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槲寄生的結果 展開

槲寄生

桑寄生科槲寄生屬植物

槲寄生〔拉丁學名:Viscum coloratum(Kom.)Nakai〕,別名:北寄生、桑寄生、柳寄生、黃寄生、凍青、寄生子,為桑寄生科槲寄生屬灌木植物,通常寄生於麻櫟樹、蘋果樹、白楊樹、松樹各樹木,有害於宿主,莖柔韌呈綠色;葉呈倒披針形、革質、淡綠色,早春,葉間分出小梗,著生小花,淡黃色、單性、雌雄異株,果實半透明,呈黃綠色;果肉有黏質物。

植物帶葉的莖枝可供藥用,具有舒筋活絡,活血散瘀。用於筋骨疼痛,肢體拘攣,腰背酸痛,跌打損傷。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等功效,槲寄生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環,其總生物鹼還具有抗腫瘤作用,此外槲寄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如被英國德魯伊視為聖物,在英語里有特殊的寓意。

形態特徵


槲寄生
槲寄生
灌木,高0.3-0.8米;莖、枝均圓柱狀,二歧或三歧、稀多歧地分枝,節稍膨大,小枝的節間長5-10厘米,粗3-5毫米,干后具不規則皺紋。
葉對生,稀3枚輪生,厚革質或革質,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0.7-1.5(-2)厘米,頂端圓形或圓鈍,基部漸狹;基出脈3-5條;葉柄短。
雌雄異株;花序頂生或腋生於莖叉狀分枝處;雄花序聚傘狀,總花梗幾無或長達5毫米,總苞舟形,長5-7毫米,通常具花3朵,中央的花具2枚苞片或無;雄花:花蕾時卵球形,長3-4毫米,萼片4枚,卵形;花藥橢圓形,長2.5-3毫米。雌花序聚傘式穗狀,總花梗長2-3毫米或幾無,具花3-5朵,頂生的花具2枚苞片或無,交叉對生的花各具1枚苞片;苞片闊三角形,長約1.5毫米,初具細緣毛,稍後變全緣;雌花:花蕾時長卵球形,長約2毫米;花托卵球形,萼片4枚,三角形,長約1毫米;柱頭乳頭狀。
果球形,直徑6-8毫米,具宿存花柱,成熟時淡黃色或橙紅色,果皮平滑。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長習性


槲寄生,顧名思義,就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可以從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無機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它四季常青,開黃色花朵,入冬結出各色的漿果。據記載,寄生於榆樹的槲寄生果實為橙紅色,寄生於楊樹和楓楊的果實呈淡黃色,寄生於梨樹或山荊子的則呈紅色或黃色。

分佈範圍


中國大部分省區均產,僅新疆、西藏、雲南、廣東不產。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也有分佈。生於海拔500~1400(-2000)米闊葉林中,寄生於榆、楊、柳、樺、櫟、梨、李、蘋果,楓楊、赤楊、椴屬植物上。

保護現狀


槲寄生
槲寄生
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森林面積不斷減少,也使得採食槲寄生果實的鳥類越來越稀少了,因而導致槲寄生的繁衍遇到了困難。另一方面,槲寄生獨特的藥用價值正在被人類所了解,有很多商家收購。冬天的槲寄生很容易被木杆戳掉,一個人1天工夫就可以將一片林子的槲寄生除盡,而它的生長又非常緩慢,種子萌發需3~5年,長成簇叢又需5年左右,形成比較大的種群則需20~30年。所以由於人為採集,加上取食果實鳥類稀少繁衍困難,在北方槲寄生已經越來越稀少了。如何開發利用與保護這種珍貴的野生植物資源,並研究槲寄生的人工培育方式,將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生長繁殖


