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快樂的同桌的結果 展開

快樂的同桌

兒童電視劇

《快樂的同桌》是大連電視台徠與中央電視台首次聯手投資拍攝製作的大型兒童電視劇,它也是國內首部以喜劇形式表現當代小學生校園生活的大型兒童情景喜劇。該劇是根據車培晶己出版的兒童長篇校園幽默小說《同桌哆來咪》改編拓展而成,於寒假期間開機,前後用了6個月時間完成了前60集的拍攝、剪輯、合成與包裝。后40集劇本創作接近尾聲,將開始拍攝。前60集大連電視台播出后,中央電視台將面向全國少年兒童播出。

劇情介紹


快樂的同桌[兒童電視劇]
快樂的同桌[兒童電視劇]
該劇是兒童情景喜劇,其表現手法別開生面,吸納了一些孩子們喜愛的卡通元素,誇張詼諧、正事兒戲說,無厘頭頻頻出現,體現兒童的天性與特點。幻想、夢境情節頻頻浮現,現實生活與童話世界相映成趣。充分運用電視語言,多方位、多角度呈現兒童天趣,表現兒童心理,打造一部“漫畫超級版,真人卡通秀”式的兒童情景劇是本劇創作的基本理念。
在校園中《快樂的同桌》一直存在著許多偏見,有人說小同學的演技生硬,一看就是隨意搭的攝影棚,投資不大。但是我想說,哪個孩子生來就會演戲?是,他們的演技是很差,我承認,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他們只是小學生?攝影棚是很簡陋,不過那個學校教室弄得像皇宮?

