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平鳥

鳥綱太平鳥科太平鳥屬動物

小太平鳥(學名:Bombycilla japonica)是鳥綱太平鳥科太平鳥屬的鳥類,體長約16厘米。尾端緋紅色顯著,與太平鳥的區別在黑色的過眼紋繞過冠羽延伸至頭后,臀緋紅。次級飛羽端部無蠟樣附著,但羽尖緋紅。缺少黃色翼帶。一般生活習性與太平鳥相似,以植物果實及種子為主食,秋、冬季所見的食物有衛矛鼠李,兼食少量昆蟲。分佈於西伯利亞東部及中國東北部,越冬至日本及琉球群島。不定期繁殖鳥棲息於黑龍江的小興安嶺。越冬鳥群有時至中國湖北及山東。極少數在福建、台灣及華中有記錄。

形態特徵


小太平鳥
小太平鳥
小太平鳥雄性成鳥:額及頭頂前部栗色,愈向後色愈淡,頭頂灰褐;枕部後方黑褐色並伸出長冠羽,此黑褐色冠羽被後部伸出的長冠羽所掩蓋,有部分露出;上嘴基部、眼先及眼上形成黑色細紋帶,後方與黑枕帶相連接;背、肩羽灰褐色;腰至尾上覆羽褐灰至灰色,愈向後灰色愈濃;翅覆羽灰褐色,初級覆羽灰褐,具鮮明的、長約7-10毫米的玫槐色外翈端;初級飛羽近黑色,第2枚以內各羽有灰外翈緣,愈向內愈寬;第3-8枚初級飛羽端部具細白緣,第5枚初級飛羽以內的各羽外翈端部有硃紅色點斑;次級飛羽褐灰色具黑端尾羽褐灰,近端部漸過渡為黑色,黑色區與玫瑰紅色尾羽端相聯接。頦、喉黑色,頰的下部與黑喉交界處為淡栗色;胸、脅及腹側與背羽同色,腹中部淡灰色;尾下覆羽淡栗色。
雌性成鳥:羽色似雄但頦、喉的黑色斑較小且染褐色;冠羽較短;上體更顯暗褐,尾上覆羽不顯灰色;初級飛羽的白端斑小而不鮮明,外翈的紅斑僅在少數羽片上微留痕迹;尾端的玫瑰紅色斑較小,黑色次端斑也不顯著。
虹膜紫紅色;嘴黑;腳、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40-54克,♀31-63克;體長♂165-185毫米,♀165-205毫米;嘴峰長♂10-12毫米,♀10-12毫米;翅長♂103-112毫米,♀106-120毫米;尾長♂57-68毫米,♀60-66毫米;跗蹠♂18-21毫米,♀16-23毫米。(註:雄性——♂;雌性——♀)

生活習性


小太平棲息於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區的針葉林、闊葉林中。遷徙及越冬期間成小成群葉林及高大的闊葉樹上覓食,常與太平鳥混群活動。常數十隻或數百隻聚集成群。性情活躍,不停地在樹上跳上飛下。除飲水外,很少下地。一般生活習性與太平鳥相似,以植物果實及種子為主食,秋、冬季所見的食物有衛矛、鼠李,兼食少量昆蟲。

分佈範圍


分佈於俄羅斯東南部(雅庫特東部,哈巴羅夫斯克和阿穆爾河流域),還不定期進入毗鄰的中國東北地區(黑龍江北岸);非繁殖地主要是中國東部\韓國和日本。

生長繁殖


每年6月份開始繁殖,巢多營於針葉樹枝間,以樹枝、苔蘚、枯草等為巢材,巢內鋪墊羽毛、草莖等,巢呈碗狀。每窩產卵4-6枚。孵化期為14天左右。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