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河鎮
寨河鎮
寨河鎮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部,地處光山、潢川、息縣三縣交界處,素有光山縣北大門之稱。全鎮轄18個行政村(街),總面積117.66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9104人(2017年) 。境內312國道和213省道形成“黃金十字”,東有大廣高速,南有滬陝高速,是豫南地區的交通重鎮。
![寨河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5/m45551a34a795005afdb4552e767acac8.jpg)
寨河鎮
隋唐以來是直達歷代京都的重要驛道和驛站。
建國后寨河轄區幾經變化,1958年建寨河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建鎮。
國道“312”也可堪稱我國南北分界線。這裡既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又是楚漢文化結合部,既具有中原文化粗獷豪放風格,又具有楚文化清新柔美的韻味。民風具有楚風豫韻。劉堂、大塘村古城址,東林村的唐宋代古鎮遺址,吳寨村的殷商龍山文化遺址,至今展示著寨河歷史的輝煌。
這裡是一塊紅色的土地。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鄧小平、劉伯承、李先念等在這裡留下了戰鬥的足跡。“寨河橋頭戰鬥舊址”、“冷窪戰鬥舊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見證先烈為革命事業前赴後繼,英勇獻身。
全鎮轄寨河街道居委會、張圍孜村、王鄉村、大塘村、錢寨村、東林村、羅湖村、寨河村、王畈村、冷大灣村、段寨村、陳興寨村、吳寨村、杜崗村、張湖村、耿寨村、劉堂村、謝小寨村;1個街道居委會、17個行政村,5.3萬人,面積118平方公里。
寨河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水,因鏡內的淮河支流寨河(青龍河)而得名。地處北緯32°7'東經114°5',系中國傳統南北交界地帶。寨河鎮是信陽地區的地理中心,東和潢川縣付店鎮相鄰,西與孫鐵鋪鎮交界,南和十里鎮毗連,北與息縣曹黃林鎮接壤。地處光山、潢川、息縣三縣交界處,三縣的人流在此聚集往來。
寨河鎮地勢大體由西南向東北呈傾斜狀,淮河支流寨河自西南向東北順貫鎮境。寨河是平原向丘陵過渡地帶,境內多為淺丘,是國家無自然地質災害地區。
寨河鎮地處江淮地區西部,位於氣候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兼有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氣候特點。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屬濕潤和半濕潤的季風型氣候,年均氣溫在15.4℃,年均降雨量1028.5毫米。全鎮境內地勢平坦,河流縱橫,現有耕地8.5萬畝,林地3萬畝,水域面積1.2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盛產小麥、薯類等。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板栗、銀杏等。
![宜居家園·鄉土鄉情](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5/mc5431f0d5590f7fb8cf459a23e31af7e.jpg)
宜居家園·鄉土鄉情
寨河交通便利,控豫南五縣關隘,鎮潢、淮平原之咽喉,居中扼要,是豫南區域交通重鎮。區位優勢明顯,投資環境優良,是豫南重要的商貿流通小城鎮。312國道、213省道橫縱交錯,在鎮中心十字交匯;東距大廣高速4公里,南距滬陝高速6公里,並設有高速出入口,北有寧西鐵路穿境而過,臨近息縣火車站。同時烏滬光纜和西氣東輸支線均經過寨河。全鎮形成了國道、省道、高速公路、鐵路及村村通公路縱橫交錯的路網體系,具有溝通南北、承東啟西的交通中樞條件,是名副其實的豫南交通重鎮。
鎮內交通便捷,鎮、村互通柏油路、水泥路,所有村、組互通砂石路,部分村基本實現了組組通水泥路,水泥路面83公里,柏油路面25.3公里,砂石路90公里,鎮、村、組三級交通網路基本形成。
此外,寨河公交便民快捷,15分鐘一班發往光山縣城,全程僅需大約26分鐘,是全縣往來縣城最便利的鄉鎮。
寨河鎮在不斷拼搏中奮勇前進,各項工作均排在全縣前列。連續多年綜合目標排名全縣首位,連續多年在“三杯”競賽中名列前茅,連續多年被省、市、縣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2008年、2009年先後創建市級衛生鎮和省級衛生鎮,2010年,全力創建市級文明鎮和市級環境優美小城鎮。
![誠信寨河歡迎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3/m73c7f0acf5f080cb0074ba0a94a2fde8.jpg)
誠信寨河歡迎您
