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象孤兒院的結果 展開
- 收養幼象的慈善機構
-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播出的紀錄片
大象孤兒院
收養幼象的慈善機構
大象孤兒院主要是收養無家可歸的、陷阱受重傷、脫離群體迷途、因戰火負傷及患病的幼象。
目前世界上存在兩所大象孤兒院,分別在斯里蘭卡和肯亞。在這種情況下,無家可歸的大象孤兒日愈引起人們的重視,大象孤兒院也應運而生。1975年,斯里蘭卡野生動物局為無家可歸的幼象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大象孤兒院”。1987年,肯亞首都內羅畢市郊也成立了一間“大象孤兒院”。
象群
斯里蘭卡大象孤兒院里的大象在洗澡
為拯救這些“孤兒”,斯里蘭卡野生動物局於1975年,在斯里蘭卡蓋克拉鎮西北部的品納維拉建造了一所“大象孤兒院”,主要收養那些在叢林中失去母親的幼象。建院30年來,由於人類活動範圍日益擴大,對野象的生存已構成嚴重威脅,入選孤兒院的對象範圍不斷擴大,那些掉入陷阱受重傷的、脫離群體迷途的、因戰火負傷的及患病的幼象都有資格住進孤兒院。生活在這裡的大象均受到精心照顧,過著悠閑的生活,除了定時進食、洗澡,還從事一些搬運木材的勞動和表演節目,有些還在這裡生兒育女,準備頤養天年呢。目前收養的大象從最初7頭到現在的近百頭大象。
位於斯里蘭卡一家大象孤兒院里的大象在工作
“孤兒院”逐漸成為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一家名為“馬克西莫斯”的造紙公司也因此火了起來。這家公司的經營訣竅是“就地取材”———將象糞變廢為寶,加工處理成能登大雅之堂的紙張。用象糞製成的紙類產品已遠銷日本、歐洲和美國,連一些世界知名政要都用過這些產品。
餵養小象
由於公司就設在“大象孤兒院”旁邊,新鮮原料源源不斷。創辦以來,該公司每天可處理兩噸象糞,規模從最初的7人增加到122人。2002年,斯里蘭卡前總理維克勒馬辛哈訪美時,曾把該公司的產品當禮品贈送,布希總統得到了有金色花紋的象糞信紙和信封等;“第一夫人”勞拉拿到有葉形花紋的精美書寫紙;鮑威爾則收到了帶有肉桂和香蕉香氣的再循環紙。
栓鐵鏈的大象
與悠閑的同伴相比,幾頭被鐵鏈拴著的大象格外扎眼。它們用長鼻卷著木材和樹枝,步履蹣跚,讓人頓生惻隱之心。工作人員說,為避免大象最終成為好吃懶做的“寄生蟲”,幼象在孤兒院成年後將接受訓練,幫人搬運木材。此外,雖說常年在孤兒院,大象已不具備野外生存能力,性情大多也很溫和,可流淌在它們血液中的野性還是會冷不丁爆發。為了遊客的安全,人們只好給那些脾氣暴躁的大象戴上鐵鏈。
肯亞境內生活著大約2.3萬頭非洲象,在這裡大象是被譽為國寶的“五大動物”之一。然而,由於人為的破壞,肯亞大象死於偷獵、過度放牧和乾旱的事故層出不窮,因而也存在不少急需救助的小象,否則它們將在烈日下過早夭亡。
肯亞大象孤兒院,英文名是The David Sheldrick Wildlife Trust,1987年由達芙妮發起,由大衛·謝爾德里克野生動物基金會設立。(達芙妮的丈夫就是大衛·謝爾德里克,一位非常有名的自然學家,也是察沃國家公園的管理者,於1977年死於心臟病)。內羅畢的大象孤兒院是目前世界上在救援和治療大象孤兒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公益機構。這裡的大象孤兒來自肯亞各地。它們有的父母被盜獵者殺害,有的因乾旱被困在乾涸的水源地,有的因和人類發生衝突而失去親人。這些小象在孤兒院里被人們精心照料,當它們被治癒且情況穩定后,就會送往一百多英裡外的察沃國家公園。它們在哪裡會逐漸適應野外的生活,並最終被放歸大自然。
養護人員為這些小象披上特製的雨衣
小象在孤兒院外放養
圍著身穿“綠大褂”的工作人員,孩子們開始提各種各樣的問題:“它們喜歡吃甜點嗎?”“它們會比誰的勁兒大嗎?”……工作人員笑著一一解答,還向參觀者細細介紹每頭小象的特點、愛好。半小時后,小象們又排成一列,踱步離開。偶爾有留戀泥坑或是皮球的小象“掉隊”,年紀稍大的領頭母象會奔跑回來,把它重新領回隊伍。接下來半小時,另外10頭小象登場。
每天來“孤兒院”看小象的各國遊客有400多人。在每年6月至9月適合旅遊的旱季,參觀者更多。孤兒院還鼓勵遊客認養小象:花50美元,就能在千里之外認養一頭象寶寶並在“孤兒院”開辦的網站上隨時了解它的情況。
澳大利亞遊客賽琳娜去年認養了一頭叫“迪達”的小象。迪達的母親死在偷獵者槍下。2007年它來到“孤兒院”時只有4周大。如今,迪達已經擺脫孤單,成長為象群中的“女家長”。再次造訪孤兒院的賽琳娜特別興奮,不斷向身邊的遊客展示迪達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