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梅爾半島
亞洲最北半島
泰梅爾半島(Taymyr peninsula)是亞洲最北半島。位於俄羅斯北西伯利亞、西及西北瀕喀拉海及葉尼塞灣,東和東北臨拉普捷夫海及哈坦加灣,北隔維利基茨基海峽與北地群島相望。
長約1000千米,寬約500千米,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北部沿海為狹長平原;中部為貝蘭加山地,最高點海拔1146米;南部地勢低平。氣候寒冷,屬寒帶苔原氣候,年降水量150毫米—230毫米,大部屬苔原帶,海岸線曲折,多峽灣。
泰梅爾自治區位於北極圈附近,東部和東南部與薩哈共和國相鄰。自治區的領土由泰梅爾半島、西西伯利亞高原的北部和北地群島構成。
迪克森
2014年07月29日,距俄羅斯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出現的超大型天坑發現不到一個月,再次發現了兩個天坑,俄羅斯當局開始著手進行調查。新發現的天坑分別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塔茲半島和位於苔原地帶的泰梅爾半島,直徑分別為15米和4米。被發現的其中一個坑與之前發現的天坑一樣,都在永久凍土層地區,新發現的兩個坑都是由馴鹿的游牧民發現的。
當地專家對這兩個坑進行了調查,發現新出現的坑與之前的天坑相比,直徑較小,但深度相似,尚末查明這兩個坑是如何形成的。一位專家表示“可以確定的是找不到人為製造的跡,但是還不能確定是自然產生的現象。”
地球冰凍圈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仔細觀察了新發現的坑的照片,發現坑的共同點是內部都呈現漏斗的形態,且被冰雪覆蓋,但可供找出如何形成的證據並不多。另一方面,當地專家認為是因該地區的氣溫急劇上升而導致了天坑的出現。
泰梅爾半島
貝蘭加山脈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北部的泰梅爾半島。東東北—西西南走向。長1100公里,寬200多公里。由皮亞西納河和泰梅拉河分成西、中、東三段,一 般海拔600米左右,西段較低,最高點在東段,海拔1146米。大部由輝長岩、輝綠岩組成。東部有冰川(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大部為石質苔原和北極山地荒漠。動物有旅鼠、北極狐、馴鹿等。
泰梅爾湖,俄羅斯東西伯利亞泰梅爾半島上的淡水湖。在貝蘭加山南坡。原是一構造凹地,后經冰川刻蝕而成。長約250公里,寬數公里至80公里,面積456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米。平均深2.8米,最深26米。南岸平緩,東北岸陡峭。靠雪水和雨水補給。
葉尼塞灣
俄語名稱:мыс Челюскина
亞歐大陸最北點。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北部泰梅爾半島的北端,臨北冰洋。北緯77°43′、東經104°18′。附近建有水文氣象站。1742年,俄國大北方探險隊的成員切柳斯金首先到此。
俄羅斯泰梅爾半島北端、亞洲最北部。人口稀少,位於北極圈內。
泰梅爾半島
1.地理位置
泰梅爾半島
2.領土及行政區劃
泰梅爾自治區的領土面積為86.21萬平方公里,約佔俄聯邦領土面積的5.05%。泰梅爾自治區於1930年12月10日成立,當時屬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成員,行政區單位數量有3個區、1個區附屬城市、1個城鎮、22個農莊。泰梅爾自治區的中心是杜金卡市,建市時間為1951年,從杜金卡市距莫斯科6403公里。
3.人口
2003年泰梅爾自治區共有人口38500人。
1.工業
梅爾自治區的主要工業部門有礦山開採部門(天燃氣、多金屬礦物開採、煤炭開採)、漁業工業部門(在杜金卡、哈塔加、烏斯季波特的工廠),但沒有大型工業中心。
2.農業
泰梅爾自治區的農業主要有養鹿業、國營養獸業(北極狐、玄狐)、毛皮副業等,肉奶畜牧業發展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