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塔
無為塔
無為塔建於宋代,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江西安遠縣城西側,宋紹聖四年(1097年)建造,高達61.3米、外觀六面九級的古塔,塔內設有明暗層共計17層,步階梯穿樓可登至塔樓頂層,站在古塔的最高層,安遠縣城一覽無餘,訖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1982年對古塔進行維修,全面維修竣工於1985年。
無為塔
位於江西省安遠縣。安遠縣位於江西南部,始建縣於南梁大同十年(公元544年),是典型的丘陵山區縣,總人口35.17萬人,轄18個鄉鎮,196個行政村;國土面積2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9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3.43%森林覆蓋率達83.4%。境內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飲用水東江水的發源地。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有獨特的原始森林景觀,三百山虎崗溫泉群水溫高達75℃,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海內外遊客觀光旅遊。
道路交通
北岸山腰上,建有龍泉書院。登上約有五百級的石階,我們來到綠樹叢中的龍泉書院。龍泉書院坐東朝西,可俯視山城。這原是龍泉山道堂,1985年,原道堂被拆除,新建面積440平方米的二層樓院,改名龍泉書院。龍泉書院院內現珍藏不少書畫,四周樹木蔥蘢鳥語花香,湖光閣影,相映生輝,是讀書、療養的好去處。
站在門坪欄桿旁,遠眺西邊山下的山城,獨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聽看守書院的老人說晚上,縣城的街燈與四盞高頂燈相互輝映,欣山鎮猶如一座“不夜城”。
從南邊下石階,來到山腳,有一口古井,名叫廉泉。傳說,泉水清澈甘甜,皇帝曾御筆題過“江西第一泉”的匾。
龍泉森林公園,在東峰堙下的山窩,有四千多平方米。亭台樓閣、綠樹蔥蘢、風光旖旎,是欣山鎮最美的風景區。也是第四景——“龍泉山水”。
在龍泉山遊了一上午後出來,順著環山黃泥路,向北走二公里多路,我們來到城北“九級浮圖”的無為塔腳下。無為塔,在山城西北小山坡上,這是宋紹興年間建造的古塔。據《安遠縣誌》記載: “縣龍石沙低平,環抱不緊,故設塔於此”。1982年,安遠縣對無為塔進行了維修,今塔高五六十米,金環塔剎,銅鈴寶頂,氣勢雄偉;塔六面,每面有一扇真門或假門,每級有迴廊、平座、水泥欄桿、飛檐,檐角弔掛銅鈴,微風吹過,輕輕傳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悅耳之聲。步階梯可登至古塔頂層。塔上觀看,可眺望正南邊全城最高的八層東江大廈,濂水繞塔下與對面的西霞山之間流過,白房、青山、綠水、鮮花繪成一幅絢麗的西霞山山水畫卷。時值傍晚,站在塔下,看見塔尖正頂著夕陽,塔身、塔頂琉璃在夕陽映照下熠熠生輝。這就是欣山鎮第五道風景——“無為夕照”。
無為塔側邊是烈士陵園,進了門,走過一條兩邊種有柏樹的水泥路,來到烈士碑前,陵園松柏參天,一片肅穆。從陵園繞道到後面,山墩有一大片梅林,碧綠如海,可以相象初春梅花盛開的景緻,“梅海映塔”就是欣山鎮的第六個景點。
欣山鎮,在東江的源頭,那名茶的故鄉,茶歌的搖籃,從這裡飛出《茶童戲主》的優美旋律。這裡是東江的源頭,香港有東方之珠美稱,欣山當然應是與之相連的“東源明珠”,這兒的人民深情思念江之尾的香港人民,這裡的人民與香港人民心心相印。
您聽,
這是一曲《三百山的清泉瀑布》:
三百山的清泉飛瀑喲,
流經溝溝坎坎出入湖湖泊泊,
奔向遙遠的南海博羅……
歌聲中,寄託多少欣山鎮人民對香港人民的情思。
