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寨村

冢頭鎮陳寨村位於郟縣東北部冢頭鎮北3公里處,全村共有農戶385戶,總人口1365人,耕地面積1200畝,其中留守婦女185名,留守兒童142名,留守老人127名,近年來陳寨村在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上,強班子,壯隊伍,黨支部書記親子抓婦女工作,婦女工作和村各項工作一道得到了紮實有效的開展。

內容簡介


陳寨村
陳寨村
我村主要以發展苗木種植、生態旅遊、拓展訓練為主導產業,目前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萬多元。近年來,我村立足實際,開拓創新,從徹底改造“空心村”入手,圍繞新民居建設,重修護寨河,建設敬老院、文化廣場,孝廉廊、薄太后紀念館、黨建廉政展廳、法治大講堂、法治文化長廊、中華道德大講堂及黨員群眾綜合服務中心,打造商業一條街,社區建設已初具規模。社區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現在已有300多戶搬入新居。我村在擴大苗木果木種植規模、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搞好新民居和基礎公益設施建設配套的基礎上,大力倡導“中華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我們提出了“以文興村,以孝治家”,打造“中原第一孝心村”為目標,以敬老愛老為風尚,努力把我村打造成為一個既生態文明又可觀光旅遊的新型農村建設典範社區。上將賈廷安、彭小楓、省領導同志郭庚茂、尹晉華、趙素萍、劉滿倉等先後到我村進行工作調研和指導。

獲得殊榮


陳寨村先後被評為:“河南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村”;“全省民主法治村”;“省級生態村”。

發展策略


加強組織建設,提供組織保證。陳寨村黨支部以爭創“五個好”先進基層黨組織、爭做“五個表率”優秀共產黨員為載體積極開展創新爭優活動,調動和激發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力地推動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發展特色經濟,提供經濟支撐。陳寨村以“郟縣龍湖灣綠化有限公司”為龍頭,建成了1200畝的龍湖灣苗木生態基地,主要進行各類花卉苗木的培育。公司立足農村,以“公司+農戶”的形式,引領農戶從事綠化植被種植,同時我村依託苗木基地建成了龍湖灣拓展培訓基地,現在我村已形成了集拓展培訓、旅遊觀光、生態養殖、生態採摘,餐飲、洗浴、住宿、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景區。目前我村農戶人均收入已達到1萬多元,快速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加大新民居建設力度,改善群眾居住環境。該社區新民居建設規劃在原村址上進行,嚴格按照拆舊建新的原則,不佔一分耕地。截至目前,社區已建成新民居300多套。同時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已建成敬老院、僑心小學、幼兒園、孝道博物館、休閑長廊、文化娛樂廣場、衛生室,文化舞台、污水處理廠等設施,大大改善了人居環境。

挖掘傳統文化,賦予新村“孝文化”內涵。該社區把“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為先”作為村訓,並挖掘文帝孝母的文化淵源,成立慈孝協會,舉辦慈孝講座,建立80歲老人生日台帳,開展“孝行天下—感恩父母洗腳節”活動,“德孝文化節”活動,倡導淳樸民俗民風,激勵廣大村民“講孝道、行善事”,提高了群眾的素質,改變了群眾的陳舊觀念。

主要做法


營造氛圍樹正氣

一是化無形為有形,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文化傳說是記在腦中、傳在口中的“無形”資產,為把這種無形資產化為有形動力,陳寨村深入挖掘歷史內涵,把“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為先”十個字作為村訓,不斷加大文化宣傳方面的投入,在村口樹立“孝行天下”的牌坊,並多方籌措資金,對村裡原來的污水溝進行改造,注水建橋,給這條河取名母儀河,為這座橋起名孝義橋,同時修建了“文帝孝母”塑像、孝道長廊,在文化廣場的慈孝涼亭中刻上“有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等警句。另外在完善村規民約的基礎上,增添了“孝星”、“好媳婦”“好鄰居”、“星級文明戶”等評定標準,同時把這些標準刷成標語、製成宣傳欄或印成小冊子發放到群眾手中,在群眾中大力弘揚“百善孝為先”的風氣理念。二是創新載體,樹立典型,引領新風尚。利用文化大院、農民書屋等陣地,不斷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邀請省、市、縣內知名傳統文化學者來村給群眾上傳統文化課,2010年以來,利用中秋節等重大節慶,連續舉辦“孝行天下、感恩父母”洗腳節活動。2014年,陳寨村舉辦首屆“德孝文化節”,評選出了“十大愛心人物”、“十大先進個人”、“十大老人楷模”、“十大衛生家庭”,在全村上下成了人人爭當先進、爭當孝親敬老模範的良好氛圍。三是活躍農民文化生活,用新風尚啟發農民新理念。根據當前農民新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村集體投資購買了文體器具,建設了文化廣場,組建了腰鼓隊、村劇團等業餘文藝團體,吸引群眾自娛自樂的同時,把發生在身邊的好人好事、模範先鋒事迹以文藝演出的形式進行宣傳、敲鑼打鼓進行誇賀,形成崇尚文明、爭當好人的新風尚。