槲寄生主要通過種子繁殖,每年秋冬季節,槲寄生的枝條上結滿了桔紅色的小果。以槲寄生的果實為食的鳥類有灰椋鳥太平鳥小太平鳥(俗稱冬青鳥)、棕頭鴉雀等。到了冬天,這些鳥類會聚集在結有果實的槲寄生叢周圍,一邊嬉戲一邊取吃果實。由於槲寄生果的果肉富有粘液,它們在吃的過程中會在樹枝上蹭嘴巴,這樣就會使果核粘在樹枝上;有的果核被它們吞進肚子里,就會隨著糞便排出來,粘在樹枝上。這些種子並不能很快萌發,一般要經過3~5年才會萌發,長出新的小枝。有時槲寄生的種子落在槲寄生身上,也會長出小的槲寄生。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炮製:除去雜質,略洗,潤透,切厚片,乾燥。
性味:苦;甘;性平。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治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用於風濕痹痛,主腰膝酸痛;風濕痹痛;胎動不安;胎漏下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浸酒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片劑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臨床應用
將陳皮1.5g,槲寄生3g(又稱“陳寄飲”),放入茶杯或碗中,用開水200ml沖泡,加蓋放10分鐘后服用。第1次服一半,第2次服時加等量開水再服一半,依此日服3次,1劑連沖3日,飯前飯後服均可。觀察200例,結果近控42例(21%),顯效69例(34.5%)。
⑵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痛等。
該品既能祛風濕,又能養血益肝腎,強筋骨。故可用治營血虧虛、肝腎不足之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證。對肝腎不足之痹痛尤為適宜。常與獨活秦艽桂枝杜仲、當歸等葯同用,如獨活寄生湯
⑶用於胎漏下血、胎動不安。
該品補肝腎、養血,故有固沖任、安胎之效。多與阿膠川續斷菟絲子等配用,如壽胎丸。
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及心律失常。
槲寄生
槲寄生
⑸將槲寄生注射液12ml(相當於生葯24g)與25%葡萄糖溶液20~40ml合併后供靜脈注射,或18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共治療14日。在心律失常組中,少數病例採用肌注,方法為每次2~4ml,每日1~2次。共治療心絞痛181例,均有頻發心絞痛,並有心電圖ST-T改變或運動試驗陽性,年齡29~78歲,部分患者合併有高血壓、心律失常或有陳舊性心肌梗死;治療心律失常114例,多為冠心病、心肌炎所致,其中房性早搏17例,室性早搏45例,心房顫動22例,室上性心動過速2例,房室傳導阻滯2例,束支傳導阻滯3例,竇房阻滯1例,其他22例(指竇性心動過緩並有多種心律失常者等)。結果:181例心絞痛中,顯效35例(19.4%),有效115例(63.5%),無效31例(17.1%),有效率為82.9%。有177例治療前及療程第1、7、14日皆做用藥前後心電圖對比,其中顯效18例(10.1%),有效76例(43%),無效83例(46.9%),有效率為53.1%。心電圖中有束支傳導阻滯者用藥后皆無變化。
⑹在病程與療效關係比較中,以2年以內及4年以上者作對比,共57例,結果提示,病程長短對槲寄生療效影響不大。114例心律失常患者中,顯效11例(9.4%),有效30例(26.3%),無效73例(64.3%),總有效率為35.7%,其中房性早搏有效率為35.3%,室性早搏為46.6%,陣發性房顫為50.0%,持久性房顫為16.6%,其他心律失常均無明顯療效。由此可見,以陣發性房顫及室性早搏的療效最佳。治療過程中,常見有注射后頭脹、頭暈、咽部熱感、藥味等,均為一過性,不影響治療。有2例出現皮疹。1例有全身關節酸痛。另有12例,於療程中曾有畏寒、發熱,其中多數僅為低熱,但也有達38℃以上者,一般仍繼續治療,或於改用葡萄糖稀釋注射后(這些病例起初系用生理鹽水稀釋)發熱即見消失。
實用方劑
舒脈寧沖劑:槲寄生3500g,蔗糖粉適量。槲寄生加水煎煮,濾過,濾液濃縮成膏,按浸膏含量計算,加適量蔗糖粉,混勻,制顆粒,乾燥,整粒,製成19000g,分裝,即得。該品為棕褐色的顆粒;味甜,微苦。每袋19g。功能擴張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開水沖服。4周為1療程。(《吉林省藥品標準》1986年)
舒筋活血片:(處方)紅花80g,香附(制)300g,狗脊(制)400g,香加皮200g,絡石藤300g,伸筋草300g,澤蘭葉300g,槲寄生400g,雞血藤300g,自然銅(煅)50g。
注射液:槲寄生2000g,吐溫-801.5m1,注射用水適量。槲寄生切片,以乙醇加熱迴流3次,分別為2小時,1.5小時,1小時。濃縮濾液成稠膏,放冷,加入氯仿、水,振搖,靜置分層,分取水層,減壓濃縮至每lml相當於生葯5g,濃縮液過聚醯胺柱,水洗脫液調pH值為6.0~7.0,脫色,加吐溫-80,濾過,再加註射用水製成1000ml,濾過,灌封,每支2ml,滅菌,即得。該品為棕色澄明液體。與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反應,紫外燈下顯亮黃色熒光斑點;該品滴於濾紙上乾燥后,與碳酸鈉試液反應斑點顯橙色。功能擴張血管,抗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及乙型肝炎。肌內注射,每次2ml,每日1次;靜脈注射,每次4~6ml,用25%葡萄糖注射液20ml混勻推注或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混勻后滴注。

