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征夫

安征夫

安征夫烈士,原名安文弗,參加紅四軍為躲避張國燾迫害改名安問卜,抗日戰爭爆發后,毛主席為他改名安征夫,是出色的抗戰宣傳鼓動家,培養抗日軍政幹部的優秀宣教領導,八路軍中擅長抗戰思想政治工作的傑出抗日儒將,是九一八事變后青年知識分子投筆從戎、抗日救亡的時代典型代表人物。

個人簡介


二戰時期遠東抗日有兩位典型的安姓英雄:第一位是韓國、朝鮮共同的民族英雄安重根烈士,刺殺了日本駐中國東北最高行政長官伊藤博文;第二位是中國的抗日儒將安征夫烈士把日本俘虜金野博教育感化成了日本八路。世界華人安氏宗親會會長、家安琰石1993年曾寫過《文韜武略一驍將——安征夫》傳記書。
這位出征抗日的大丈夫--安征夫,四川蒼溪縣人,九一八事變后,在蒼溪中學、在成都讀書時組織開展抗日救亡學生運動和編印宣傳報刊。1935年初投筆從戎,北上長征去抗日,三過草地,任紅四方面軍總政部宣傳幹事、紅軍大學教員、文化主任。1937年任115師教導大隊政治指導員,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後任八路軍總部隨營軍校(1938年8月改編為抗大六大隊)主任教員、學生隊隊長、宣傳股長、直屬隊政治處主任。1938年12月任抗大一分校宣傳科長、代二大隊(團)政委,創辦《戰旗報》和文工團並任主編和團長,從延安轉戰抗日最前哨山東。1943年初先後任八路軍山東濱海軍區團政委、宣傳部長、第一(濱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5年山東臨沂、諸城對日偽作戰中犧牲,時年31歲。安征夫烈士對培養抗日幹部和先後建立山東沂蒙山、濱海兩個抗日根據地獻出了青春與生命。
1914年出生於四川省蒼溪縣一個進步的地主知識分子家庭,青少年時期,在其大哥安文萃影響下參加蒼溪中學地下黨活動,其大哥是早年留學日本的孫中山追隨者,在川北推行新學的革命教育家,蒼溪縣中學的創校校長。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安文弗在蒼溪中學加入少共,1934年在成都讀書時由少共轉為中共黨員,組織開展抗日救亡學生運動和負責編印、宣傳地下黨報紙,1934年7月被通緝,逃回老家川陝革命根據地蒼溪縣,參加紅四方面軍北上長征去抗日,為逃避張國燾迫害地主出身的青年知識分子,改名安問卜,任紅四方面軍川陝省委宣傳部宣傳幹事。1935年3月參加西渡嘉凌江戰役后開始長征,后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政部宣傳幹事、紅軍大學教員,與中央紅軍會師后,在紅軍大學校長劉伯承領導下,在長征途中為紅軍教書習字,培養幹部。1936年10月三大主力會寧勝利會師后,安問卜任紅軍大學慶陽步兵學校教員、文化主任。
1937年8月,安問卜同志隨紅軍大學步兵學校抽出一個團的幹部,由團長韋國清、政委陳明的領導下,擴編成115師的教導大隊,任政治指導員,隨115師開赴山西抗日前線,破襲日軍交通線,開展游擊戰,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平型關大捷后,115師教導大隊擴編為八路軍總部隨營軍校,1937年8月後安問卜先後任八路軍總部隨營軍校主任教員、學生隊隊長、直屬隊政治處主任、宣傳股長,跟隨八路軍總部抗戰在晉北晉中前線。在朱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參謀長的直接領導下,在韋國清校長、陳明政委率領下,安征夫跟隨八路軍總部隨營軍校,抗戰在山西前線,一邊戰鬥,一邊學習,在戰鬥和學習中培養我軍抗戰幹部。1938年總部隨營軍校由山西前線調回延安時,安問卜、歐陽平、張正光三位年輕幹部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並教導他們“要當群眾的先生,必須當好群眾的學生,要當好指揮員,必先當好戰鬥員,要領導戰爭,必先在戰爭中學習”等深入淺出的辯證道理。毛主席很好奇問安問卜的名字怎麼這麼奇怪,他詳細地向毛主席講述了他在紅四軍親身經歷了張國燾迫害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慘狀,當時為了隱瞞自己是地主出身,而謊言說明自己家庭從小貧寒,父母無錢看病,取了一個很封建很迷信的名字,即一生病就去占卜,求神保佑安康,並隱瞞自己高中文化,說成高小文化。毛主席說:“張國燾迫害青年知識分子,一去不復返了,你這個名字現可改過來了”。安問卜請主席幫他改個名字,主席應聲抽了一口煙,轉了一個圈,很沉重地說:“你三過草地,內,張國燾要迫害,外,國民黨反動派要圍追堵截,你真是一個從長征中好不容易才走過來的大丈夫啊,就取名‘征夫’吧”。安問卜從延安回到八路軍隨營軍校駐地洛川后,即改“問卜”為“征夫”,此後他一直使用毛主席為他改的名字——安征夫。

