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紅林(1923—1993),女,京韻大鼓演員、曲藝教育家,天津人。作品有《鬧江州》、《刺湯勤》、《羅成叫關》、《徐母罵曹》、《桃花庄》和新編歷史題材曲目《時遷盜甲》、《獵虎記》等節目的錄音。
桑紅林(1923—1993),女,京韻大鼓演員、曲藝教育家,天津人。自幼從王貞祿學大鼓,8歲開始登台演出,成名較早。她基本功紮實,敏而好學,長短唱腔,大小動作,聽、看過即可記住,並能加以發揮,使原作更上一層樓。她體弱氣薄,而慣用“氣口”,長短曲目唱來悠揚婉轉,毫不費力,出色的繼承了劉派京韻大鼓藝術。演唱藝術精深,表演有獨到之處,用高超的藝術手法來剖析角色的內心世界。她擅長用獨特的藝術手段和細膩的唱表,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她能巧妙地運用一個眼神、一個小動作來描繪刻畫人物和場景。她唱文段子《刺湯勤》、《大西廂》時抒發烈婦、少女的心情能淋漓盡致;唱武段子《戰長沙》、《
趙雲截江》時刻畫武將形態,表演盡善盡美。
桑紅林1962年劇照
1953年桑紅林正式加入天津人民廣播電台說唱團,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整理演唱了許多傳統段子。新編歷史題材的段子有:《獵虎記》、《時遷盜甲》、《鴛鴦劍》等,歌唱新時期英雄人物的節目有:《劉胡蘭》、《黃繼光》、《海上漁歌》、《邱少雲》、《劉文學》。1958年成立
天津市曲藝團少年訓練隊,桑紅林被委任為專職教師,先後教過70多名學員,被譽為“曲藝教頭”。這時的桑紅林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更加深入學習藝術理論,不斷總結,勤於觀摩,她所想所說離不開曲藝藝術,她在上課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她為了能讓學員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母親需要多看一些理論方面的書籍,而當時曲藝方面的專著很少,她就借鑒很多其他劇種的知識來豐富自己,同時也憑著自己多年的舞台實踐經驗,歸納總結出一套教學方法。她非常關心學生的藝術成長,很早上班帶著他們練嗓子,不局限於曲種教大家練習基本功,反覆示範。她的得意弟子趙桐光被陳雲同志譽為“小劉寶 全”,楊鳳傑也很好地繼承其藝術風格。她從無門戶之見,經其開蒙的劉春愛(1960年入隊)和
趙學義(1958年入隊)分別成為駱派與
白派的優秀繼承人,可以說桑紅林為劉白駱三個門派的京韻大鼓的傳承都注了很大心血。1992年舉辦了紀念桑紅林七十壽辰和舞台生涯62周年的紀念演出,其弟子和學生們表演了精彩節目,引起強烈反響,為桑紅林的藝術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1993年桑紅林病逝,享年70歲。
她在天津人民廣播電台的留有《鬧江州》、《刺湯勤》、《羅成叫關》、《徐母罵曹》、《桃花庄》和新編歷史題材曲目《時遷盜甲》、《獵虎記》等節目的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