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決定孩子一生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習徠慣決定孩子一生》是2013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雲曉

內容簡介


徠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沒有一個家長不想培養好孩子。可孩子最怕的是媽媽的嘮叨。所以,作者提出“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好習慣的培養不能是說教,需要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並按照其中的規律去做。美國的心理學家根據研究發現,初步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需要90天。
6步+12招=5個好習慣。
每一章都有“教你一招”,全書家長提供12種妙招,採用6個步驟,培養出孩子愛學習、懂尊重、富愛心、能負責、會自理的五個好習慣。
而以下六步,就是培養好習慣的具體方法:
習慣培養的第一步-----提高認識,或者說,引導孩子對養成某個習慣產生興趣、認同和信心。
習慣培養的第二步-----明確行為規範,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習慣培養的第三步-----適時進行榜樣教育,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產生親切而嚮往的感情。
習慣培養的第四步-----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養成某個
良好習慣。
習慣培養的第五步-----及時評估和獎懲,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養成良好習慣。
習慣培養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環境或風氣,讓家庭生活和學校環境乃至社會風氣成
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支持力量。
讀完此書,請家長們要做到這點:千方百計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個好人。

作品目錄


第一章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教育荒廢與新人才觀3不會感恩難有愛心5誠信與做人8
成長與責任10做父母需要“上崗執照”13第二章良好習慣是健康人格之基什麼是習慣17
習慣的重要性27習慣培養的12個重點指標和5個最重要的習慣32怎樣培養良好習慣37怎樣矯正不良習慣43
在快樂的體驗中養成良好習慣47繼承中華民族重視習慣養成的優良傳統50第三章多元智能與人人成功成功在於選擇56
多元智能57選擇自己的最佳才能區61揚長補短大有必要62第四章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尊重孩子首先應尊重規律66不要把孩子的特點當缺點69注意孩子的真實動機71教育的真諦是發現兒童、解放兒童和發展兒童74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76第五章愛學是萬善之源厭學是萬惡之源82學習動機不同效果大為不同84
質疑與獨立思考能力是珍貴的87走出“習得性無助”的誤區92學習習慣比考試分數重要96第六章如何教孩子學會交往
沒有朋友比考試不及格更嚴重102警惕孩子的攻擊性105借個孩子去旅行108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114
引導孩子與異性友好相處116第七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心理健康的七條標準124心理不健康的10大癥狀125
千方百計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個好人130健康心理12字秘訣134教育懲戒是培養心理健康的良方137第八章科學為安,強壯為康
黑姬山探險的啟示142中日國民共識與法律機制的差異144習慣不同就是素質不同146兒童教育應特別重視體育147
怎樣培養安全意識151關於身體的權利152第九章指導孩子用好媒介信息時代動搖了成人的權威地位156
信息化時代所潛伏的危機157網路和電子遊戲是雙刃劍158化“堵”為“疏”方能趨利避害161關於孩子玩電子遊戲的八項建議163
兒童不宜多看成人節目164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終生受益165第十章學會消費是孩子的必修課光有金錢買不來現代的教育170
國外孩子的理財意識172世界首富為何如此摳門174當清潔工的女孩考上劍橋大學178杜瑤瑤:一個獨生女的故事179
第十一章兩代人互相學習共同成長信息時代的挑戰184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就是“盲人”184獨生子女的五大優勢與四大缺陷186
代際差異187青春期與更年期的衝突188向孩子學習189不要製造“童年恐慌”191
第十二章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質刻不容緩現代的教育觀念196科學的教育方法200健康的心理202
良好的生活方式203平等和諧的關係205附錄兩代人的25個好習慣

