7月10日,隨著葉家山墓地第一大墓葬M111的二層台的發掘工作基本結束,主要隨葬品“見光”。據現場考古人員介紹,現已發掘出5件方鼎、11件圓鼎、3件大鑊鼎和12件簋,共計19鼎12簋。經初步測算,圓鼎直徑約為20公分,三件大鑊鼎直徑為35公分至45公分,分佈明確,保存完好。隨著發掘工作的繼續,還有可能發現更多的鼎和簋。目前這批珍貴文物還未完全出土,經過現場拍照和繪圖之後,將其移至文物保護室做進一步研究。他初步判斷,這批鼎上印有銘文,不僅有助於進一步解釋墓主人身份,也為研究周朝禮制提供了最新研究資料,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隨大司馬戈和一些刻有‘曾’字的青銅器,擺放在M21號墓中。這把戈長21厘米、寬10厘米,略有殘破,表面有清晰的九字銘文,銘文為“隨大司馬獻有之行戈”。由此可知,M21號墓的主人應該是一位掌管曾國軍事力量的主官“大司馬”、名叫“獻有”的貴族。因為M21號墓曾遭洗掠,因此是否原來還存在“隨器”還是個未解之謎。

隨曾之謎


1978年作為影響深遠、價值極高的曾侯乙墓的發現,很多問題也隨之而來。在隨國的領地內出現了一個叫“曾”的諸侯國,這是怎麼一回事?對於隨與曾是否是同一個諸侯國還是兩個不同的諸侯國,學界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
2010年12月,在葉家山墓地發掘的曾國貴族墓地中,出土青銅器的銘文上有“曾”“曾侯”“曾侯諫”,這些說明曾國在西周早期被周王朝分封了。而根據史籍記載,隨國(是周同姓諸侯國,後為楚附庸國,亡於楚國。關於隨國何時分封,根據《古本竹書紀年》所記“昭王十六年伐楚荊”事 以及有關“昭王伐楚”有關青銅器的記載來看,“漢陽諸姬”已有規模,可見其分封不晚於周昭王時期。
通過有關的分析來看,曾與隨同源同屬,是具有極大的可信性。到底事實如何,隨曾之謎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