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太平鳥的結果 展開
- 雀形目太平鳥科動物
- 服裝品牌
太平鳥
雀形目太平鳥科動物
太平鳥(學名:)為鳥綱太平鳥科的鳥類。體長18厘米,翼展34-35厘米,體重40-64克,壽命13年。屬小型鳴禽,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頭部色深呈栗褐色,頭頂有一細長呈簇狀的羽冠,一條黑色貫眼紋從嘴基經眼到后枕,位於羽冠兩側,在栗褐色的頭部極為醒目。頦、喉黑色。翅具白色翼斑,次級飛羽羽干末端具紅色滴狀斑。尾具黑色次端斑和黃色端斑。棲息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楊樺林中。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時候多成群活動,有時甚至集成近百隻的大群。主要以油松、樺木、薔薇、忍冬、衛茅、鼠李等植物果實、種子、嫩芽等植物性食物為食。體態優美、鳴聲清柔,為冬季園林內的觀賞鳥類。分佈於歐洲北部、亞洲北部和中部及東部、加拿大西部和美國西北部。
分佈於歐洲北部、亞洲北部和中部及東部、加拿大西部和美國西北部。
太平鳥
雌性成鳥:羽色似雄但頦、喉的黑色斑較小,並微雜有褐色;初級飛羽羽端的黃色緣較雄鳥小,有的標本呈淡黃或近白色;次級飛羽端的紅色蠟突極小;尾端黃色較淡。
虹膜暗紅色;嘴黑;腳、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52-65g,♀43-64g;體長♂174-212mm,♀180-205mm;嘴峰舍♂10-12mm,♀10-12mm;翅♂112-121mm,♀105-120mm;尾♂59-70mm,♀60-76mm;跗蹠♂18-23mm,♀18-23mm。(註:雄性-♂;雌性-♀)
主要棲息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楊樺林中,秋冬季非繁殖期多出現於楊樺次生闊葉林、人工松樹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林緣地帶,有時甚至出現在果園、城市公園等人類居住環境的樹上。
遷徙
太平鳥在中國多數地區見於冬季和春、秋遷徙季節,屬於冬候鳥和旅鳥。
習性
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時候多成群活動,有時甚至集成近百隻的大群。通常活動在樹木頂端和樹冠層,常在枝頭跳來跳去、飛上飛下,有時也到林邊灌木上或路上覓食。飛行時鼓動兩翅急速直飛,除繁殖期外,沒有固定的活動區,常到處遊盪。越冬棲息地以針葉林及高大闊葉樹為主。主要集聚均為槐林和針葉林。
食性
在繁殖期主要以昆蟲為食,秋後則以漿果為主食,也吃花揪、酸果蔓、野薔薇、山楂、鼠李的果實以及落葉松的球果。
世界
太平鳥分布圖
原產地: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愛爾蘭、義大利、日本、哈薩克、韓國、朝鮮、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摩爾多瓦、蒙古、尼泊爾、荷蘭、挪威、巴基斯坦、波蘭、羅馬尼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塔吉克、土耳其、土庫曼、烏克蘭、英國、美國、喬治亞、烏茲別克。
旅鳥: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格陵蘭島、冰島、印度、以色列、列支敦斯登、馬其頓、馬爾他、黑山、葡萄牙、塞爾維亞、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
產地不確定:阿富汗。
中國
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內蒙古,陝西,山西,四川,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旅鳥、冬候鳥);新疆,福建,台灣(冬候鳥)。
太平鳥
太平鳥(3亞種) | ||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
1. | 太平鳥普通亞種 | Bombycilla garrulus centralasiae |
2. | 太平鳥指名亞種 | Bombycilla garrulus garrulus |
3. | 太平鳥北美亞種 | Bombycilla garrulus pallidiceps |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太平鳥是中國傳統籠養鳥種。它們形象俊美,雖然沒有動聽的叫聲,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可以完成叼紙牌、取硬幣、打水等難度不一的雜耍節目,因而頗受養鳥玩鳥者的喜愛。在市場上的太平鳥大多是直接捕捉自野外。這種非法鳥類貿易直接造成了該物種種群數量的下降,以北京為例,太平鳥曾經是當地冬季優勢鳥種之一,但除了在非法鳥市尚可見到該物種外,在野外已經難覓它們的身影了。另外城市樹種單一,外來種入侵擠占也是造成太平鳥在城市中數量減少的原因。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