個人事迹


抗日戰爭爆發后,紅軍大學改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國防大學前身,后簡稱抗大),1938年8月後八路軍總部隨營軍校正式公開命名為“抗大”六大隊,安征夫擔任政治處宣傳股長,1938年12月安征夫任抗大一分校政治部宣傳科長,跟隨何長工校長、周純全副校長從延安開赴抗日前線晉東南,完成了抗大一分校的第一次東征。1939年11月至1940年1月安征夫跟隨周純全校長、李培南政委、韋國清副校長率抗大一分校三個大隊(團),以“八路軍挺進縱隊”為代號,從晉東南長途跋涉,開赴抗日最前哨——山東沂蒙山區和濱海地區,完成了抗大一分校的第二次東征。1941年安征夫代抗大一分校二團政委兼黨委書記,在沂蒙山區參加了大青山突圍戰鬥,開展聲東擊西,邊戰邊突圍的“反包圍”、“反清剿”、“反掃蕩”游擊戰。1942年抗大一分校東徵到抗戰最前沿陣地——山東濱海地區,先後參加了三次甲子山反頑戰鬥。
安征夫親手創辦並主編抗大一分校機關報《戰旗報》,最早在平型關戰役后的山西前線,他在八路軍隨營軍校任宣傳股長時創辦校刊《鍛煉報》,為紀念八路軍總部隨營軍校改編為抗大六大隊,又改名為《火炬》,后成為抗大一分校機關報,為紀念1940年抗大一分校東徵到山東,又改名《戰旗報》。至今珍藏在國防大學校史館唯存一份《戰旗報》真跡,頭版頭條就是他為皖南事變連夜趕寫的社論《充分準備自己》。這份無論是抗戰初期的《鍛煉》,還是抗戰中期的《火炬》,以及抗戰後期的《戰旗》,無論是在山西前線,還是延安,無論是晉東南還是山東沂蒙、濱海,自始至終這份抗戰的報刊凝聚著安征夫的聰明才智、辛勤勞動和莫大心血。
安征夫在抗大一分校,從延安東徵到晉東南后,新手組織創辦了抗大文工團,《沂蒙山小調》、《你是燈塔》、《濱海進行曲》等唱紅全國的抗戰歌曲均是他領導下的抗大文工團創作出來的。
安征夫烈士是八路軍總部隨營軍校和抗大一分校大家公認的一大抗戰才子。老戰友們回憶文章說,他抗戰文章寫得好,抗戰校語寫得好,抗戰會議主持得好,抗戰宣傳鼓動得好,抗戰演講口才好。無論是八路軍總部隨營軍校還是抗大一分校,全校性大小集會主持司儀都是安征夫,這似乎是慣例。安征夫同志幾乎每次在這種場面出現在台上。他總是站在台上,根據首長的講話內容,利用間歇,適時地選用非常恰當的詞語,把講話重點集中起來,舉拳領著全場呼出響亮的抗戰口號,使全場情緒振奮,使會議顯得生動活潑,進而把會議推向高潮。老戰友葉尚志回憶錄中說:“安征夫同志主持開會是決不可能有人打瞌睡,大家公認只有他有這一手本領,若是換另一個人主持,肯定要比他遜色”。這誠如安征夫老戰友歐陽平將軍為他所寫的傳略中說:“這需要很高的政治水平、豐富的宣傳工作經驗、機敏的頭腦和流利的口才方能做到,征夫每次都做得非常出色,給大家印象頗深。”他還經常主持毛主席、朱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參謀長等首長來抗大一分校授課和講話的集會,並得到過毛主席、朱總司令等首長的誇獎。