採訪記錄


快樂的同桌[兒童電視劇]
快樂的同桌[兒童電視劇]
周三下午1點,當身高1.4米,梳著短髮,戴著一副小黑框眼鏡,穿著一件小熊圖案的紅色卡通毛衣的唐瑤瑤和姥姥一起來到報社時,記者的第一感覺是很精靈的一個漂亮小女孩。就是這個正在大連理工附小六年級上學的小女孩,在如今央視少兒頻道正在熱播的、由大連電視台拍攝的中國第一部大型百集兒童校園情景劇《快樂的同桌》里女扮男裝飾演一個天才男孩“小木”,她演繹得活靈活現,成為該劇最大亮點。因為演得太好,大家都叫她“小木”了。面對記者,“小木”一點不打憷,說起自己出演這部戲的前後經過,有條有理,神采飛揚。
“參加海選是我自己報名的。”原來,在2008年初,“小木”在大連少兒頻道看到《快樂的同桌》劇組招募小演員的通知,頓時很感興趣。“當時我就報名了,那會兒我看《家有兒女》里劉星小雨都演得很好,我就想,幹嗎老看別人演的呢?我自己演部電視自己看,那多好玩啊!”
初徠試時,“小木”拉了一曲小提琴《小步舞曲》,又按照工作人員的要求,學了兩聲狗叫,念了一段文章,就算結束了考試。帶“小木”考試的媽媽留下了自己的電話。沒成想,這也留下了一段小插曲。
考完試三四天後,“小木”一直沒接到通知,“我就決定打電話問問電視台,我覺得我的表現挺好的,不應該選不上,再說萬一他們沒法通知我呢!”於是,自信的“小木”借了姥姥的手機,撥通了電話。沒想到,撥通后,她還真是一個劇組沒打通電話的入選者,原來,那幾天,她媽媽去上海出差,電話沒怎麼開,劇組也就一直沒通知到“小木”。
忍痛剪掉齊腰長發
在劇組的培訓班裡,劇組讓入選的小演員們挑選自己覺得合適的角色,“小木”就報了丁關小粵的角色。“我個子不高,看看劇本里小粵也個子不高,也戴眼鏡,我覺得自己比較合適,就報名演她啦。”不過,那時的“小木”可沒想到,最後導演會讓自己出演裡面的一個天才男孩小木。原來,劇組需要5對同桌10個主要小演員,在全國海選了四百多個小演員后卻發現,別的演員都好找,但最主要的演員之一——天才男孩“小木”卻始終沒有理想的人選。這需要一個個子比別人矮小,但一看還得比一般孩子機靈、透著滿身聰明勁的孩子。找啊找,導演朱利祈和製片人戴與瑤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對準了聰明好動機靈的“小木”,她是目前最合適的人選了。
聽說要自己女扮男裝演“小木”,“小木”有點猶豫,她可捨不得剪掉自己那齊腰的長發。“以前在家,我一剪頭髮就又哭又鬧,每次只許他們剪一點點,但為了演‘小木’,只能忍痛剪掉了。”跟記者說這話時,“小木”還是一臉的惋惜。
一個秀氣的小女孩演小男孩,有沒有難度呢?聽到記者問這個問題,“小木”在坐著的大椅子里搖了搖,笑嘻嘻地說:“沒什麼難的啊,本來我就好動,在學校有很多男同學都是我的好朋友,剛好開機的時候,我嗓子啞了,就變男聲了。”
雖然第一次拍戲,“小木”都不打憷,不過,對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忘記大段的台詞那是常有的事了。“我們那會兒都是開拍十幾分鐘前背台詞,或是別人在演,你沒戲就趕緊背,不過有時演著演著就卡殼了,於是就閉嘴不動了,忘詞了,這種事情我們大家都有過,我不是最少,也不是最多,嘻嘻……”拍戲還有讓她頭痛的事情。“最後那段時間裡,‘小木’的戲多,台詞也特別多,有一天有37場戲,頭天晚上我一看台詞的紙很長很長,當時就崩潰了。那天晚上,我就在住的賓館里大喊大叫‘為什麼我的台詞那麼多那麼長啊!’我就像個河豚似的氣鼓鼓的,對別人也沒好氣。”說這話時,“小木”還嘟起了嘴。
不過說起拍戲的那五十多天的快樂時光,留給“小木”更多的還是快樂。“拍戲可有意思了,大家都住在一起,一起吃一起玩,可快樂了。我們不拍戲的時候就一起趴到副導演的身上惡作劇,我們還給朱導演起了個外號叫‘豬豬俠’。為啥啊?因為我們覺得他特別和藹,特別有意思,嘿嘿。”
總結自己這段拍戲生活最大的收穫時,“小木”很自豪地說:“朋友啊,我覺得我特別注重友情,所以有了這麼多的好朋友真是好,現在,我和副導演是QQ好友,和我的同桌燕兒還有其他人都經常聯繫呢!”
模仿“小瀋陽”特像
從陪同“小木”一起來的姥姥那裡,記者得知,“小木”的爸爸是四川人,媽媽是蒙古族和滿族的後代。“我是蒙古族,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代。”集合了南北方優勢的“小木”聰明好動。游泳、乒乓球、輪滑都玩得相當不錯。“我輪滑會單樁和多樁,就是一隻腳站立轉圈,雙腳不停地轉換,直到最後你分不清我到底是哪只腳站著。”憑著這個完全靠自學的高難度技巧,“小木”參加在奧林匹克廣場的輪滑大賽,還獲得了第二名。“她還去北京北大參加過英語比賽,拿了個銀獎!”姥姥在旁邊說。“哎呀哎呀,過去兩三年前的事,不說不說。”“小木”很謙虛地趕緊擺手。
“小木”如今在學校里可是個小名人,在校園裡,經常有三四五年級的學弟學妹們指著她叫道“小木,小木”“我習慣了,不過不太喜歡這樣。”
受在中學當歷史老師的媽媽的影響,“小木”很喜歡看歷史類的書籍。她熟知明史和清史。剛剛讀完全套《明朝那些事兒》,“小木”評價說:“呵呵,東林黨人粉墨登場了,這本書很有意思,當今明月這個人很有情趣。”不過說起清史來,“小木”搖搖頭說:“我不喜歡清朝這個朝代,‘文字獄’那麼盛行,缺乏磊落光明,而且從嘉慶后就越來越落後了,同時代的國外都工業革命了,他們還做著什麼天朝大國的夢!”
在交談中記者發現,活潑的“小木”坐在椅子里一直沒停過晃動,流利的表達中面部表情非常豐富,時而生氣撅嘴、時而開心微笑、時而皺眉思考,完全的一副精靈模樣,十分惹人喜愛。春晚過後,“小瀋陽”一夜成名。喜歡他的“小木”很快就能模仿他了。前段時間,因為模仿很像,她還特意被廣播電台請去表演。“人這一生啊,其實可短暫了,和睡覺一樣一樣的……”別說,現場表演的“小木”的模仿還真是惟妙惟肖。“還有范偉在《天下無賊》里那句台詞,‘打,打劫了……’范偉可好學了,你就把舌頭翹起來,學大舌頭說話就行了。”“小木”頗有心得地告訴記者這個訣竅。
採訪最後,“小木”突然很嚴肅地提出了個請求:阿姨,你要登報紙的時候能不能幫我寫上一句話。我要感謝教過我的三個班主任老師:李莉、唐建輝、張同珍。李老師讓我學好了語文,唐老師讓我學好了數學,張老師讓我懂得了做人的好品質,她們都像媽媽一樣。

歌曲歌詞


主題曲

你和我、我和他、一個班、一個家、一顆一顆小甜瓜、陽光照耀、快樂長大、我缺課、你發傻、我挨克、你尷尬、我瞪眼睛、你齜牙、戰爭爆發不說話、同桌的故事多又多、又香又甜酸辣辣、不惹他、不笑他、牽掛他、快樂他、嗒啦啦啦啦嗒啦啦啦、嗒啦啦啦啦、不惱她、不氣她、呵護她、珍惜她、嗒啦啦啦啦嗒啦啦啦、嗒啦啦啦啦《我愛上學》

我愛上學

書包里背著自己,把自己運到學校里,擁有N個知己,還有一個你,一個快樂班集體,開心互相比、我愛上學,就像花兒愛著雨,雖然也累,老師嚴厲,可是我從不放棄,我愛上學,就像鳥兒愛著羽、雖然也累,老師嚴厲,可是我從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