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塱村
廣州荔灣區的村
西徠塱是一個地域統稱,因其位於東塱之西,故名。其是由麥村、江夏、南安、永安、大橋、花圍、湛涌、裕安圍共八條自然村組成,內有五座祠堂、三個古廟、一座天后宮。總面積為2.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00多人,外來人口3200多人。
西塱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的西南方向,廣中公路地鐵一號線總站旁,靠近南環高速公路出口,北接東漖村、坑口村,東與東塱村、東沙工業園接壤,西以漁尾河為界,交通十分便利。
西塱在城中村改制中成立了西塱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領導班子,下設九大管理機構:西塱儲運公司、資產物業發展管理部、農業與社會事務辦、計生和綠化保潔管理辦、觀賞魚博覽開發有限公司、水電安裝管理部、規劃設計工程部、科技信息培訓管理部及德安樓管理處。
文化中心
工業環境:
西塱工業區的廠房全部採用現代化新型鋼結構模式,耐酸、耐鹼、耐高溫、少污染,完全符合安全防火、節能環保的性能需求,既美觀實用又安全大方,且具投資小、施工期短、見效快等經濟特點。工業區內水、電、通信設施齊備,生產區與職工生活區實行分離,有消防通道相隔,互不影響,區內道路寬闊、交通暢順、衛生整潔、環境優美。
西塱經濟年總收入21700萬元,總產值20100萬元,工業產值13880萬元,利潤總額3200萬元(2003年數據)
西塱東接東沙工業開發區,南靠南環高速公路出口,北可通芳村大道,西直通廣中公路、花地大道,靠近芳村客運站,地鐵一號線總站直達,有57、65、69、70、71、74、75、181、222、275路等公共汽車路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
西塱有文偉中學、西塱小學、幼兒園、芳華中學等。
廣州觀賞魚博覽中心
廣州觀賞魚博覽中心,位於花地大道南,地鐵西塱總站以西,規劃總面積1400畝,共分為5大塊功能區:觀賞魚養殖示範區、種苗科研示範區、觀賞魚展銷區、物流服務區、休閑娛樂區。其中銷售市場80畝,總投資9100萬元,集生產養殖、科研開發推廣、銷售、出口、信息交流、休閑觀光於一體的觀賞魚產業化基地。基地的基礎建設基本完成,第一期400畝已投入使用,現正興建銷售市場,公開招租。
時花種苗生產基地
位於西塱湛沖的時花種苗生產基地,總面積200畝,年產各種優質花苗4000萬到5000萬苗,遠銷全國各地及港澳地區,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花苗生產基地。
據現存的粵地方志目錄《廣東通志》(嘉靖十四年版(1535))卷六《坊都》記載番禺縣茭塘屬堡“西朗”,后明萬曆三十年(1602)郭棐的《廣東通志》寫“西蓢”,同治五年(1866)的《廣東圖說》:大通滘水“屈東南流經西塱,又東南流與大黃滘”記“西塱”。從名字變遷已經可以反映西塱村有五百年的歷史沉澱,是名副其實的古村。
西塱是一個地域統稱,因其位於東塱之西,故名。是由麥村、江夏、南安、永安、大橋、花圍、湛涌、裕安圍共八條自然村組成。
麥村,南宋末年建村,因開村人姓“麥”,故取名為麥村。
徠江夏,南宋末年建村,因該村開村人是從南海縣松崗鎮江夏村移民而來,為紀念祖居,故取名為江夏村。
南安,南宋末年建村,取名為南安,自取名后,沿用至今。
永安,南宋末年建村,取名為永安,有永久安居樂業之意,故名。
大橋,建國前建村,因村東有座大石橋,故名。
花圍,清朝末年建村,原稱湛圍涌,為避重名,建國后改為花圍,因周圍花比較多,故名。
湛涌,建國前建村,因有清澈的河涌流經,故名。
裕安圍,南宋末年建村,取期望富裕平安之意,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