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無為塔(宋代):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江西安遠縣城西側,宋紹聖四年(1097年)建造,高達61.3米、外觀六面九級的古塔,塔內設有明暗層共計17層,步階梯穿樓可登至塔樓頂層,站在古塔的最高層,安遠縣城一覽無餘,訖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1982年對古塔進行維修,全面維修竣工於1985年。老學者從風水地理學的角度分析了無為塔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談到了塔身的結構,在讚歎前人建築的巧奪天工之餘,哀嘆今天一些建築行業的偷工減料行為。
修復千年古塔
擴建成為公園
• 歷經滄桑的無為塔一度立於荒野之中,長時期無人問津,甚至有毀於當今的危險。
• 據唐菊介紹,為保護這一近千年的文化遺產,1981年至1984年間,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安遠縣人民政府對無為塔進行了全面維修,
• 1991年,又在塔上安裝了防雷設施;1996年維修了底層大檐廊倒水、漏水瓦面,更換了部分已經霉爛變質的立柱。
• 2003年至2004年,按古塔的原建築風格重建了底層大檐廊,再現了初建時的雄偉壯觀,並使其以嶄新的面貌屹峙雲霄。
• 2005年,當地政府以無為塔為中心,將其周邊建成了一座公園。
附詩
無為塔
我未曾到過的地方
守衛在遙遠的家鄉
我曾是一片落葉
被風拉拉扯扯 到了遠方
我無數次的回頭望
卻在傷口處又添傷
在不知名的塔上招搖而過
卻在苦水裡加了糖
直到跌進了一個骯髒的水溝
慢慢的腐化 遺忘
無為塔
我未曾到過的地方
我夢寐以求的地方
雖然 對它做的所有
也只是張望
典故傳說
地處武夷山余脈與南嶺余脈錯綜交會之所的安遠縣,是一個山間盆地,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宛如世外桃源,山清水秀。雙龍聚會,山環水抱,身坐五虎,背朝九龍,左有金砂,右有搖錢,據說是一個能出天子的風水寶地。
話說南宋時期,知縣牛天秀帶著產於九龍嶂的上等九龍茶以及龍泉山上的龍井水上京進貢。皇上喝了用龍井水泡製的九龍茶,感到此茶清香襲人,甘醇無比,十分高興,下旨宣牛天秀上殿。
禮畢,皇上問牛天秀:“牛愛卿,你任職的安遠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啊?怎麼有這麼好的水,這麼好的茶?”牛天秀聽皇上誇,一時得意忘形起來:“回萬歲,還別說呢,安遠這地方雖然是山區,但山水形勢比京城還好得多呢!”
“此話怎講?”
“回萬歲,京城是背靠三虎,面朝五龍,安遠卻是個背靠五虎,面朝九龍的好地方!”
皇上一聽,心中大驚,心想,如此風水格局的地方,莫不是個出天子的地?一時龍顏變色。
牛天秀見龍顏失色,自感吹牛太過,不知不覺出了身冷汗。急忙跪下:“萬歲,臣該萬死,剛才之語實乃信口開河,一個山區小邑,哪能與京城山水格局相提並論?臣該死,臣該萬死!望皇上恕罪!”
誰知皇上並不怪罪,還賞了不少黃金白銀綢緞等物給牛天秀,牛天秀跪著磕頭謝主龍恩,領了賞物高高興興地離開了京城。
牛天秀剛走,皇帝立即宣來欽天監,密命欽天監速速查清安遠這個地方的山水龍脈,如果是天子地,速將龍脈斬斷,以絕後患。
牛天秀前腳剛回到安遠,欽天監一行人就來了。欽天監對牛天秀說:“牛知縣,皇上聽說安遠山水好,叫我等到實地考察考察,如果真好的話,萬歲想來這裡做個行宮呢。看你這小子說不定是鴻運當頭了!”牛天秀聽了,不禁喜上心頭。
欽天監用了幾天時間,看祖山,審龍脈,觀水口,看明堂,心裡有數了:安遠確實是個能出天子的垣局!急忙打點回京復命。
過了幾個月,欽天監帶了數千兵馬來到安遠。
欽天監對牛天秀說:“萬歲聽我彙報了安遠的山水形勢后,十分高興,叫我帶兵馬先行,修築道路,為皇上來安遠做個先行。做行宮之前,有幾個工程要興建,牛知縣要好好配合啊,做好了,萬歲高興,榮華富貴夠你享受的。”
牛天秀問“大人,要做哪幾項工程呢?”
