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生

大河劇團創辦人

退休前,劉永生是一個縣的文化局局長,對於這個公認的清水衙門,他卻幹得投入而開心,也正是這十年的工作讓他確立了自己退休后的事業推動河南戲曲文 化的發展,為此,他傾全家積蓄創辦了一個劇團。

人物事迹


拿出多年積蓄建劇團
在基層的工作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戲曲,但對戲曲的熱愛卻是從小就已經紮根的。他說小時候特別崇拜一位本家的爺爺,老人總聲情並茂地把很多歷史典故講給大家聽,但他又清楚,這位爺爺從來沒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怎麼就懂這麼多呢?爺爺似乎對他的疑問也深感奇怪:“看戲看的呀!戲里啥都有,你沒看過?”
時間過去了幾十年,他也步入老年,對戲曲的理解為:“在媒體不發達的年代,靠戲曲這種表現形式可以傳播教育。戲曲不僅具有教人歷史,不忘本的作用,並且教人愛憎分明,戲可以讓人看到真善美,假惡丑。”
因為這份理解,他對戲曲的愛更熱烈又不失理性,他研究它,整理它,繼而發展它。在他眼裡,戲曲博大精深,是文學、聲樂、舞蹈綜合的立體藝術。還在縣文化局工作時,他就創辦了鄲城縣藝術學校,這個學校先是過渡為鄲城縣藝術團,如今又成為河南省豫劇一團實驗團。
2011年,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建了大河劇團,“當時,樂師加演員總共才7個人。”可經過兩年的發展,這個民間劇團已經發展為50多人,在今年的河南第七屆青年演員大賽中,大河劇團拿到了金獎中總成績的最高分,提起年輕演員的表現,他高興得跟自己得獎一樣。
愈忙碌愈快樂
建團初期,各種艱難,幾間民房、整個院子就一個土坑廁所,一個土坑蹲四個人,孩子們就在高低不平的泥土地上練功。外在條件可以艱苦,但他還想讓團員接受最高水平的指導,要請名師、找專家,這些都需要錢。為了劇團的正常運轉,他開始賣自己多年收藏的字畫,用賣字畫的錢來貼補劇團。他堅信:“只要把戲演好,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定會有很多人來聽,來看。”
因為這個劇團,他反而比工作時還要忙,排戲、演出,他都會出現在現場,他更像個大家長,團里的大事小事都親力親為。他要求每個演員都要熟背唐詩宋詞,背不好懲,背得好獎,就像當年教育自己的一雙兒女一樣嚴厲而用心。
他的一雙兒女,一個比一個優秀,都是研究生。雖然不懂傳統戲曲,卻都支持父親,因為“只要老爸快樂”。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更似有用不完的勁兒。他說起以前的自己,曾經一身的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炎,“臉是黑黃色的”,可如今,坐在記者面前的他哪裡有一點病色。“哈哈,因為現在我沒時間得病了,用醫生的話說,‘你這勁頭兒,病都怕你”,他笑得爽朗,說起醫生拿到他的複查化驗單時是一臉的意外,他快活得像孩子。
“很忙碌,很開心,很興奮!”他這樣形容自己的退休生活,因為把愛好作為自己的工作,他覺得比任何人都幸福。當他和記者聊起一些經典作品時,會忍不住唱上兩句,唱到動情處,他會哽咽,淚珠就在眼裡打轉,雖一忍再忍,還是流了出來。他不好意思地拿出手絹擦拭,但眼神里又分明有種讓人羨慕的陶醉。
他說自己還有個夢想,就是辦一個戲曲博物館,把中國戲曲的各種流派集中展示出來,因為他不僅關注河南的戲曲,對京劇、崑曲等其他戲曲也一樣熱愛,很多著名的唱段他也張口就來,一樣陶醉。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我願意為之貢獻自己的力量,也享受這樣的狀態。我會一直幹下去的,為戲曲付出所有也心甘。”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