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儀鄉

重慶市萬州區鳳儀鄉

鳳儀鄉位於萬州區東部,是一個集老、少、邊、窮於一身的重慶市級貧困鄉,境內山清水秀,四季常綠,土壤肥沃,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動植物及菌類資源、森林資源、旅遊資源、水能資源。

鳳儀鄉介紹


2005年9月與鳳儀鄉併入恆合土家族鄉。全鄉幅員面積81.91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4.63%。轄13個村,1個居委會,共79個組,7071戶,27293人,其中土家族人口13378人,佔50.3%。這裡氣候宜人,風光旖旎,生活著漢、土家、苗、蒙古等民族。傳統的民族文化以及漢族文化的交流衝撞,造就了恆合土家族鄉獨特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2005年農業總產值4835萬元。其中一產業2898萬元,二產業565萬元,三產業3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90元,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2410萬元。糧食總產量10717噸,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基本情況


鳳儀鄉,儀隴縣轄鄉。位於儀隴縣中西部。1940年建鳳儀鄉。東臨樂興鄉,南依復興鄉,西靠五福鎮,北連雙慶鄉,距縣城44公里,幅員面積2337公頃。2008年全鄉轄1個居委會,轄高峰、青煙、三門、真武、犀牛、石門、玉泉、鏡屏、茅觀、紅梁、高屋、高立、相靈、五台14個村委會,8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899戶,其中農業戶3348戶,總人口13492人,其中農業人口12438人,非農業人口1054人。全鄉總耕地面積606公頃;人口計生率83.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人口出生率為4‰;糧食總產量7260噸,油料產量2930噸;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2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125元。

產業結構調整


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兼產油菜籽、煙葉。養殖豬、蠶、家禽等。
繼續鞏固中藥材發展,種植面積達2000餘畝,其中防豐1500畝,玄參150畝,川芎100畝,丹參20畝,品種達100餘種,年產值達100餘萬元;全鄉年生豬出欄11517頭,玉泉村鄭尚勇養殖母豬20頭,生豬存欄60頭,年收入10萬元;高屋村余友益養殖母豬15頭,生豬存欄90頭,年收入達15萬元。高峰村、鳳山社區以養兔為主要產業,年出欄兔15000隻,收入達20餘萬元。

抗震救災


“5·12”汶川特大地震,全鄉遭受嚴重損失。造成103戶463間農房倒塌,156戶496間農房嚴重受損,730戶農房受到一般損壞。“5·12”災情發生后,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一是立即成立災情調查和災后重建領導小組,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副書記、副鄉長為副組長,其他部門人員為成員的領導班子,積極組織廣大受災群眾進行抗災自救,恢復損毀房屋等。二是積極組織全鄉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開展向重災區的捐款捐物活動,先後兩次共募集人民幣23000元,其中廣大共產黨員繳納特殊黨費4432元,黨委副書記袁應成捐款1000元,鄉黨委、政府將募捐資金及時匯至儀隴縣紅十字會、南充市紅十字會和儀隴縣委組織部等相關部門。三是認真組織災后重建工作,為72戶發放災后重建資金144.3萬元,其中農村66戶、資金128.6萬元,城鎮6戶、資金15.7萬元;為287戶一般損毀農戶發放房屋維修資金69萬元。

基礎設施建設


鳳儀場鎮改造人飲工程1處,1040餘戶3400餘人受益。鏡屏村、茅觀村等新建通村水泥路3公里、泥接碎石路6公里、便民路2公里;維修村道公路12公里。

社會事業


1、教育。有中心小學校1所,村級小學校5所,初中在校學生為644人,小學在校學生122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共發放“兩免一補”資金24萬元,1100人次。2、衛生。有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站13個,醫務人員29人,農民“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參合率達90%,參保人數為11101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為80人,住院1000人次,報銷費用32萬元。3、文化廣播事業。有線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3500戶。4、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糧食綜合直補8873畝,補貼資金122895元,水稻補貼4500畝,補貼資金67500元;玉米補貼1950畝,補貼資金19500元,油菜補貼3020畝,補貼資金30200元;退耕還林8400畝,補貼資金196000元。所有補貼資金實行“一卡通”按時發放到農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