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臨床醫藥雜誌
揚州大學和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主辦期刊
《實用臨床醫藥雜誌》創刊於1997年,前身為《江蘇臨床醫學雜誌》,2002年更改為現刊名。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揚州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徵稿和發行的綜合性醫學半月刊。期刊堅持實用性與導向性相結合,力求為讀者提供迅即、實用的醫學資訊,其中12期刊載臨床醫藥類學術論文,12期刊載護理類論文。
揚州醫學院學報 → 江蘇臨床醫學雜誌 → 實用臨床醫藥雜誌
《實用臨床醫藥雜誌》原名為《江蘇臨床醫學雜誌》,1997年創刊,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揚州大學與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共同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實用臨床醫藥雜誌》被萬方、同方知網、維普、超星期刊、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8)等國內外多家資料庫收錄。
本刊第一主辦單位為揚州大學,是國內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具備構建跨多學科交叉融合研究的基礎,與華為、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等國內頂級研究機構有著深度學術合作;第二主辦單位為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長期以來提供本刊一個高起點的發展平台。
醫學與工程學密切結合,相互促進,產生了醫學和工學的結合點,即醫工結合研究。醫學與工程學的交叉融合是“健康中國”和“新醫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係到“健康中國2030”“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推進。本刊立足創新引領,構建跨多學科學術交流平台,推動醫科與工科、理科等多學科交叉融通,刊載反映醫學工程領域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是臨床醫務工作者與醫工結合研究人員交流專業信息和發布研究成果的陣地。務求實用導向,為臨床上遇到的各種診療難題尋求工程技術領域的解決方案,為醫工結合研究人員提供科研成果合作與轉化的平台,促進醫工結合雙向研究的推進和成果轉化。本刊從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需求出發,積極轉型升級,期刊定位從原先的“臨床醫學綜合領域”向“醫工結合在臨床醫學領域的創新研究”轉變。本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優勢,在其他同類期刊較少關注的“醫工結合多學科創新研究在臨床醫學的應用”領域尋找學科突破的“藍海”,通過差異化期刊定位選擇,挖掘期刊發展優勢,力圖打造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醫學與工程科學多學科交叉融合學術期刊。
設有醫工結合研究、指南與共識、慢性病管理、胸部疾病、骨研究、腫瘤研究、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腫瘤、婦產科研究、中西醫結合藥學、腦科疾病護理、整合胃腸病、急重症醫學、呼吸系統疾病等研究專題,以及專家述評、學術前沿、智庫研究報告等欄目。
在信息化改革力度不斷加大、5G產業的網際網路化與物聯網化趨勢持續增強的大背景下,作為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實用臨床醫藥雜誌》積極轉型升級,順勢而為,開啟了學術出版全網融合出版新征程,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均已開通,且實現即時互動,編委、審稿專家、作者、讀者的實時在線交流成為可能。在成功設置官方微信二維碼的同時,生成官方微信、官方網站獨有的三維碼。
《實用臨床醫藥雜誌》提醒大家通過官方網站投稿,《實用臨床醫藥雜誌》未授權任何第三方徵集稿件,請大家注意自我保護,切勿上當受騙。
2020年7月8日中國知網顯示,《實用臨床醫藥雜誌》已出版文獻量22450 篇、總下載次數1433793 次、總被引次數138881 次,(2019)複合影響因子為0.812、(2019)綜合影響因子為0.758。
辦報宗旨
服務“健康中國”和“新醫科”建設需要,秉承“醫工結合、貼近臨床、注重創新、務求實用”的理念,促進臨床醫學與工程學的學科交融與行業發展。
定位
從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需求出發,積極轉型升級,通過差異化期刊定位選擇,從原先的“臨床醫學領域”向“醫工結合在臨床醫學領域的創新研究”轉變,挖掘學科發展潛力,打造醫工結合與臨床醫學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一流學術期刊。
學科定位
醫工結合與臨床醫學多學科創新融合發展。
內容定位
應用研究為主,務求實用。
期刊發展定位
由論文發表平台向知識服務平台轉變。
為了方便廣大讀者、作者投稿,簡化編輯和專家審稿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本刊特設“一鍵式投稿”功能,藉助投稿系統自動抓取論文相關內容,大幅節約投稿時間。為保證一鍵式投稿的效率,現對投稿論文要求如下。
一、基本信息
投稿論文應包含:中英文題目,中英文作者及單位,中英文摘要(結構式摘要),中英文關鍵詞,基金信息,通信作者信息,研究方向,聯繫電話等。綜述類論文採用指示性摘要。
