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社會結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繼《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2002)、《當代中國社會流動》(2004)之後的第三個研究報告。

內容簡介


2004年至今,課題組成員先後在四川、廣東、北京、福建、浙江、江蘇等地作了長期深入的調研。調研發現,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社會矛盾和問題正在凸現。因此,本書在對社會階層關係研究作出初步總結后,重點調查研究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動;對中國社會結構的歷史和現狀作了總體描述和分析。

作者簡介


陸學藝,男,1933年生,江蘇無錫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
研究專長是社會學理論、社會結構研究和農村發展理論研究。

作品目錄


前言
總報告
一 中國進入社會建設為重點的新階段
(一)突出的經濟發展成就與尖銳的社會矛盾問題(二)中國進入社會建設為重點的新階段-
二 社會建設的核心任務:調整社會結構
(一)社會結構的基本內涵(二)研究社會結構的意義-
三 當代中國社會結構深刻變動
(一)社會結構的歷史生成與發展過程(二)中國社會結構已經發生深刻變動-
四 社會結構變動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一)家庭經濟功能的強化推動著經濟發展(二)就業結構調整,使勞動力配置合理化(三)社會組織功能的自主性回歸,促進了經濟體制改革
(四)城鄉結構調整,資源與機會空間配置的聚集效應得到發揮(五)新社會階層的興起與發展,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活力充分顯現-
五 社會結構變動滯后:當前諸多社會矛盾問題的重要原因
(一)社會結構變動滯後於經濟結構變化(二)當前社會結構滯后經濟結構大約15年(三)社會結構滯后的後果
(四)社會結構滯后的主要原因--
六 目前是中國調整社會結構的關鍵時期
(一)中國所處發展階段需要社會結構調整(二)調整社會結構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的重要舉措(三)調整社會結構是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途徑
七 社會結構調整的政策取向
(一)社會結構調整的原則(二)社會結構調整的目標(三)社會結構調整的重點
(四)社會結構調整的具體政策建議--
第一章 人口結構
第一節 人口結構的深刻變化及其社會動因
一 人口年齡結構正值成年型而性別結構異常二 人口素質結構逐步改善和人力資源強國初現三 人口規模的空間分佈流遷梯度化和二元化
四 人口結構變遷的社會動因--
第二節 當前人口結構不合理及其社會影響
一 生育率過低與未來人口結構圖景二 人口年齡結構快速老化及其社會影響三 人口出生性別比攀升及其社會後果
四 人口素質結構還不適應工業化發展要求五 人口流遷分佈的質性結構差異及其雙重影響-
第三節 中國到了人口結構調整的關鍵時刻
一 樹立科學人口發展觀,推行彈性生育制度二 發展社會事業,以公平機制促進人口素質提高三 平抑老齡化的負面效應,確保社會“老而不衰”
四 從根本上治理出生性別比偏高,確保“人口生態安全”五 盤活公共資源和機會,努力消除人口合理流動的障礙六 城鄉一體化和區域協調化發展,須正視人口增減
第二章 家庭結構
第一節 家庭成員構成變遷
一 家庭規模小型化二 核心家庭為主體三 家庭類型多樣化
第二節 家庭關係模式變遷
一 家庭內部關係平等化二 家庭外部關係網路化三 婚姻關係的穩定性減弱
第三節 家庭結構變遷的社會功能
一 家庭結構變遷的社會正功能二 家庭功能變化對社會結構再造的不利影響-
第四節 家庭結構發展趨勢與政策建議
一 家庭結構發展趨勢二 應對家庭結構變遷的政策建議-
第三章 就業結構
第一節 制度變遷:行政主導,市場自發,社會缺位
一 就業結構的分析框架二 就業結構的歷史分析-
第二節 就業崗位生產:數量增加,內外生長,層次提高
一 就業崗位的體制外生產二 就業崗位的全球化三 就業數量的較快增長
四 就業層級的趨高級化五 職業層級的趨高級化六 職業類別的複雜化
七 就業流動的自由化八 就業區位的集中化-
第三節 關係形態的緊張:質量降低,內外差異,衝突醞釀
一 關係形態:極端性僱主點二 過度市場化:勞務派遣三 社會排斥——農民工
四 市場自由——“魚塘困境”的出現--
第四節 社會缺位:組織弱小,機制殘缺,難於相容
一 社會缺位:就業結構問題的癥結二 傳統“社會”的弱小和被破壞三“所設計的社會”與“所實現的社會”之間的大距離
四 以社會主體的社會行動實現社會建設--
第四章 收入分配結構
第一節 改革開放以來收入分配結構深刻變化
一 全國基尼係數變化:相對平均—相對合理—差距過大二 不同群體收入變化:最高與最低差距日益擴大三 收入分配主觀評價:收入差距過大成為民眾的共識
第二節 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社會動因和機制
一 制度變遷:市場化改革中分配製度的階段性轉變二 要素參與:權力、資本、知識技能擁有者先富三 基本途徑:市場化—非市場化與體制內—體制外
