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上書房的結果 展開

上書房

清朝皇子皇孫讀書地方

上書房(拼音:shàng shū fáng)是清朝皇子皇孫上學讀書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書房”,道光年間奉旨改為“上書房”。

基本介紹


上書房位於乾清門內東側南廡,建於雍正初,門向北開,共五間,凡皇子年界六齡,即入書房讀書,一般派滿漢大學士一人或二、三人為上書房總師傅,並設漢文師傅若干人,稱為“諳達”的滿蒙師傅若干人,均多以貴臣充任,又有內外諳達之分,內諳達負責教授滿蒙文,外諳達教授騎射。總師傅有事則來,不必日日入值。師傅們輪流入值,與皇子皇孫們相見,僅以捧手為禮而不下跪。每日寅時(凌晨3:00-5:00)來到書房早讀,卯時(凌晨5:00-7:00)開課,午時(11:00-13:00)下學。各大節日放假一天,暑期上半課。
上書房
上書房
皇子皇孫們對師傅極為尊重,例如嘉慶帝的師傅朱文正(朱珪)入值上書房十餘年,乾隆帝崩,嘉慶帝急召他入京,至京哭臨,嘉慶帝執朱珪手哭失聲。命值南書房,管戶部三庫,加太子少保,賜宅第於紫禁城西華門外。后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工部。朱珪逝世,嘉慶帝親往府上弔唁,由於朱家大門低矮,御車不能入,嘉慶帝便步入,並哭之深哀,特謚文正。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七,乾隆帝偶查上書房師傅入值門單,發現自二月三十日至三月初六共七天里,所有師傅竟都沒有到職,乾隆對此師傅失職和皇子皇孫逃學行為極為憤怒,遂召集軍機大臣詢問,又將曠職師傅狠狠訓斥一通,下令將兩名滿籍內閣學士革職,後來覺得不妥,又採取寬大處理,將兩個革職的師傅先打四十大板,仍留上書房行走,以觀後效。上書房師傅挨板子,清代歷史僅此一次。
清人福格的筆記《聽雨叢談》卷十一中“上書房”一則有比較詳細的說明,云:尚書房在乾清宮東南廡北向,皇子讀書之所也。皇子年六歲,入學就傅。由上書房總師傅翰林掌院學士,保薦品學兼至翰林官若干員引見,次日詔對便殿,察其器識端謹者,欽點某某為某皇子授讀師傅。又派一二員副之,謂之上書房行走。得預斯選者,咸具公輔之望。每日皇子於卯初入學,未正二刻散學。散學后習步射,在圓明園五日一習馬射。寒暑無間,雖婚娶封爵后,讀書不輟。……皇子沖齡入學讀書,與師傅共席向坐,師傅讀一句,皇子照讀一句,如此反覆上口后,再讀百遍,又與前四日生書共讀百遍。凡在六日以前者,謂之熟書。約隔五日一復,周而復始,不有間斷,是非庶士之家所及也。每日功課,入學先學蒙古語二句,挽竹板弓數開,讀清文書二刻,自卯正末刻讀漢書,申初二刻散學。散學後晚食。每日一朝於上前及皇太后、皇後宮。率以為常,惟元旦、端陽、中秋、萬壽、自壽,共放五日,余日雖除夕亦不輟也。
上書房行走,實際上就是清朝時候皇子師傅的副手。清朝人喜歡用“行走”這詞兒,大約是就是供驅使的意思,例如提拔某人當大學士,讓他在軍機處當差,皇上的諭旨一般會這麼說:著賜張三某某閣大學士,賞一品頂戴,在軍機處行走。說白了,這“上書房行走”其實不是一個官職,只是說明這人在哪個單位上班。

典故故事


《清史稿. 本紀。咸豐五年》:辛巳,恭親王奕訢罷直軍機,回上書房讀書。
《清史稿. 列傳. 惇勤親王奕誴》:二十六年,以皇五子奕誴為緜愷後,襲郡王。文宗即位,命在內廷行走。奕誴屢以失禮獲譴。咸豐五年三月,降貝勒,罷一切職任,上書房讀書。
《清史稿. 列傳. 謝墉》: (乾隆)五十四年,上察直上書房,諸臣多曠班,墉七日未入直,復降編修,在修書處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