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傳寺
別傳寺
別傳寺
別傳寺
“桂林山水甲天下,尚有廣東一丹霞”之美稱。
人間凈土—別傳寺
乾隆及民國年間曾兩次被焚,焚后相繼重修,民國時期廣東省省長李漢魂先生曾撥款重修並立有重修碑文。
澹歸,俗名金堡,浙江仁和人。明崇禎十二年(1639)進士。當時,他對明朝的腐敗、橫徵暴斂極為不滿。明亡之後,深懷失國之痛,不久即入廣州海幢寺為僧。於康熙元年(1662)49歲時到丹霞山營建別傳寺,住持十多年,逝於浙江平湖,終年67歲。門徒將其骨殖帶回丹霞山,葬於海螺峰海螺岩下,立有別傳寺開山澹歸和尚墓塔。澹歸禪師道風高邁,愛國情深,著有《編行堂正集》等書。
十年浩劫,使別傳寺損毀殆盡,只有殘存於山門石壁上刻的大字“丹霞”、“至此心隱心”、“法海慈航”、“誕先登岸”、“禪林第一”、“紅塵不到”、“赤城千仞”等(見3、4圖)。1980年後,年逾古稀的本煥老和尚(現任廣州光孝寺主持、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來到野草叢生的別傳寺,面對一片殘牆斷壁,不覺潸然淚下,於是立下誓言,主持修復。經過多年努力,先後修建了大雄寶殿、天王殿、鐘樓、鼓樓、禪堂、僧舍、客房等。90年代末,仁化縣政府將丹霞山半山萬餘平方米土地和旅遊設施移交給別傳寺,使別傳寺佛事活動場所進一步行擴大1982年,別傳寺本煥禪師主持重建.現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鐘樓、鼓樓、菩提精舍等,並得建了“別傳寺開山澹歸老和尚塔”。
別傳寺
別傳寺現住有僧人近百人。他們在進行正常的佛事活動的同時,每天都要主持接待世界各地前來觀光、遊覽、拜佛的遊人和香客,香火鼎盛,對丹霞山旅遊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別傳寺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丹霞山上,始建於清康熙元年(1662),是曹洞宗重要道場,由澹歸禪師開山。百年來,嘗與乳源雲門、曹溪南華並稱。文革后恢復宗教政策,本煥長老任方丈。1986年3月,趙朴初會長來寺院視察,寫下了一首詩:丹霞山寺贈本煥和上群峰 羅立似兒孫,高坐丹霞一寺尊。定力能經桑海換,叢林尚有典型存。一爐柏子參禪味,七盌松濤覓夢痕。未得遍行堂集看,願將半偈鎮山門。註:丹霞山寺一名別傳寺,澹歸禪師創建。十年動亂中殿堂經像幾盡毀,今重修建。澹歸《遍行堂集》,清初版被焚毀,數十年前有人見抄本。寺存有木刻澹歸手書“雲生錦水更藏山”半聯。
頓林大和尚接任方丈后,在別傳寺建了禪堂、藏經樓、齋堂、客堂等輝煌的建築群。新近又新建了大雄寶殿,寺院面貌變化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