序言


良好習慣如何締造健康人格
父母們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麼什麼是好方法呢?在我看來,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兒童教育方法,就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說得更徹底、更準確一些,兒童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說得更具體、更實用一些,就是通過培養仁愛助人、主動學習、認真負責、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五個良好習慣,促進少年兒童健康人格指標的實現。如何有效地去做呢?這本《習慣決定孩子一生》及“五個好習慣”叢書,就是習慣與人格研究專家學者給予您的極為重要的建議。
有一位母親跟我說:“我的孩子真討厭,壞毛病太多了,不愛寫作業、整天黏著電視,上網玩遊戲沒完沒了,您說怎麼辦呢?我都說他八百遍了,就是改不了。”
因為比較熟悉,我和她開玩笑說,“您要是這樣說孩子八千遍,他就更改不了了。一位著名的兒科醫生跟我說,一句話重複三遍就是對別人的折磨。您對孩子說的話重複了八百遍,他怎麼受得了?”我建議父母們,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把每天對孩子說的話錄下來,錄一星期放給自己聽聽,父母自己都會煩死。
孩子們對我抱怨說:“我媽媽真煩人,每天都嘮叨不完,她只要嘴唇一動,我就知道她要講什麼,因為她天天都講一樣的話。”
我也驚訝地發現,全國許多父母都像克隆人,對孩子嘮叨一樣的話:別看電視了,別玩遊戲了,趕快寫作業!你要是考不上好中學,怎麼考上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以後怎麼找好工作?沒有好工作,你喝西北風去?等等。這樣的話說一遍兩遍還可以,說多了之後就變成一堆雜訊,只能讓孩子情緒混亂信心崩潰。這是您想要的結果嗎?
實際上,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也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好好學習。他學習不好可能是碰到了困難,孩子需要的是您具體有效的幫助,而不是嘮叨或訓斥。所以我給大家一個忠告——“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
其實,許多父母已經開始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可是為什麼效果不明顯呢?我發現,問題在於有些父母還是把習慣培養當成了說教的內容,而忽略了習慣培養是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需要按照其規律來做才會見效。
自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間,作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和副主任,我一直在主持少年兒童習慣研究課題,即教育部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係研究”,後來接著做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少年兒童自我管理習慣培養及其社會適應的關係研究”。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研究之所以能夠取得突破性成果,首先是有一個強大的科研團隊,如全國有幾百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參與了我們的研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張梅玲研究員與我共同擔任課題組組長;在博士生導師鄒泓教授的帶領下,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6位博士生深入北京11所小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實驗研究,對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係做了深入細緻的探索。
您面前的這本《習慣決定孩子一生》及“五個好習慣”叢書,是我們10年課題研究發現與建議的普及版,是關於習慣培養內容與方法最為通俗和實用的讀本,同樣是由我們課題組的專家學者所撰寫。
這本《習慣決定孩子一生》及“五個好習慣”叢書,曾經在其他出版社出版過,這次再版做了許多重大修改和內容補充,可能更適合今天的父母和教師閱讀使用。
讀者朋友翻看《習慣決定孩子一生》,可能會發現本書行文通俗化,因為這是我的第一本講出來的書,是在12所學校面對面為父母朋友講課的結集。
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小的時候,我是一個口吃的孩子,直到工作了,還時常為口吃著急。然而,連我自己都驚訝,我居然成了一個演講家。也許是自信治好了我的口吃。在絕大多數的講課中,我都是無稿演講,甚至連提綱也沒有。但是,每一次演講都是成功的,這成功來自聽眾們的強烈反響,更來自聽眾們的實際變化。比如,凡是聽過我課的父母,回家之後對孩子的態度普遍和善了,以至於讓敏感的孩子莫名其妙,以為太陽真的從西邊出來了。
在我的記憶中,有一些課是在晚間講的。曾有一些主辦方擔心:會不會秩序混亂?會不會有許多人中途退場?我卻從不擔心。因為在我每一次講課過程中,無論是給工人父母,還是農民父母,從來都是秩序井然。不僅僅是安靜,而是安靜中充滿了熱烈的關切。我自信地說,會場的秩序好壞應當由報告人負責。我從來都是講中小學生及幼兒父母和老師的最關心的問題,並且是用最容易接受的實例法講課,大家怎麼能不愛聽呢?
對於講課的理解與追求,我概括為一句話:與好朋友談心。與好朋友談心必然是推心置腹的,是講真話而非講假話,是平等相處而非高高在上,是彼此關心而非漠然處之。
在這裡,我願意試著分享一下習慣培養的六大步驟,或許會給大家一些幫助。過去曾經把提高認識和榜樣教育合併為一個步驟,也是可以的,分開講解的好處是可以更加細緻便於操作。
習慣培養的第一步——提高認識,或者說,引導孩子對養成某個習慣產生興趣、認同和信心。
