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槲寄生的結果 展開

槲寄生

中藥

槲寄生是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乾燥的帶葉莖枝。槲寄生藥性平和,味苦。歸肝、腎經。槲寄生的化學成分包括生物鹼、黃酮、揮髮油、三萜、有機酸、多糖、甾醇、木質素、苯丙素等。其中,生物鹼(如榭寄生鹼)和黃酮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規定,乾燥的槲寄生藥材中,紫丁香苷的含量不能少於0.040%;乾燥的槲寄生飲片中,紫丁香苷的含量不能少於0.025%。

簡介


● 正名:槲寄生
● 英文名:Hujisheng
● 拉丁名:Visci Herba
● 別稱:北寄生、寄生、冬青、台灣槲寄生、寄生子、柳寄生、槲寄、黃寄生

功效與作用


● 槲寄生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槲寄生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腫瘤、抗衰老、抗炎、抑菌等作用。
● 槲寄生可以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無力、腰酸膝軟、頭暈目眩、妊娠漏血、崩漏經多、胎動不安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槲寄生過敏者,禁止使用。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使用槲寄生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槲寄生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槲寄生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槲寄生


● 槲寄生可以煎汁內用,也可以入丸、散劑內服,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9~15克。
● 槲寄生可以泡酒使用,例如:
● ● 風濕藥酒:和黃芪、當歸、麻黃、續斷等中藥配伍泡酒,有活血止痛、散風祛濕的作用,可用於肢體麻木、腰腿疼痛、關節疼痛。
● ● 參茸木瓜酒:和人蔘、木瓜、鹿茸等中藥配伍泡酒,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可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疼痛、肢體麻木等。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槲寄生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槲寄生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傳統醫學認為槲寄生沒有毒性作用,而且目前也沒有發現資料顯示按規定劑量服用槲寄生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但動物實驗表明,大劑量服用槲寄生可能會導致動物死亡。所以,如果需要服用槲寄生,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我該如何選購槲寄生


● 槲寄生我國除西藏、新疆、廣東、雲南以外,各地區均有生產。朝鮮、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
● 槲寄生藥材的莖枝為圓柱形,有2~5叉狀分枝;表面為黃綠色、金黃色或黃棕色,有縱皺紋;莖枝上有節,節比較膨大,有分枝或枝痕。重量輕,質地脆,容易被折斷,斷面不平整;斷面可分為皮部、木部、髓部,皮部為黃色,木部顏色較淺,有放射狀射線,髓部多向一側偏移。葉子對生於枝梢,沒有葉柄,容易脫落;葉片為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圓,基部為楔形,邊緣平整;葉片表面為黃綠色,有細小的皺紋,主脈5出,中間3條最為明顯。槲寄生藥材摸起來有革質感,氣味清淡,品嘗時有微微的苦味,咀嚼時有黏性。
● 槲寄生的飲片為不規則的厚片。莖的外皮為黃綠色、黃棕色或棕褐色;切麵皮部為黃色,木部為淺黃色,有放射狀紋理,髓部常向一側偏移。葉片為革質,黃綠色或黃棕色,邊緣平整,有細小的皺紋。氣味清淡,品嘗時有微微的苦味,咀嚼時有黏性。
● 存放於乾燥的地方,注意防蟲蛀。

含槲寄生的中成藥有哪些


● 寄生追風酒:具有祛風濕、補肝腎、止痹痛的功效,可以治療肝腎虧虛、風寒濕痹、關節屈伸不利、腰膝冷痛,也可以治療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
● 當歸寄生注射液:有祛風濕、舒筋活絡、鎮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神經性頭痛、肥大性脊椎炎、腰腿疼、腰膝勞損、痛經。
● 益腦寧片:具有補腎益氣、活血通脈的功效,可以治療肝腎不足引起的胸痹、中風,也可以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中風後遺症,改善胸悶、胸痛、憋氣或者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言語謇澀、口舌喎斜等癥狀。
● 祛風止痛膠囊:有祛風止痛、強健筋骨、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治療風寒濕痹、四肢麻木、腰膝疼痛等。
● 復方羚角降壓片:具有平肝泄熱的功效,能治療肝陽上亢、肝火上炎引起的頭痛、頭暈、頭脹、耳鳴,也可以治療高血壓病。

槲寄生和桑寄生功效一樣嗎


● 槲寄生是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帶葉的莖枝,桑寄生是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帶葉的莖枝,兩者功效相同。
● ● 槲寄生和桑寄生都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的功效,可以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無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妊娠漏血、崩漏經多、胎動不安等。

用藥誤區


● 誤區:槲寄生和桑寄生來源不同,不是一種藥物,不能代替使用
● ● 槲寄生和桑寄生的來源雖然不同,但兩者的功效作用基本一樣,都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無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妊娠漏血、崩漏經多、胎動不安等,所以兩者可代替使用。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4]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