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
腦動脈
腦動脈有成對的頸內動脈 和椎動脈 互相銜接成動脈循環;靜脈系多不與同名動脈拌行,所收集的靜脈血先進入靜脈竇再匯入頸內靜脈;各級靜脈都沒有瓣膜。它包括腦的動脈系統和腦的靜脈系統。
腦血流供應來自二個動脈系統:頸內動脈系統和椎基底動脈系統
每側頸總動脈分叉為頸外動脈和頸內動脈,後者在頸部沒有分支,垂直上升至顱底,穿顳骨岩部經頸動脈管抵岩骨尖,通過破裂孔入顱內,穿硬腦膜經海綿竇,依次分出眼動脈、后交通動脈、脈絡膜前動脈,在視交叉兩旁分為兩個終支:大腦前動脈和大腦中動脈。頸內動脈系統供應額葉、顳葉、頂葉和基底節等大腦半球前3/5部分的血流,故又稱前循環。
(一)脈絡膜前動脈為頸內動脈分為大腦前、中動脈前或從大腦中動脈近端發出的大穿通支。它先發出些小穿通支供應尾狀核、內囊一部分及大腦腳、外側膝狀體的一半。
(二)大腦前動脈有人稱為大腦內動脈。由頸內動脈發出后,在額葉眶面向內前方行走。有前交通動脈吻合兩側大腦前動脈。沿途發出的穿通支主要供應下丘腦、尾狀核和豆狀核前部以及內囊前肢。皮質支主要供應大腦半球內側面頂枕裂以前的全部;大腦半球背外側面的額上回、額中回上半、中央前後回的上1/4、旁中央小葉等。
(三)大腦中動脈實際上是大腦外動脈,是頸內動脈的直接延續,分出後進入外側裂,發出很多細小穿通支,供應殼核、尾狀核以及內囊后支前3/5(相當錐體束通過處),這些分支稱為外側豆紋動脈,是高血壓、腦出血和腦梗塞的好發部位。大腦中動脈主幹分出許多皮質支分佈於大腦半球外側面的大部分。
(一)椎動脈由鎖骨下動脈發出,通過上部六個頸椎橫突孔,在寰枕關節後方成環狀,經枕骨大孔入顱后,兩側椎動脈立即發出分支組成脊髓前動脈。椎動脈發出長旋支小腦後下動脈,供血延髓后外側和小腦半球下部。其短旋支和旁中央支供應延髓其餘部分。
(二)基底動脈兩側椎動脈逐漸向中線靠近,合成一條基底動脈,兩側發出多支旁中央支,供應中腦、橋腦、主幹延伸至腦橋上緣水平,分叉成為左右大腦後動脈。
(三)大腦後動脈 圍繞大腦腳和小腦幕切跡水平的中腦,兩側大腦後動脈向上呈環狀,併發出多支丘腦穿通支、丘腦膝狀體穿通支和脈絡膜后、內動脈。其他穿通支供應丘腦結節、前乳頭體和鄰近的間腦結構。椎基動脈系統主要供應腦後部的2/5、包括腦幹、小腦、大腦半球後部以及部分間腦,故又稱后循環。兩大動脈系統分支大體分為兩類:
(1)穿通支又稱深支或中央支、旁中央支,主要由腦底動脈環,大腦中動脈近側段及基底動脈等大分支直接發出,隨即垂直穿入腦實際,供應間腦、紋狀體、內囊和腦幹基底部的中線兩側結構。
(2)皮質支或旋支。這類分支在腦的腹面繞過外側至背面,行程較長,主要供應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白質與腦幹的背外側。供應殼核、丘腦、內囊部分的中央支及供應橋腦的旁中央支是高血壓性腦出血和腦梗塞的好發部位。
(一)腦底動脈環(Willi's環)雖然頸內動脈系統與椎基底動脈系統是兩個獨立的供血系統,但彼此還存在廣泛的側支循環,其中最重要的是腦底動脈環(Willi's環)。兩側大腦前動脈由一短的前交通動脈互相連接;兩側頸內動脈和大腦後動脈各由一后交通動脈連接起來,共同組成腦底動脈環。在正常情況下,組成環的各動脈內血流方向一定,相互並不混和,只是在某動脈近端血流受阻,環內各動脈間出現壓力差時,腦底動脈環才發揮其側支循環作用。因此要認識單支腦動脈閉塞可能出現什麼癥狀,就必須了解腦底動脈環的狀況。腦底動脈環可發生多種先天變異,有可能使側支循環不能迅速、有效地發揮作用。這是腦梗塞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據統計該環完整者僅50%。有報道,死於非腦梗塞疾病的病人,正常環為52%,而腦梗塞病人只有33%。另有人報道,此環的異常發生率達79%。此環最異常的為頸內動脈發出的后交通動脈細小及大腦後動脈由頸內動脈分出。在一組未經選擇的屍檢中,后交通動脈直徑小於1mm的為32%;大腦後動脈的一側或二側由頸內動脈發出的為30%,其它常見的異常有前交通動脈發育不全,佔29%,前交通動脈增為二支的佔33%。頸內動脈與前交通動脈間的大腦前動脈僅為一細支的為13%。在一組腦梗塞病人中,后交通動脈直徑小於1mm的佔38%,而沒有梗塞的佔22%,大腦後動脈起自於頸內動脈的佔29%,而正常的為15%。在另一組報道中,腦梗塞細小后交通動脈的為59%,較非腦梗塞病人(39%)多得多,無一側或兩側后交通動脈或僅留殘跡者,高達15%;大腦前動脈融為單支或分成3支達12%;有15%人的大腦後動脈來自前循環頸內動脈系統,而非來自后循環。
(二)其他側枝循環 除腦底動脈環外,還存在其他部位的腦動脈吻合,可以起側支循環作用。
(1)在大腦表面大腦前、中、后動脈皮質支之間彼此交通,密如蛛網;
(2)頸內、外動脈圍繞眼、耳、鼻的深淺分支互相吻合;
(3)大腦動脈皮質支與腦膜動脈(頸外動脈分支)分支也存在豐富的側支吻合,當頸內動脈狹窄或閉塞時可起重要作用。
(4)中面支常被認為是終末動脈,實際上,相鄰中央支間也存在豐富的血管吻合,只是吻合支細小,不能完成有效的側支循環。前、后循環分水嶺在皮質位於頂、顳、枕交界處,在深部則在丘腦水平。側支循環開放的有效性還決定於主血管閉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