欽天監說:“安遠縣城雖然山環水抱,明堂周密,身坐五虎,面向九龍,但也有幾個不好的地方:第一,乾位空缺,極不利主,以後萬歲要在這裡小住,乾位不補恐對萬歲不利,也對你們當地人的壽年有影響。所以,乾位必須建造一隻寶塔。二者,風水以得水為先,現在濂江河離縣衙太遠;三者,安遠雖羅城周密,但無缺口通外陽,必須在南方、東北方打開兩個山口,並開通往東北和南方的驛道。這些改好了,才能在安遠做萬歲的行宮。”
牛天秀對風水也知道一些,聽欽天監這麼一說,覺得很有道理。
過沒有多久,三彎九曲的濂江河改成直河,雖離縣衙近了,但變成了水破天心、直水無情的格局。
從西南方向特來做朝山的九龍嶂,在縣南方的一個山凹,深了一兩丈深的缺口,石脊外露,日夜流淌著紅色的水。
據老輩代代相傳,當時在縣城的來龍過峽處芙蓉峽開路挖山凹時,白天挖開,晚上又長回去了,挖多深,長多高,天天如此。欽天監想不出任何辦法來,急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最後只好許予重賞,張榜招賢,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將得到1000大洋的獎勵。
可是,過了好些天,也沒見誰揭榜。
半個月後,終於有個人揭了這張榜,揭榜的人是個乞丐。欽天監問:“你好大膽,一個討飯的,竟然敢揭官榜!難道你不怕殺頭嗎?”
乞丐回道:“大人,沒有金剛鑽,不接瓷器活,我敢揭這個榜,自然有這個本事。”乞丐將其有一天夜宿芙蓉峽旁茶亭,聽見兩個土地公公對話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原來,那天他睡在芙蓉峽旁的茶亭里,半夜時分突然聽見茶亭外有人說話,乞丐睜開眼睛乘著月光往外看,只見兩個矮矮的老人在對話。只聽其中一個說:“賢弟,這些官兵天天挖山,為何白天挖,晚上又長回去?”另一個說:“你還不知道啊?這是條活龍啊!”“這樣天天挖,總有一天會挖開啊!”“那沒事,不怕千金鐵,就怕吖叉鐵!你放心,他們這樣挖,永遠挖不開的。”
所謂千金鐵,鋤頭一類的鐵器也,所謂吖叉鐵,鋸子也!
欽天監大喜,馬上交代下人購買鋸子,邊鋸邊挖,挖開的地方從此再也不會長回去了。十來天后,芙蓉峽被挖開了一個大口子,山下的一對天然古井——龍泉井、廉泉井從此足足流了三年的血水!
同時,建塔之事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牛天秀髮動邑人,集資集物,在無為寺旁搭起架子,請來能工巧匠加班加點興建無為塔,歷經三年時間61米三高、六面九層的無為塔也建起來了。
老人們都說,無為塔所在的地方,其實是安遠後龍的其中一支虎爪,一支寶塔象釘子一樣釘在虎爪上,這隻虎也就動不了了。四大工程做完了,皇上始終沒有來過,邑人才如夢初醒,牛天秀也沒有升職,而且常被邑人指責,難免後悔不迭,但後悔已經遲了。
雖然民間傳說歸傳說,安遠在古代也曾出過小國宰相、侍郎、將軍,自南宋以後,就一直沒有出過大人物了。由此可以說明,一些大規模的工程措施,對當地的風水格局是有一定影響的,這是應該引起重視的。
相傳,安遠來龍過脈的山凹——芙蓉隘,乃是南宋皇帝為了破安遠,“身坐五虎,面朝九龍”的風水格局而開挖的,其中有動人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