觀賞價值

人們通常認為寄生植物會對寄主生長產生一定影響,所以在園林中應用很少。槲寄生以其優良的特性在國內的一些景區形成了特殊的景觀,並逐漸引起園林工作者的注意。
⑴意境美
槲寄生是中國北方地區少見的常綠植物之一,特別是在東北地區早春季節,其肥厚的對生葉片十分可愛,給寒冷的北方帶來一絲生機。在冰雪覆蓋之際,槲寄生無疑給當地單調的背景增添了綠意,是良好的早春觀葉植物。
⑵形態美
槲寄生的生長方式是典型的二叉分枝,近觀其多年生的個體形態曲折優美。由於槲寄生通常成簇生長在寄主的不同部位,遠觀像一個個生長在樹上的鳥巢,激發遊人的好奇心和遊覽興緻。
⑶色彩美
每年進入9月以後,槲寄生果實陸續成熟,從綠色逐漸變成紅色或黃色,持續時間可至11~12月份。2種果實型的植株常混生於同一寄主上,產生紅黃相間的視覺效果;而雪后的槲寄生則呈現出紅裝素裹的對照,成為闊葉樹種落葉后不可多得的觀果植物。
⑷生態美
野外觀察表明,槲寄生作為一種半寄生植物,自身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對寄主的影響較小。調查中沒有發現因寄生而導致寄主死亡現象,其果實又是一些食果鳥類冬季的食物來源之一。因而,槲寄生是森林生態系統中聯繫鳥類與其他木本植物的紐帶,成為調節森林物種多樣性的重要一環。