論文題目、作者、單位要保證清晰明了,作者署名無爭議,多個作者的論文還應保證作者與單位的準確對應,避免作者署名、單位混亂的情況。通信作者應醒目標明,需標明多個通信作者的,還要提供簡要的情況說明。“作者*”可表示通信作者。
中英文摘要採取結構式摘要,務求語句精鍊,通常情況下不超過300字,使用規範化術語。除常用術語外,英文縮略詞首次出現必須標註中文全稱,例如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關鍵詞一般選取4~8個,具備檢索特徵,避免口語化的用詞。
基金項目以“基金項目級別(項目編號)”的方式書寫。
論著的基本信息參考樣例如下。
二、字體、字型大小要求
為簡化投稿流程,保證“一鍵式投稿”的流暢運行,提高投稿成功率以及審稿效率,作者需要保證論文的字體統一,字型大小適宜,具備較好的閱讀體驗。
1.正文、摘要主體的字體、字型大小要求
正文、摘要主體的中文要求採用宋體,四號,英文採用Times New Roman,四號。
2.各級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要求
主標題(中英文題目)採用宋體,三號,加粗,居中,英文為Times New Roman。
一級標題(標題1、2、3、參考文獻等)採用宋體,小三號,加粗,左對齊,英文同上。
二級標題(標題1.1、2.1、3.1等)採用宋體,小三號,左對齊,英文同上。
三級標題(標題1.1.1、2.1.1、3.1.1等)採用宋體,四號,左對齊,英文同上。
3.作者、單位及參考文獻的字體、字型大小要求
作者、單位採用宋體,小三號,居中,英文採用Times New Roman,小三號,居中。
參考文獻條目採用宋體,四號,左對齊,英文採用Times New Roman。
三、表格、圖片的要求
1.表格的要求
一般規格的表格,表體、表注採用宋體,四號;表格數據較多時可採用宋體,小四號;表題採用宋體,小三號,加粗,居中,英文對應Times New Roman。
論文要採用標準的三線表,要具備表題、表體、表注等信息,有關表格數據的統計學描述要準確,示例如下。
2.插圖的要求
插圖一般包括坐標曲線圖、結構示意圖、工作原理圖、流程圖等。插圖一般由圖、圖號、圖題和圖注構成。正文中提到的插圖應編號,並在正文中用同一編號提及。插圖應當有圖題,圖題應準確、簡明地闡釋插圖內容。圖中未能表達又需要表達的信息,應在圖注中加以說明。圖注形式應用“量的符號或名稱/單位符號”。
投稿文章中所有圖片都應保證內容清晰、明確,圖片各個要素都有準確的解釋或說明。圖片底色盡量採用白色,避免使用黑色或深色的底色。坐標圖的要求是線條粗細一致,坐標箭頭大小保持一致,圖中有多根線條時,還應採取不同的線條類型、顏色進行區分,同時還應明確標註每根線條所代表的含義。
插圖若為電鏡圖或病理組織圖片時,需要提供解析度較高的圖片,本刊採用科技期刊要求的600 dpi的解析度標準,同時還需要標註放大倍數,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若刊用人像應徵得患者本人同意,並遮蓋其能被辨識為何人的部分。圖表若引自他刊需要註明出處,並取得版權許可。
四、參考文獻著錄格式
1.參考文獻的要求
論文應盡量選擇近3~5年相關研究領域的參考文獻,並將相關文獻按照《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714-201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著錄。文獻序號按其在文內出現的先後編排,並在文內標註。
2.常見的文獻類型和標識代碼
常見的文獻類型和標識代碼有:普通圖書[M],會議錄[C],期刊[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資料庫[DB],彙編[G],報紙[N],計算機程序[CP],電子公告[EB],檔案[A],輿圖[CM],數據集[DS],其他[Z]。
3.部分常見文獻著錄格式
3.1期刊
著錄格式:[序號].作者。題目[J].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
示例:[1]於海心,許敬,趙翠紅,等。霧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結合機械輔助排痰治療重症肺炎患兒的療效及護理[J].河北醫藥,2019,41(6):933-936.
[2].Calabrese D R, Chong T, Wang A, et al. NKG2C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are associated with cytomegalovirus viremia and poor outcomes in lung allograft recipients[J]. Transplantation , 2019 , 103(3):493-501.
3.2專著
著錄格式:[序號].作者。書名[M].版次(初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社),出版年:頁碼.
示例:[1]王永炎。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60-60.
[2]Crawfprd W,Gorman M. Future libraries:dreams,madness,&reality[M].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5:31-38.
3.3學位論文
著錄格式:[序號].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示例:[1]賀於奇。富血小板血漿複合材料修復純鈦金屬體周骨缺損的動物實驗[D].遵義:遵義醫學院,2010.
3.4注意事項
若參考文獻作者人數超過3人,需列出前3位作者后加“等”或“et al”。譯著在書名后加譯者姓名。引用中文期刊上的外文論文時,刊名仍用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