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紫雲寺的結果 展開

紫雲寺

中國歷史遺跡

紫雲寺,曾名雲頂庵,俗稱雲頂寺,位於莆田市仙游縣郊尾鎮后沈村雲頂山大鐘峰下,歷代名僧輩出,別有風光。紫雲寺始建於唐咸通十四年(873年),背靠雲頂山。此山常見紫雲聚頂,奇峰怪石,幽靜深邃。懸崖絕壁下有一天然石洞,內有石室10平方米,削壁欲傾,有一僅盆口大石孔是從埋在地下的龍骨石中穿透出,深不可測。洞內霧氣瀰漫,天欲雨時石孔常有霧氣逸出,狀如輕紗飄向天空。洞外古木參天,松竹疊翠。由此下瞰,一覽無餘。遠看塔斗山,雄峙南天,雲蒸霞蔚,山腳溪水蜿蜒如鏈,水碧如藍。

歷史沿革


紫雲寺[福建省莆田市仙游郊尾鎮]
紫雲寺[福建省莆田市仙游郊尾鎮]
唐末,正覺大師慕其天然靜修寶地,來此禪修直至圓寂,號名雲頂庵。他生前開示禪宗妙旨,奉行臨濟法門,大慈大悲憫眾生,道登上品負有盛名,僧眾聚集。不久,遂加以擴建,庵改為寺。前建土木結構大雄寶殿,堂前6片屏門,建築面積達180平方米。
歷史上此寺飽經磨難,幾度興廢。明萬曆二十二年(1595年),黃世騰捐資重修大雄寶殿。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光潤法師住持,擴建為五間廂雙座;並架設鐘鼓,由信徒陳泰、王居英等捐資鑄鐘,表面鑄有梵語:“哈嘛呢叭、咪嗒俺伽、羅帝耶嘍。”此鐘發音深沉,晨昏在10公裡外的梅嶺山上也能聽到,至今仍保留著。清雍正元年(1723年),黃世金捐谷25石、銀20兩維修。至民國初年,已擁有僧眾近30人,田地30畝,香火盛極。民國26年(1937年),日寇入侵,腥風血雨,生靈塗炭,眾僧逃難離去,寺院凋零,殘破不堪。
新中國成立前夕,宗寶法師住持重建該寺。上世紀60年代“文革”動亂期間,僧尼解散,古佛被毀,寺院亦改為後沈村辦農場。改革開放后紫雲寺重煥生機。80年代以來,定恆大師、知常大師、賢文法師及當地知名人士許佔英、許春海等董事會成員發起,先後修建天王殿,大雄寶殿,重塑佛像神像。后又幾經修葺,至今保持唐宋建築風格。此寺俗名雲頂寺,可謂因山得寺,山則因寺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