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台網中心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是中國地震局直屬事業單位,是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核心技術平台和基礎信息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

其主要承擔著全國地震監測、地震中短期預測和地震速報;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徠應急響應和指揮決策技術系統的建設和運行;全國各級地震台網的業務指導和管理;各類地震監測數據的彙集、處理與服務;地震信息網路和通訊服務以及地震科技情報研究與地震科技期刊管理等。

主要任務


國家地震台網中心能夠實時彙集145個國家數字地震台、2個小孔徑台陣、6個火山台網連續波形數據,准實時彙集792個區域數字地震台站的數據,並從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信息中心(USGS/NEIC)准實時彙集全球地震台網(GSN)77個台站的地震波形數據;各區域地震台網中心能夠通過國家地震台網中心准實時收集臨近區域地震台網部分台站的波形數據,時間延遲在5s之內,能夠有效解決網外和網緣地震速報和地震編目問題。

監控網路


國家地震台網中心通過國家數字地震台站和區域數字地震台站資料的聯合應用,能夠對中國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的地震監測能力達到ML2.5,其中對華北大部分地區、東北、華中、西北部分地區及東部沿海地區地震監測能力達到ML2.0,部分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人口密集的主要城市達到ML1.5;通過全球地震台網與國家地震台網數據的聯合應用,大幅度提高了對我國邊境地區和國外地震的速報速度和定位精度。

地震速報


國家地震台網中心對國內及鄰區的MS≥4.5的地震速報初定位時間不超過10分鐘,精定位時間不超過20分鐘;對區域數字測震台網內ML≥3的地震速報時間不超過10分鐘;30分鐘之內完成對國內MS≥4.5地震的震源機制解的速報。

數據系統


國家地震台網中心已經建立技術比較先進、功能比較齊全、基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地震數據管理與服務系統,用戶可以通過網站下載國家數字地震台網、各區域數字地震台網的地震事件波形數據、地震目錄、震相數據、震源機制解等數據。為了確保國家地震台網中心的數據安全,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國家地震台網數據備份中心,對國家地震台網中心所彙集的實時數據、准實時數據進行在線數據備份,並依託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學和地球內部物理學學科優勢,通過系統集成構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地震數據平台和計算平台,實現面向地震科學研究、面向國家各個行業需求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與計算能力。

組織結構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於2004年10月18日成立,由原中國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更名,由原中國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技術部及預報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前兆信息等4個單位(部門)為主整合組建。根據工作職能及任務,中心內設14個部門。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

標識介紹


這個圖形,是以中國四千年傳承的《周易》中“文王八卦”為基礎,取其“震”卦之形演變而來。卦形空白處恰為“土”字,引其意為“地震”來表達行業特徵。在文王八卦方點陣圖中,震卦位於東方,而中國傳統文化里,東方是蒼龍之位,因之喻為“中國”。圖形為一方紅色印章,以示權威,配以蘭色英文縮寫,象徵安全、科技。
徠此圖形也表示,對地震的觀察、研究和預測,在中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中國的防震減災事業在繼承、吸收和創新中不斷向前發展,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的成立將推動地震監測、預報和研究工作在繼承傳統、融匯中外的基礎上,邁向現代科學的嶄新階段。

所獲榮譽

2019年12月30日,獲得“全國地震系統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