1943年初,安征夫先後任山東濱海軍區宣傳部部長、濱海第一(濱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在山東軍區羅榮桓司令員兼政委、黎玉副政委、肖華政治部主任的領導下,跟濱海軍區陳士榘司令員、符竹庭政委(犧牲後為唐亮政委),同濱海第一軍分區梁興初司令員、劉西元政委、黎有章參謀長譜寫在抗戰最前沿的濱海戰歌。當時整個山東的攻勢仍以膠濟路東段兩側為重點,濱北軍分區正處在膠濟路東段,面臨著日偽軍佔據的青島、膠縣、高密、諸城等重要據點。安征夫加強我軍在駐地、行軍、戰地時靈活多變的抗戰思想政治宣傳鼓動工作,同時安征夫還加強對日偽軍的政治攻勢,山東那時以“紅黑點”記“善惡錄”的辦法爭取偽軍,就是在安征夫部長領導下的濱海軍區宣傳部最先搞起來的。安征夫經常化裝帶隊深入偽軍作“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政治政心攻勢。開展反日本奴化教育宣教活動,與山東日本反戰同盟著名日本幹部金野博同志成為親密戰友,在濱海軍區開展對日偽軍各種方式和類型的反戰宣傳工作,開展抗日統戰工作,進行爭取偽軍起義反正的政治攻勢,爭取了偽軍莫正民起義,又爭取了偽諸城保安大隊長張希賢1300餘人反正。諸如此類的大規模偽軍起義反正,強有力地破壞了敵人“重點主義”的防禦體系。參與指揮過諸日莒膠地區討偽戰役、贛榆戰役,還參與過濱海反掃蕩戰役、臨沂戰役等著名戰役。1945年5月1日,日軍突然增兵山東,用3萬人的兵力以魯中、濱海地區為重點,舉行全面性“掃蕩”,安征夫主任帶病同梁興初司令員、劉西元政委率濱北軍分區阻擊從膠濟鐵路而來的日偽軍。經過20餘天奮戰,5月下旬勝利地結束了反“掃蕩”,同其他兄弟部隊一起共消滅敵人5000餘人,攻克了3140多個據點。1945年6月底至8月中旬經過兩個月的艱苦作戰,又基本上除掉了膠濟路東南部日偽軍。他們乘勝出擊,冒著酷暑,盡夜兼程,進攻敵占區中小城市和交通要塞,攻克了膠濟路上的重要兵站——膠縣,切斷了膠濟路東段,直逼青島。1945年10月在攻打諸城戰役中犧牲,年僅31歲,這位風華正茂的抗日儒將安征夫烈士雖然離人民而去了,但他的抗戰精神永遠活在軍民心中,濱海軍民在江蘇贛榆縣抗日山烈士陵園裡為他立起了紀念碑,在抗日紀念塔的碑碣上銘刻著3567位烈士英名,其中前第四位就是毛主席為他改的名字—安征夫!
安征夫在抗戰時期多次向家寫信,叫家裡賣地賣牛,向他寄錢,支援抗戰。家中土地就這樣幾乎被賣光。
安征夫烈士遺孀,張俠,原八路軍抗大一分校女生隊政治指導員,山東莒縣區委書記。安征夫烈士犧牲后,其女寄養在山東莒縣老百姓家,至今未找到。不滿周歲的兒子隨母挺進東北,又一直打到海南島,先後曾任東北局組織幹部、蔡暢秘書、第四野43軍教育主任、組織科長。1949年張俠曾代表八路軍參加亞澳國際婦女代表大會。轉業后曾任中山大學人事主任、北京大學組織部長、國家政治系黨總支書記、校工會主席。文化大革命時,張俠是北大第一批遭批鬥的校黨委會成員,其頭部被打傷,粉碎四人幫后終於平反昭雪。
根據安石編著出版傳記《文韜武略一驍將——安征夫》書縮寫,作者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