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於養成良好的習慣。所謂好孩子一定是有好習慣的孩子,所謂有問題的孩子一般都是壞習慣很多的孩子。一個壞習慣可能使人喪失了良機,而一個好習慣則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什麼叫壞習慣?壞習慣是藏不住的缺點。比如,“中國式過馬路”被視為國恥一般也難以改變,成為近乎瘋狂的壞習慣。據公安部2012年前10個月的統計,全國因為闖紅燈肇事導致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 227起,死亡798人,因違反道路標誌標線導致26000人死亡。還要死多少人才能改變?”
我給大家講一個案例:
據 2012年 6月 8日上海電視台和《新聞晚報》等媒體報道,當天 14點 47分,在華東模範中學考點外,一名考生突然出現,用不算急速的步伐走到考點門口。此時,考點大門已經關閉。 “您的准考證呢? ”考點工作人員問。“不是 3點才開始考試嗎?”考生一邊出示准考證一邊問。 “同學,您沒看到准考證上面清楚地寫著英語科目考試 14點 45分停止入考場嗎? ”工作人員指著准考證上的一行字對考生說。此時,考生的媽媽也匆匆忙忙趕到,向工作人員懇求:“請幫幫忙吧,只遲到了幾分鐘,路上自行車壞了。不能參加考試會影響他一生的! ”
但考點工作人員嚴格遵照考務規定,不放行遲到考生。焦急的媽媽無奈中給工作人員下跪,而衝動的考生則抬腳踢向大門,隨後更是攀爬鐵門,跳進考點內,被幾名考點工作人員攔住。經層層彙報請示,最終確定這名遲到 2分鐘的考生不能入場,聞聽此訊,考生的媽媽失聲痛哭。
儘管高考前各方都會反覆提醒高考英語科目考試,考生必須要在 14點 45分前進入考場,但每年還是有人會忽視“聽力提前 15分鐘入場”的規定,而錯失考試機會。任何對自己負責的同學都不應該有這樣低級的失誤。
上面這個讓人感慨的事情告誡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確認的習慣,否則就會有吃不消的苦頭。對於一個學生來說,養成確認的習慣更會終身受益,例如,平時寫完作業認真檢查,考試的時候仔細審題,與別人有約的事情要牢記在心並提前落實等。這樣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會好,為人處世也會受到歡迎。
有人會問,習慣到底是什麼呢?習慣就是習以為常的行為,是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是經過反覆練習而養成的語言、行為、思維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們頭腦中所建立起來的一系列的條件反射。
習慣培養的第二步——明確行為規範,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北京市史家小學的一個男孩子上課時很調皮,把任課老師惹生氣了,下課了全班同學都埋怨他。這個小男孩很懊惱,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孫蒲遠老師。
孫老師做過 40多年的小學班主任,經驗豐富,是位全國特級教師。她聽了小男孩的話說:“犯了錯就認錯還是好孩子嘛。那你準備怎麼認錯呢?”小男孩說:“我去給老師賠禮道歉,再給老師鞠個躬。”孫老師說:“鞠躬很好,會讓對方知道你很有誠意。可是你會鞠躬嗎?試一下我看看。 ”小男孩直挺挺地點了一下頭。孫老師搖搖頭說:“這不是鞠躬,這只是點頭嘛,點頭道歉缺乏誠意。”那個男孩愣住了,因為長這麼大,他從來不知道鞠躬與點頭有什麼區別。
這時,孫老師站起來,給小男孩演示怎麼鞠躬:挺胸抬頭,雙手自然下垂,然後上身向下彎曲與地面平行,這才是鞠躬。然後,男孩子虔誠地練習了多次,去給任課老師認錯時果然被接受。
孫蒲遠不愧是全國特級教師,她教育學生不光有耐心,還有細心,因為只有細緻入微地指導,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好習慣。甚至可以說,兒童成長離不開細節的指導。
習慣培養的第三步——適時進行榜樣教育,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產生親切而嚮往的感情。
兒童少年時代就是榜樣時代和偶像時代,因為兒童少年的學習特點就是觀察和模仿。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1年的調查發現,61.7%的初中生有偶像,略高於小學生(61.4%),較高中生(55.6%)高6.1個百分點;而有榜樣的比例以小學生最高(68.8%),高於初中生(63.3%)5.5個百分點,較高中生(52.1%)高16.7個百分點。而且,有偶像和榜樣的峰值年齡不同,初中一年級學生有偶像的比例最高(64.9%),而小學四年級學生有榜樣的比例最高(74.0%)。也就是說,偶像崇拜在12~13歲(初一、初二)達到峰值,榜樣學習在9~10歲達到峰值。在達到峰值后,偶像崇拜和榜樣學習的比例同步下降;進入初三,有榜樣的比例下降更加明顯,有偶像的比例開始超過有榜樣的比例。這說明,榜樣作用在小學階段更為突出,偶像作用在中學階段持續加強。
調查中,我們請少年兒童自由寫出三個最崇拜的偶像和三個榜樣,並對其進行歸類,大致可分為六大類,即:一是明星,包括歌手、演員、運動員、模特;二是傑出人物,包括文學藝術思想家、英雄、政治軍事人物、科學家、企業家、勞動模範;三是師友,包括身邊的同學/同齡人、高年級同學、老師;四是父母家人,包括父母以及其他親戚;五是虛擬人物,包括文學或影視動漫中的虛擬人物;六是自己。未能歸入以上類別的歸為“其他”。統計發現,偶像中明星居第一位,近七成(68.4%),分別為歌星(37.0%)、影星(20.5%)和體育明星(10.3%);榜樣中師友居第一位(35.8%),其中佔比例最高的是同學/同齡人(26.0%)。
由此可見,榜樣和偶像對於孩子極富吸引力,如果發現他們的某些好習慣,可能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專家認為,許多偶像身上具有榜樣因素,善於發現和引導的父母與教師完全可能把偶像變為榜樣。
習慣培養的第四步——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養成某個良好習慣。
美國的心理學家根據研究發現,初步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習慣需要90天。就是說,一個習慣的形成,一定是一種動作或行為能夠持續一段時間,他們測算是21天到90天。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總之是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舉一個例子,孩子洗手您就得給他訓練,不洗手就不能吃東西,只要是吃東西就必須洗手。吃飯的時候洗手了嗎?看看,您老問孩子,還老看孩子,孩子慢慢就習慣了。開始一看媽媽,就知道“哦,我要洗手”,到以後他就不用提醒了,就如現在我們大人早上起來洗臉刷牙,還要提醒嗎?這是習慣!養成了習慣就成了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