四 外在結構:影響收入差距的主體、行業和空間因素五 個體差異:影響收入分配的先賦性和后致性因素-
第三節 收入差距過大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及建議
一 收入分配機制或途徑:不公平感加深的主因二 收入差距過大的結構風險日益轉為社會整體風險三 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加深其他社會結構的不合理性
四 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建議:重點著眼於中下層收入提高--
第五章 消費結構
第一節 導論
一 消費結構二 消費結構與社會結構-
第二節 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變遷
一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過程二 居民消費結構變遷的動力機制-
第三節 當前我國消費結構存在的問題
一 當前我國消費結構問題的主要表現二 當前我國消費問題產生的根源分析-
第四節 解決我國消費問題的政策建議
一 增加公共服務投入二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三 調整分配結構
四 促進階層結構的合理化--
第六章 城鄉結構
第一節 城鄉結構的建構(1949~1978年)
一 城鄉體制的建構二 城鄉不平等的表現三 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結構性錯位
第二節 城鄉結構的艱難轉型(1978年至今)
一 市場經濟改革與城鄉結構二 發展與錯位並存的城市化之路-
第三節 城鄉結構面臨的問題及實質
一 城鄉結構面臨的問題二 城鄉結構的實質性問題是城市化滯后-
第四節 調整城鄉結構的緊迫性及可能性
一 城鄉二元結構是當前我國社會矛盾突出的根本原因二 構建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的緊迫性及基本思路-
第七章 區域結構
第一節 區域結構:社會結構的空間表徵
一 區域結構的經濟學和社會學比較二 空間平等:區域結構研究的重要議題-
第二節 新中國區域結構的歷史性變遷
一 區域劃分的階段性演變及中國式區域理論二 我國區域結構問題的歷史變遷-
第三節 當前我國區域結構的基本特徵
一 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發展總趨勢:差距不斷擴大二 當前區域結構性差距擴大的基本表現三 當前區域結構性差距拉大的原因:多因素共同作用
第四節 調整區域結構和協調區域發展
一 區域差距過大的影響:不利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二 調整區域結構的關鍵: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第八章 組織結構
第一節 組織結構研究的目的與分析框架
一 組織結構研究的目的與理論模式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組織結構的總體變遷三 組織結構分類與分析框架
第二節 從總體性控制到職能轉變:國家組織的現代轉型
一 總體性控制:改革開放前的國家組織結構二 分權與政府職能轉變: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組織結構變遷三 國家組織的合理結構和規模問題
第三節 從單位化到市場化:中國經濟組織的轉型與發展
一 單位化: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國經濟組織二 市場化:經濟體制改革時代的經濟組織三 經濟組織結構變遷的社會意義與限度
第四節 從國家化到社會化:當代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艱難歷程
一 取締、改造與收編:國家總體性控制下的社會組織二 再生: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社會組織三 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意義、特徵與困境
第五節 改革社會管理體制,發展社會組織
第九章 社會階層結構
第一節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變遷
一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變遷軌跡二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變遷機制-
第二節 當前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狀況
一 中產階層加快崛起二 社會中下階層規模比例縮小三 社會階層日益分化
四 階層位序的變化--
第三節 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走向與調整
一 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發展走向二 社會階層結構調整的政策取向-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