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柳氮磺吡啶的結果 展開
- 藥物
- 兒科用藥
柳氮磺吡啶
兒科用藥
● 通用名:柳氮磺吡啶
● 別名:水楊醯偶氮磺胺吡啶
● 英文名稱:Sulfasalazine
● 柳氮磺吡啶在腸道內分解為磺胺吡啶與5-氨基水楊酸。5-氨基水楊酸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起消炎作用。主要用於風濕病、潰瘍性結腸炎和局限性迴腸炎等。
● 本品主要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脊柱關節病(包括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等)以及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
● 藥物的製劑和規格不同,它們的給藥方法、途徑和吸收速度、穩定性也不一樣,各有特點。不同廠家的製劑因製作工藝不同,其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可能也不一樣。具體如何選擇請諮詢醫生。柳氮磺吡啶兒科常用製劑和規格如下。
● 片劑:0.25克。
● 栓劑:0.5克。
● 對本品及其代謝產物、磺胺類或水楊酸過敏的患者禁用。
● 2歲以下的兒童禁用。
● 患有或處於緩解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禁用。
● 腸梗阻患者禁用。
● 血小板減少、粒細胞減少患者,腸道及尿道梗阻患者以及G-6-PD缺乏者、血卟啉病患者均應禁用。
● 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 血液病患者需謹慎使用。
● 肝功能不全患者和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謹慎使用。
● 柳氮磺吡啶與一些藥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柳氮磺吡啶前請務必告知醫生,並諮詢醫生是否能用藥,如何用藥。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你可以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了解柳氮磺吡啶的藥物不良反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 兒童處在身體發育階段,肝臟、腎臟、心臟和大腦等重要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因此用藥不同於成人,需要嚴格遵醫囑用藥。
● 治療幼年強直性脊柱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每天每千克體重30~50毫克,為減少副作用,最初可以每天每千克體重10毫克開始,以後每周增加每天每千克體重10毫克,直至達到有效劑量,最大量不超過一日2克。
● 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及克羅恩病:口服。成人初劑量為一日2~3克,分3~4次口服,無明顯不適,可漸增至一日4~6克,待腸病癥狀緩解后逐漸減至維持量一日1.5~2克;小兒初始劑量為每天每千克體重40~60毫克,分3~4次口服,病情緩解后改為維持量每天每千克體重30毫克,分3~4次口服。
● 在開始用藥的頭3個月中,至少每月檢查1次血常規,以及時發現血液學不良反應。
● 應告知患者及其看護者,如何認識血液毒性的表現,如出現發熱、咽喉痛、口腔潰瘍和出血,應及時就診。
● 開始治療的頭3個月中,每月應進行肝功能檢查,腎功能檢查也應定期進行。
● 長期服藥,有可能出現尿路結石。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如果不良反應較大,需要就醫。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還是換用其他藥物。
● 消化道潰瘍。
● 腸道出血。
● 斯-約綜合征。
● 局部皮疹。
● 柳氮磺吡啶藥品應該在室內避光、乾燥處密閉保存。
● 不要將該藥物分享給與你有相同癥狀的人使用。
● 藥物要遠離小孩。
● 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腹瀉、頭痛、乏力。
● 皮疹,嚴重者可發生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和大皰表皮鬆解萎縮性皮炎等。
● 血液系統損害: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症、血小板減少症及再生障礙性貧血。
● 肝、腎臟損害。
● 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幻覺、欣快感或抑鬱感。
● 呼吸系統:有纖維性肺泡炎的報道。
● 消化系統:罕見的胰腺炎、中毒性肝炎及結腸炎加重。對於慢乙醯化代謝的患者,消化系統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高。
● 精神神經系統:對某些異常過敏的患者,服用柳氮磺吡啶可能出現精神神經癥狀。有報道可出現嚴重抑鬱。
● 泌尿系統:柳氮磺吡啶所含的磺胺吡啶吸收后可引起排尿困難、結晶尿和血尿。
● 耐藥性:有研究發現柳氮磺吡啶能誘發細菌的耐藥性。
● 其他:罕見甲狀腺腫大。
● 其他不良反應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 有些藥物可能與柳氮磺吡啶相互作用,包括處方葯、非處方葯、疫苗、維生素、草藥等。這些藥物與柳氮磺吡啶一起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 凡可抑制腸道菌群的抗菌藥物均可導致本品在腸道中分解,從而減少5-ASA遊離,降低本品的療效。
● 本品可抑制硫嘌呤甲基轉移酶,此酶對硫嘌呤的代謝很重要。
● 本品與地高辛同時使用,可減少後者吸收量。
● 藥物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處方葯應該由醫生開置,非處方葯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 柳氮磺吡啶是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你的病情開處方使用。自行用藥可能會增加你的相應濫用藥物風險:浪費藥物資源,貽誤病情,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 柳氮磺吡啶需要遵照醫生處方足量、足療程應用。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胡亞美,張金哲,江載芳。兒科藥物治療學。第2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化學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