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碼頭村的結果 展開
碼頭村
山東省膠州市營海鎮碼頭村
碼頭村解放前叫塔埠頭,建村年代不詳,早在宋代板橋鎮(州城偏西北)設市舶司抽解務,在此負責國內外商貨貿易的實物稅收,為當時重要海關之一(詳見塔埠頭與板橋鎮考)。由於逐漸為近代海港所取代,村落日衰,名稱來歷,據說由於海潮變化影響,古代商業鋪店多為臨時搭造的木板結構,多利用港頭高埠而得名;“塔”字為“搭”之演化。解放后改叫碼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村內住宅均為平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村民住房逐步改善。2005年,村內共有住宅120戶,房屋建築總面積 12220平方米。
碼頭村地處碼頭,舊社會是一個商貿村,小飯店、小客棧沿河林立,益來棧、裕來、銀河棧、誠意棧、誠順棧等等若干商號,“三州十八縣”的來往客人相擁來此。這裡的居民有相當數量的中小業主,當然也有不少很窮苦的人。碼頭較之普通村落的生活出路要多一些。解放后,經濟發展較慢,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變。1982年實行大包干,村民的生活積極性高漲,生產力得到解放。1992年以後個體經濟發展迅速,建築、機械製造、養殖、服務、租賃等行業漸成氣候,全村80%以上的戶搞水產養殖,養蝦戶達100戶左右,其他各業也都非常興旺。
從下面一組數字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情況:1978年全村固定資產為20萬,總產值為38650元,人均產值為150元,上交稅金為2100元;1988年固定資產20萬元,總產值為9.6萬元,人均產值增為340元;1998年固定資產為20萬元,總產值再增為97.2萬元,人均產值增為3400元;2004年固定資產為21萬元,總產值猛增為412.8萬元,人均產值激增為5374元
幾年來,碼頭村委會投入了3萬元進行村居建設,2004以來,自來水投入了4萬元,供電自84年以來投入了10萬元,硬化路面共投入10萬元,排水溝投入20000元,街心公園投入7000元,建造辦公室投入3萬元,對老人每年補貼360元,村民每年補貼680元,全年村內共需投入20萬元。居民生活大為改善,戶內小汽車已有10輛,麵包車2輛,運輸車3輛,挖掘機4台,推土機8台,電腦10台,摩托車每家都有,電視、電話非常普及。碼頭村被評為營海鎮的先進模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