研究價值

化學成分
主含黃酮類化合物:3′-甲基鼠李素(rham-nazin),3’-甲基鼠李素-3-葡萄糖甙(rhamnzin-3-O-β-D-glucoside), 異鼠李素-3-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β-D-gluco-side),異鼠李素-7-葡萄糖甙(isorhamnetin-7-O-β-D-glucoside),3′-甲基聖草素(3-methyleriodictyol),3′-甲基聖草素-7-葡萄糖甙(3′-methylerlodi ctyol-7-O-β-D-glucoside)又稱槲寄甙甲,槲寄生新甙(viscumneoside)Ⅰ、Ⅱ、Ⅲ、Ⅳ、Ⅴ、Ⅵ、Ⅶ。還含三萜類化合物:β-香樹脂醇(β-amyranol),β-乙醯基香樹脂醇(β-acety-lamyranol),β-香樹脂二醇(β-amyrandiol),羽扇豆醇(lupeol),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白燁脂酸(betulic acid),棕相酸-β-香樹脂醇酯(β-amyrin palmitate),乙酸-β-香樹脂醇酯(β-amyrin 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蘿蔔甙(daucosterol)。還含其他甙類:丁香甙(syringin),丁香甙元-O-β-D-呋喃芹菜糖基(1→2)-β-D-吡哺葡萄糖〔syringenin-O-β-D-apio-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鵝掌楸甙(liriodendrin),2,3-丁二醇-3-O-單葡萄糖甙(butan-2,3-diol-3-O-monoglucoside)。又含內消旋肌醇(meso-inositol),棕櫚酸(palmi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等有機酸。
藥理作用
⑴對心血管的作用
鮮葉的乙醇浸液給麻醉兔、狗皮下注射,可使血壓下降達1h以上。
槲寄生注射液0.25g/100ml洛氏液對離體豚鼠心臟有擴張冠脈作用,也對抗腦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冠脈收縮;總黃酮12.5mg/kg靜脈注射,對麻醉狗可明顯降低動脈壓,減慢心率;總黃酮20mg/kg靜脈注射,使麻醉狗冠脈流量增加,冠脈阻力下降,並一定程度降低動-靜脈氧差和心肌耗氧量。
⑵對腦啡肽含量的影響:槲寄生煎劑5g/只灌胃,對脫氧皮質酮鹽性高血壓大鼠所出現的腦幹、紋狀體甲腦啡肽和亮腦啡肽含量的升高,下丘腦甲腦啡肽含量的降低,能使其恢復正常水平。
⑶另外,還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⑷改善微循環。
⑸降壓作用。
⑹抗血小板凝聚作用:靜脈注射槲寄生總苷注射液2.5mg/kg和5mg/kg,對ADP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呈明顯抑制作用,並呈劑量依賴性,維持時間約1小時。體外給予總苷1.6mg/ml、3.2mg/ml和6.4mg/ml,對ADP、凝血酶、膠原和花生四烯酸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均呈明顯的抑制作用,畦作用與8mg/ml乙烯水楊酸作用相仿。大鼠動靜脈旁路血栓形成試驗表明,靜脈注射總苷10mg/kg能顯著抑制動脈內血栓形成。給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肌肉注射總苷注射液40mg,每日1次,連續14天,可顯著抑制ADP和腎上腺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⑺抗腫瘤作用:給體內移植型腫瘤小鼠分別腹腔注射槲寄生總生物鹼50mg/kg和75g/kg,連用7~10天。結果表明,槲寄生總鹼對Lewis肺癌、S實體型腫瘤、EAC、S、ARS及L白血病均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具有較明顯地抑制CBL/6小鼠Lewis費按肺轉移的作用。
⑻其它作用:槲寄生能不同程度地損傷體外原代人臍靜脈內皮細胞形態,抑制內皮細胞合成釋放前列環素I(PGI),但經凝血酶激發后的內皮細胞合成釋放PGI功能未受影響。此外,槲寄生還抑制凝血酶激發前後內皮細胞合成釋放Von Wlillibrand因子(vWF)。小鼠腹腔巨噬細胞,與槲寄生多糖及其中性組分共同培養均可顯著增加其TNF-α、IL-1的分泌。
毒性研究
給小鼠灌腸活腹腔注射槲寄生溶液3g,72小時內無1隻死亡,一次耐受量均為150g/kg以上。大鼠長期毒性試驗表明,分別灌胃給予槲寄生沖劑30g/kg和75g/kg,每日2次,連續30d,對大鼠生長發育、血液學、肝功能及病理組織檢查均無明顯毒性。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枝梢帶葉或脫落無葉,長約30cm,粗枝直徑約1cm,細枝直徑2-6mm,節部膨大,節上有2-3叉狀分枝或枝痕,莖技易由節處折斷脫落,節間長2~9cm。表面金黃色、黃綠色或黃棕色,光滑無毛,有明顯的不規則縱皺紋。體輕,質柔韌,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黃色;木部色較淺,有放射狀紋理;髓小,常偏向一側。葉對生於枝梢,易脫落,無柄;葉片倒披針形或長圓形,長2~7cm,寬0.5~1.5cm,先端鈍圓,基部漸狹呈短柄狀,基出脈5條,中間3條較明顯,金黃色至黃綠色,有皺紋。革質而厚,略柔韌。偶有未脫落的花果;花小形,單生,或數朵簇生於枝梢兩葉間;果橢圓形,直徑約5mm,黃棕色或暗紅色,皺縮。氣微弱,味微苦,嚼之粘滑。以枝嫩、色黃綠、葉多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長方形,外被黃綠色角質層,厚19~80μm。皮層較寬廣,纖維數十個成束,微木化;老莖石細胞甚多,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韌皮部較窄,老莖散有石細胞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射線散有纖維束;導管周圍纖維甚多,並有少數異形細胞。髓部明顯。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簇晶及少數分晶。
粉末特徵
淡黃色。①表皮碎片黃綠色,細胞類方形,可見平軸式氣孔。②薄壁細胞圓形或長圓形,現稀疏壁孔,內含眾多澱粉粒及油滴。③草酸鈣簇晶直徑17~45μm,方晶較少,直徑8-30μm。④纖維成束,長梭狀,直徑10~34μm,壁較厚,略成波狀,微木化,胞腔小。⑤異形細胞形狀不規則,壁較厚,微木化,胞腔較大。③石細胞稀少,類方形、類多角形,或形狀不規則,直徑42~102μm,孔紋及壁溝明顯。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1~2g,切碎,加乙醇30ml,加熱迴流30min,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干,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溶解,使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4μl及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8:2: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8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日光下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
含量測定
槲寄生植物
槲寄生植物
取該品粗粉約1g〔同時另取該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第一法)〕,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鹽酸乙醇溶液(1→10)3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1.5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鹽酸乙醇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5ml,濃縮至約5ml,加水10ml,轉移至分液漏斗中,加氯仿提取5次(20ml、20ml、20ml、15ml、15ml),合併提取液,蒸干,殘渣加氯仿5ml使溶解,加到氧化鋁小柱(內徑0.9cm,中性氧化鋁5g,100~200目)上,用氯仿-甲醇(80:1)30ml沖洗,棄去洗液,再用氯仿-甲醇(20:1)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和4μl,分別交叉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氯仿-醋酸乙酯-冰醋酸(20:5:8: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取出,晾乾,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進行掃描,波長:λs=520nm,λR=700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該品按乾燥計算,含齊墩果酸(C30H48O3)不得少於0.17%。照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1%磷酸溶液(15:8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64nm。理論板數按紫丁香苷峰計算應不低於5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取紫丁香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本品細粉約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25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紫丁香苷(CHO)不得少於0.040%。

