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樓廣場

廣東省旅遊景點

揭陽樓位於廣東省揭陽市區東入口的揭陽樓,取法漢代形式,高達38米,有望成為具有歷史象徵意義的城市地標;加上被確定作為新市規劃和歷史文化展示功能用途,它的建成,將激勵揭陽六百萬英雄兒女,發揚優秀文化傳統,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簡介


揭陽樓廣場
揭陽樓廣場
揭陽樓是揭陽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強勢推進的戰鬥旗幟。揭陽樓不僅僅是一個建築景觀,而且是地方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
追溯前塵,揭陽樓創建於唐朝中期,距今已有1188年的歷史。其遺址,即現在的潮州筆架山韓文公祠,而後來,改建於潮州內城南門。

有關記載


《潮州三陽志。州縣總敘》有載:唐韓愈刺潮之日,又嘗建為揭陽樓,而舊圖經以為今之韓亭即其地,是必有據者。上揭書《城池》又稱:州子城門三:東、西、南。……三陽門,郭之南門,結樓其上,舊曰揭陽門,存古也,常公禕始創,林公增崇舊基而新之,更其匾,蓋取三邑皆以陽名。

歷史文化


宋元時期潮州也稱“三陽”——海陽、潮陽、揭陽三縣的合稱,而三陽的版圖,即秦漢揭陽縣地。在宋元時代,把潮州稱作“三陽”,是“存古也”。
一個地方,沒有歷史,就顯得淺薄,所以,“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當其因為諫迎佛骨貶謫潮州時,就不忘隨時打出可以顯示潮州歷史的“揭陽”這個品牌。凡是寫及潮州的詩歌,他大都以揭陽代之,像“我遷於揭陽,君先揭陽居”,“揭陽去京華,其里萬有餘”等,就都是實例。唐宋的其他文人,為了表示對潮州地區的尊重與景仰,也莫不把該地稱作揭陽。如宋初景德間海陽知縣錢冶的《和金城山詩》,起句就是“高低簇畫屏,深映揭陽城”;神宗熙寧間廣東轉運副使許彥先,《題金山見遠亭》,首句也是“揭陽州望極南交”。還有王安石,他的《送潮州呂使君》中,兩次出現以揭陽代潮州:“韓君揭陽居”、“呂使揭陽去”。
而直接提到揭陽樓的,則是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他在《送胡都官知潮州》中,回顧了“自昔揭陽郡,刺史推韓侯”,最後鼓勵知州胡況對潮州多作貢獻,讓後人敬重他、懷念他;則以“更尋賢侯跡,書上揭陽樓”表達。
在漢代的未央宮裡,有一座巍峨的麒麟閣,“中興之王”漢宣帝曾經命人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肖像畫於該閣的牆壁上,以褒揚他們的功績。南宋詞人陳經國《沁園春。丁酉歲感事》乃藉以喻事:“麒麟閣,豈中興人物,不畫儒冠?”從這裡可知,古代的地標性樓閣,往往是彰顯先賢事迹的所在,梅堯臣詩里“更尋賢侯跡,書上揭陽樓”,就是對揭陽樓這一功能的揭示。
揭陽樓,借揭陽輝煌的經歷,借韓愈創建的史事,借梅堯臣如椽大筆的勾勒,早已名載青史。其文化內涵的豐富,由以上三者,而可盡情地發揮。

鼎建意義


因此,揭陽樓的鼎建,對市民觀念素質的培育,對揭陽的知名度,對帶動嶺南水城的文化旅遊事業,意義的重大與深遠,將是難以估量的。
它是揭陽一份厚重的未來的文化遺產。正因為如此,揭陽樓的橫空出世,讓千萬人翹首以盼。廣東揭陽市揭陽樓

揭陽樓賦


揭陽古邑,名早秦宮漢室,地居北回歸線,應織女座星辰,鎮閩粵贛三邊。倚青山,御碧野,攜榕江韓江九龍水,面東海南海太平洋;青山莽莽而礦產豐富,大海泱泱而資源無竭;乃工業之基地,商貿之重邑,農業之莊園,漁業之良港,赫赫乎其地利廣要矣!自昔發肇人文,溥施教化;統率嶺東,和衷共濟;閩潮客家一體同榮;有海水處有揭陽人;仁德基業俱臻勝境;精英人傑燦若星河,耿耿乎其人文炳蔚矣!今當盛世,乃乘天時,開地利,聚人心,創偉業;特色經濟融入世界,特色城市雄峙南疆,特色文化光耀星河;交通樞紐磅礴於三省交界;核心區域崛起於蓮花寶地,浩浩乎其前景輝煌矣!織女回眸笑,古邑氣象殊!
於是蒞政者稽古鑒今,倡導規劃;實業家黃君暢然,慨捐其資。乃於市區東門,依漢代風貌創建揭陽樓,且辟廣場。凜凜斯樓,橫空出世,卓爾不群;洋洋廣場,映山帶水,輔成大觀。立古邑之地標,溯人文之根源,彰歷史之悠久,統民情之歸依,揚傳統之美德,既成旅遊之景觀,更為教化之勝地矣!偶登樓台,漫步廣場,仰日月經天,觀山川列序,審人生之定位,識與時以俱進。乃明明德,知根本,愛鄉邦,愛祖國;施大德之方略,創大雄之業績,啟大慧之新機,修大雅之風尚,建設和諧揭陽,書寫史冊新章!此其志乎?此其責矣!俟仁人志士共識共舉,則揭陽幸甚!揭陽人民幸甚!
贊曰:海上日出,江山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