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顱多普勒

無創性的腦血管疾病檢查方法

經徠顱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是用超聲多普勒效應來檢測顱內腦底主要動脈的血流動力學及血流生理參數的一項無創性的腦血管疾病檢查方法,國外於1982年由挪威Aaslid等首推,國內於1988年陸續引進。

儀器簡介


發展簡史

1918發現超聲波
50年代涉足醫學領域。
1965宮崎測定頸部血管的血流速度。
1966拉什莫爾建立脈衝多普勒儀,可定位。
1982挪威人Aaslid脈衝低頻超聲+適當顱窗,建立了經顱多普勒(TCD),如今已發展到第四代,可進行微栓子監測。

儀器優點

由於TCD能無創傷地穿透顱骨,其操作簡便、重複性好,可以對病人進行連續、長期的動態觀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MRI、DSA、SPECT等影像技術所測不到的重要血液動力學資料。因此,它在評價腦血管疾患以及鑒別診斷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儀器缺點

經顱多普勒超聲的應用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受操作者技術的影響,如今尚缺乏對正常和異常頻譜形態統一判定標準和命名,尚未建立各參數統一的正常值,而且經顱多普勒超聲的失敗率為2.7%~5%。其原因為老年人(尤其是婦女)顱骨增厚、動脈迂曲、動脈移位等。但隨著經驗的逐步積累以及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經顱多普勒超聲的應用會佔有更重要的地位。

功能

由於顱骨較厚,阻礙了超聲波的穿透,過去的多普勒超聲只能探測顱外動脈的血流動力學變化。經顱多普勒超聲儀(TCD),能穿透顱骨較薄處及自然孔道,獲取顱底主要動脈的多普勒回聲信號。它可探測到的血管主要有:
臨床使用
臨床使用
ICA:頸內動脈顱內段
CS:頸內動脈虹吸部
MCA:大腦中動脈
ACA:大腦前動脈
PCA:大腦後動脈
ACOA:前交通動脈
PCOA:后交通動脈
OA:眼動脈
VA:椎動脈
BA:基底動脈
PICA:小腦後下動脈
TCD技術摒棄了傳統的腦血流圖的不準確性和腦血管造影的有創傷性,同時為CT、MRI等現代影像技術提供了腦血管血流動力學參教,成為影像診斷的重要佐證,可為腦血管病的診斷、監測、治療提供參考信息,並對能引起腦血液動力學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

應用


經顱多普勒
經顱多普勒
1、常規檢查項目
腦動脈狹窄與閉塞的診斷及側枝代償的判斷
腦血流微栓子監測
CEA術中/CAS監測
蛛網膜下腔出血(SAH)腦動脈痙攣的監測
發泡實驗
2、科研應用
腦血流自動調節功能的監測

現狀

經顱多普勒
經顱多普勒
經顱雙功能彩色多普勒超聲(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sonography,TCCS)是用低頻探頭顯示腦實質二維結構、結合彩色多普勒CDFI及頻譜多普勒PW等顯示顱內血管及血流速度的一種直觀而有效的診斷工具,能用來評價顱內血管、腦實質及顱骨結構,還能直接檢測顱內腦底主要動脈的血流動力學參數,較敏感地反映腦血管的功能狀態,是一種可靠的、可重複的、價廉的、可以作為診斷和預測療效的腦血流改變的重要工具。TCCS可通過直觀的方式選擇目標血管,測量顱內各主要血管的血流速度,臨床上可用於腦溢血病人及中風病人的康複復查,並經常用於術中床旁檢查急診病人的腦血流情況。如今採用TCCS方法研究抑鬱症等精神性疾病腦功能改變的研究尚未見報道。
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引入到國內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以手工搜索為主。手動操作存在的問題是重複性差,對操作者的要求較高,並且難以實現對病人的長時間監護。針對上述情況,有學者開始尋找一種可便於實現自動化操作的腦血流檢測與監護系統。

範圍

經顱多普勒
經顱多普勒
下列適應症可應用TCD檢查:
(1)診斷顱內血管阻塞病。
(2)診斷顱外血管阻塞病變(特別對慢性ICA阻塞)合併頸總動脈壓迫試驗,以了解側支循環是否良好。
(3)評價顱外血管病(ICA狹窄、阻塞、鎖骨下動脈盜血)對顱內血流速度的影響。
(4)診斷與追蹤探測頸內動脈夾層動脈瘤。
(5)探測與鑒定靜脈畸形(AVM)的供血動脈。
(6)評價WILLIS環側支循環能力:
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前,預測夾閉作用。任何一種血管阻塞前後的探測。
(7)診斷顱內其他血管病:
顱底異常血管網症。
頸動脈海綿竇瘺。
低血流量腦梗塞。
(8)間歇監測與追蹤研究:
偏頭痛的血管痙攣及(或)過度灌注。
急性卒中。
顱內血管阻塞后自發性或治療后再通。
顱內血管阻塞后抗凝治療過程中的血流改變。
血液粘稠度的變化。
徠(9)連續監測。
經顱多普勒輔助治療抑鬱症。

評價


血流速度

血流速度反映腦動脈管腔大小及血流量。血流量一定時血流速度與管腔大小成反比例,當管腔嚴重狹窄(90%)或完全梗阻時,血流速度下降,個體間各值可有很大變異,但個體內差異很小,且左右基本對稱,如兩側相差很大可認為異常。由於顱骨太厚,腦供血不足,血流本身信號弱及操作技術等原因,可有部分血管不能被探出,此類情況不能貿然診為血管阻塞或發育不良。

脈衝指數

(PI)
反映腦血管外周阻力的大小,PI值越大,腦血管外周阻力越大,反之則阻力越小。

音頻頻譜

反映腦血管局部的血流狀態。
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標準。

確定病態

(1)狹窄處局部血流速度加快或有較大側差(>2S)。
(2)狹窄後區域內脈動減少。
(3)任何區域吶導致頻譜增寬的異常血流。
(4)后交通動脈或前交通動脈局部血流速度加快提示有側支循環。
(5)腦底動脈中“不平衡”的血流比值;如大腦後動脈的血流速度超過大腦中動脈。
(6)腦血管痙攣所致管腔狹窄:如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血流速度增加50%或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達120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