貼近實際除陋習

。一是發揮老模範影響力,化解矛盾,理順關係。針對過去村裡存的鄰里關係不睦、婆媳關係不和、兄弟關係不順、個別兒女不孝等現象以及新農村建設中空心村改造、舊房拆遷、土地流轉等工作推進過程中,涉及集體或個人經濟利益分配的矛盾糾紛增多等情況,陳寨村兩委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聘請本村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群眾信任且具有較高威望的退休老幹部、老教師、老黨員、老齡村民代表13人,組建了“慈孝協會”,傳播傳統文明,宣傳孝賢文化,抵制不良習俗。一些通過法、理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由“慈孝協會”的長者或德高望重者利用自身的威望、親緣等關係出面去勸說、去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促進矛盾的解決。二是強化村民自治,破除陳規陋習。針對農村過去長期存在的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以及賭博、燒香拜佛搞封建迷信等問題,村裡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禁賭協會等村民自治性組織。村民有了紅白喜事,都有“紅白理事會”的成員幫助張羅,哪裡聚眾賭博、搞封建迷信,都有人去管、去問、去批評教育。另外,還針對村內亂丟垃圾、亂寫亂畫等現象,在加強農村“清潔家園行動”宣傳和加強對村民文明習慣養成的教育外,村裡還專門聘請人員組成環衛隊伍,負責整個村子的環境衛生,號召廣大村民拚棄陋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凝聚力量謀發展

一是幹部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增強凝聚力。走進陳寨村村委會辦公室,“三不”、“三讓”精神赫然入目:不佔公家的便宜、不損害群眾利益、不拿群眾一分好處;好地讓群眾種、好房讓群眾住、好活讓群眾干。正是憑著這樣多吃虧、多奉獻的精神,村兩委一班人在群眾中樹立了威信,增強了凝聚力和戰鬥力。二是結合實際,找准突破口,唱響發展主旋律。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陳寨村兩委班子深刻認識到,無論是鄉風文明也好,村容整潔也好,這一切都應該建立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為了加快發展步伐,村兩委班子挨家挨戶走訪群眾,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群眾意見,制定了“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群眾收入;治理空心村,實施新村建設、改善群眾居住環境”的整體發展思路。同時為了儘快讓群眾解放思想,村幹部親自帶領28名群眾到鄢陵潢川等地去考察,回來結合本村實際,最終確定走種植苗木,一村一品,共同致富的路子。三是向群眾灌輸“小孝”中見“大孝”, “百善孝為先”,小孝是為父母盡孝,大孝是為社會做奉獻的理念。在提倡全體村民在家庭做一個孝子的同時,號召全體村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習致富技能。支書徐克儉想方設法籌措資金與人合資創辦了佔地1200畝、投資1300萬元的郟縣龍湖灣苗木基地,把這個基地作為鄉親們的苗木供給廠,並把種植苗木的群眾組織起來成立了郟縣惠民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直接受益群眾達千人以上,同時又帶動村裡利用130畝的流轉土地投資建設精品園林,村集體一年的收益都在30萬元以上,為改善村裡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居住環境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障。在他的帶動下,全村上下掀起了千方百計找出路,一心一意謀發展,群策群力做奉獻的高潮。

取得成效


一是風清氣正人和諧

陳寨村以孝道文化為突破口,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使整個村莊出現了幹部一身正氣、務實實幹,村民孝老敬親、家庭和睦、鄰里和美、人際和諧的良好局面,“好媳婦”“好婆婆”、“致富能手”等典型不斷湧現,最近幾年村內無出現一例打架鬥毆、尋釁滋事事件,無一例治安刑事案件,真正做到了風清氣正,社會和諧。

二是文明進步環境美

如今,走進村內,過去的舊房、危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別墅式新民居,文化廣場上設施齊全,農家書屋內報刊、書籍豐富,孝義橋下清水流淌,母儀河兩岸楊柳依依,慈孝亭下名言警句警示遊人,“樹文明新風、建美好家園”等標語抬眼可見,廣場上、街道中亂堆亂放的垃圾不見了,家家門前乾乾淨淨、戶戶院內整潔衛生,用一位村民的話說就是:街凈了、地綠了、人美了!

三是生產發展惠鄉鄰

陳寨村全體村民在兩委班子的帶領下,通過種植苗木、種植煙葉、搞勞務輸出等方式,不僅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解決了近千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更是把昔日一個缺水少電的“北大崗”變成了今天鬱鬱蔥蔥的苗木基地;拆除老房987間,建成331套新民居,年底還將有300戶村民住進新民居,將昔日滿目瘡痍的空心村變成了遠近文明的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陳寨村近兩千戶人家人人都享受到了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戶戶都得到了生產發展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