植物文化


常青的槲寄生代表著希望和豐饒。在英國有一句家喻戶曉的話:沒有槲寄生就沒有幸福。槲寄生,顧名思義,就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它四季常青,開黃色花朵,入冬結出白色或紅色的漿果,飲用它的果汁可以預防不孕症。
槲寄生
槲寄生
很久以前,人類的祖先就已經懂得用槲寄生果子的黏液來製作黏鳥膠,鳥兒就這樣落入人們手中,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槲寄生在西方被稱為“生命中的金枝”,但在北歐神話中卻成為死亡的象徵:奧丁和愛神弗麗佳的兒子——光明之神伯德,就是被火神神洛基以槲寄生製成的飛鏢射死的。弗麗佳悲痛的眼淚化解了槲寄生的邪惡,救活了兒子。於是她承諾,無論誰站在槲寄生下,都會賜給他一吻。這個神話演變成了西方聖誕節的傳統:如有女子偶爾經過或站立於槲寄生懸掛的地方,旁邊的男子便可走上前去親吻她。西方人認為,這是兩性結合、多子多孫的預兆。這也與古代凱爾特人的風俗一致。他們相信,紅色的槲寄生果實是女性生命力的象徵;白色的果實則代表了男性的生殖力;它們共同代表了原始的大地母親。
另一種版本的神話中,在Balder被槲寄生枝條穿刺而死,但Frigg不願放棄希望,她請託赫爾莫德(Hermod)騎著奧丁的八足神馬斯萊布尼爾(Sleipnir)前往死亡之國。死界女王海拉(Hel)開出條件是:如果所有的生命及無生命都為Balder哭泣的話,才可讓Balder復活。於是,萬物都哭泣了,相傳這眼淚就是早晨時的露水。唯獨一個女巨人索克(Thokk。美)住在地底,她並不需要光明,所以她不肯為Balder哭泣,所以Balder只能繼續留在死亡之國。然而另一說法中,這女巨人其實是洛基為了妨礙巴德爾的復活而變的。由於之後教唆霍德爾和變身女巨人的事迹敗露,洛基成為北歐諸神的敵人,被囚禁在地底深處忍受地下的毒蛇毒液腐蝕自己的臉孔,直到諸神的黃昏時才解脫桎梏,成為毀滅天界的元兇之一。
根據傳統,被人們視為避邪物的槲寄生,可以用來助孕、避雷;掛在房內能抵擋厄運和巫術,掛在門口則可以阻止巫婆登堂入室。槲寄生也曾被視為“萬靈藥”,非洲的一些部落會在打仗前佩戴以避免受傷。奧地利人將槲寄生放在門檻上以防止做惡夢。聖誕節來臨時,英國人都會懸掛槲寄生的枝條,還將它放在枕頭下占卜夢境。瑞典人用槲寄生枝作為尋找黃金礦脈的探測棒。在奧地利和義大利相鄰的邊境地區,一直流傳著槲寄生能使人隱形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