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帶

漢語詞語

犀帶,漢語詞語,拼音是xī dài,解釋為飾有犀角的腰帶,出自《元微之除浙東觀察使喜贈長句》。

釋義


犀帶,飾有犀角的腰帶。以犀角作器物裝飾。

出處


唐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東觀察使喜贈長句》詩:“稽山鏡水歡游地,犀帶金章榮貴身。”

例句


宋 葉適《故樞密參政汪公墓誌銘》:“及賜檜犀帶,忽問:‘樞密有否?’”
《明史·張居正傳》:“ 居正舉於鄉,璘解犀帶以贈,且曰:‘君異日當腰玉,犀不足溷子。’”
屈原《九歌·國殤》有“操吳戈兮被犀甲”。
白居易《司徒令公分守東洛……》詩有詠:“通天白犀帶,照地紫麟袍。”
《新唐書·馬植傳》稱:“左軍中尉馬元贄最為帝寵信,賜通天犀帶。”
 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八稱之“犀圍”,文曰:“故事謫散官,雖別駕司馬,皆封賜如故,故東坡先生在儋耳詩亦云:‘鶴髮驚全白,犀圍尚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