非公經濟迅猛發展。一是營造優良環境,提高服務意識,重點發展引進型非公有制經濟。已成功引進徐工集團寨河辦事處、宇通重工寨河辦事處、常林集團鄭州三力公司寨河辦事處、西氣東輸加壓站、天利能源有限公司加氣站等。二是抓住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經濟。佔地20餘畝的橋西石油島,融加油、住宿、餐飲、娛樂於一身,方便了過往司乘。三是加大扶持力度,逐步發展民營經濟。已發展糧食加工廠、窯場、預製構件廠、竹木傢俱廠等40多家民營經濟。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是農民群眾能脫貧、可致富、不返貧的關鍵。近年來,寨河鎮一直致力農業結構調整,探索出水稻、油菜、花木、蓮藕和食用菌5大特色富民產業,通過“企業+基地+貧困戶”、“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充分發揮大戶帶動作用,實施連片開發、規模化發展。下一步,寨河鎮將藉助“多彩田園”產業扶貧政策,培育壯大“多彩田園”產業扶貧示範工程,大力推進脫貧致富。
2017年8月,光山縣寨河鎮靜脈產業園PPP項目正式開建。項目佔地150畝,總投資3.2億元,項目總設計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其中第一期項目建設周期為一年,建成後日處理垃圾600噸,根據項目可研報告預算,項目一期建成后,每年可處理生活垃圾43.8萬噸,年上網成交電量6280萬千瓦時。該項目在服務光山縣的同時,還將輻射息縣、潢川及周邊地區,實現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為保護生態環境,推進城鎮化建設服務。
教育事業蒸蒸日上。全鎮擁有中小學校20所,在校生815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教育質量在全縣農村中小學名列前茅。
![寨河鎮小城鎮建設](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d/m9d3e0c3f47e7ffe9cc4420216d7f418b.jpg)
寨河鎮小城鎮建設
衛生事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寨河鎮中心衛生院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是光山縣衛校附屬醫院,基礎設施齊全,環境優美,擁有X光機、B超機、經顱多普勒等先進醫療設備,擁有主治醫師7名,員工80多人,同時兼并了縣衛生學校,在全縣同類衛生院中名列首位。村級醫療網點健全,計劃免疫工作穩步開展,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有較好的保障。
![寨河](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1/m5197ba823193375bf744a4fd58b5ab2e.jpg)
寨河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有著這樣一個習俗:從凌晨開始燃放鞭炮,點燃供奉祖先的香火,到午飯前,在供桌前擺上供品,並燒紙錢,祈求先人的在天之靈,保祐家人平安健康、生活美滿。人們要在日落星出之前,趕到自家的祖墳,為已經逝去的親人送燈。每年這一天,不管離家有多遠,人們都會想方設法回到家,就是為了在親人墳前送上一盞燈,表達對先人的緬懷。當地有“正月十五大似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燈”的說法,就是過年可以不回,但正月十五必須回,可見送燈的隆重。
十五送燈是是寨河鎮所在的光山縣周邊一帶地區獨有的傳統民間習俗,送燈的習俗據說是從明初開始的,相傳這一習俗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送燈習俗流傳至今,成為光山、潢川、商城、新縣一帶最隆重的紀念祖先的一種儀式。
![全國文明村-寨河鎮杜崗村](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b/m2bbb4130494f2ee892241898beb39b5f.jpg)
全國文明村-寨河鎮杜崗村
張圍孜村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該村被確定為全市20個試點村之一,縣7個重點示範村之一。項目於2013年初基本建成完工,在新區已經形成一縱三橫九條商業街,集“新村、示範、商貿中心、新型社區”於一體格局,不僅拉大了集鎮框架,而且極大地推動寨河鎮城鄉一體化進程。
幾年來,該鎮在搞好新村建設的同時,已作好了產業規劃,啟動了新農保,開展了新農合,全鎮試驗區建設“點、線、片、面”戰略已拉大幕。
![寨河](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b/m0b6bff73ed25f11a4c64a589550c97e3.jpg)
寨河
碧綠田間禾苗壯,高速盤旋國道敞,街市繁華人有序,晝似花園夜輝煌——這就是如今的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