那麼孩子的習慣養成呢,有一個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的過程,因此要訓練。做父母的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時候容易亂,早上起來,我的襪子呢?我的鞋呢?褲子都找不到了,東找西找的,很亂。這就是沒養成好習慣。
我建議父母們採取一個辦法,孩子要從小就開始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比如,晚上睡覺以前,把衣服疊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學的書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開始不會,父母可以指導,演示一下,然後弄亂了讓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興趣,像軍人一樣,被子疊得整整齊齊。
培養習慣需要持之以恆,但開始的一個月是關鍵時期。過了這一個月,孩子就能夠養成初步的習慣。所以說很多好習慣都要這麼一步一步訓練出來。
習慣培養的第五步——及時評估和獎懲,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養成良好習慣。
有的父母對孩子說:“這個假期你要好好把你寫字握筆的姿勢練好,開學前我要檢查。”
這種要求恐怕不行,孩子經常管不住自己,籠統的要求對他們難以起作用。因此父母要把大計劃分割成很多個小計劃,並不斷地與孩子一起總結評估:今天做得好,可以獎勵一顆小星星;7天都得到小星星,可以換1顆大星星;獲3顆大星星,就可以獲得更高的獎勵。這樣,孩子每天都會知道自己是否進步了,並期待著明天的進步。
習慣培養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環境或風氣,讓家庭生活和學校環境乃至社會風氣成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支持力量。
我們培養孩子好習慣需要注意,一定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環境,因為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在家裡都不能罵人,孩子如果罵人,全家人都不理他,就是好的環境。
家裡有個學生,最好的環境就是家庭成為書香之家。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父母千萬別打麻將。有的父母邊嘩啦嘩啦打麻將,邊說:“兒子,好好學習啊,考北大、考清華。”他能考上嗎?
再如,您老在家裡看電視,一集接一集沒完沒了,看得淚水漣漣。您說:“孩子,別看電視,你要好好學習,寫作業去。”您說這孩子能專心學習嗎?
您知道孩子這個時候怎麼辦嗎?有個孩子告訴我,父母看電視他不敢過來,但是他想看,他就把門開個縫兒,耳朵豎得尖尖的,用耳朵聽電視,這多累呀!所以說人是環境的產物。那該怎麼辦呢?孩子不在家的時候您盡可以看電視,孩子學習的時候您最好別看電視。您是個大人都控制不了,孩子還那麼小,他更抵抗不住誘惑了。所以,培養好習慣最需要父母和教師為孩子做出榜樣,最需要建設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
習慣的培養是一門科學。那麼習慣培養的原則是什麼呢?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習慣培養的目標是什麼呢?是培養良好習慣來解放孩子的大腦,讓孩子從一些低級的、束縛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比方不磨蹭、不撒謊,不欺負人等,要使孩子生活得很有情趣、很有意義。
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習慣培養的過程也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有些習慣孩子比大人形成得早,像環保,我們就要向孩子學習。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而且好的關係勝過許多
教育,父母和老師跟孩子的關係越好越有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這樣才有親和力,親其師信其道。
習慣決定孩子命運,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培養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從培養行為習慣做起。我們抓住行為習慣培養這個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條途徑,這就是我們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務。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培養習慣的學校,父母是培養習慣的老師,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我們通過培養好習慣來締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孫雲曉
2013年 5月於北京世紀城

作者簡介


孫雲曉,從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40餘年,現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總編輯、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1999年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2000年被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國優秀兒童工作者標兵”稱號。
40年兒童教育研究踐行者、中國兒童習慣培養與教育第一人、中國圖書獎和全國暢銷書獎獲得者、家庭教育圖書百萬冊銷售、新浪微博家教粉絲460萬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