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一種中耳慢性炎症。慢性中耳炎多發於兒童時期曾患過急性中耳炎的人群。慢性中耳炎主要為急性中耳炎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病情嚴重遷延為慢性;或為急性壞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續。慢性中耳炎主要表現為耳流膿、聽力下降、耳鳴等癥狀。慢性中耳炎主要依靠病因治療、局部治療。慢性中耳炎如不及時治療,可出現永久性聽力下降、耳鳴,嚴重者可引起顱內、外併發症。慢性中耳炎的預后與是否及時就醫、是否及時治療、是否有併發症等有關,多數患者經及時和正確的治療,預后可良好。

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科

病因


● 慢性中耳炎主要是急性中耳炎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病情嚴重遷延為慢性;或為急性壞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續。

癥狀


● 慢性中耳炎的常見癥狀如下:
● 耳流膿:患耳反覆流膿,量多少不等,呈黏液性、黏液膿性或膿性。
● 耳聾:一般為傳導性耳聾,聽力下降輕重程度不一。
● 耳鳴。
● 少數患者伴有眩暈、嘔吐、頭痛、寒戰、高熱等癥狀。

檢查


● 確診慢性中耳炎主要依靠鼓膜檢查、聽力學檢查、顳骨CT檢查等幫助確診。

鼓膜檢查

● 查看鼓膜穿孔的大小形態,鼓室內黏膜有無充血腫脹等情況。

聽力檢查

● 分以下2項,主要檢查患者聽力下降程度和性質
● 音叉試驗,用於初步判定耳聾,鑒別傳導性或感音神經性,驗證電測聽結果的正確性,但不能判斷聽力損失的程度。
● 純音測聽,反映患者在安靜環境下所能聽到的各個頻率的最小聲音的聽力級,了解聽力正常與否以及聽力損失的程度和性質,並作為診斷和處理依據。

血常規檢查

● 血常規檢查可以提示機體是否發生感染,並幫助判斷接下來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顳骨CT檢查

● 可以觀察中耳病變累及情況。

診斷


● 醫生診斷慢性中耳炎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鼓膜檢查、聽力學檢查、顳骨CT檢查等。
● 病史:患者發病前通常有急性中耳炎等病史。
● 臨床表現:發病後出現耳流膿、耳聾、耳鳴等癥狀。耳鏡檢查見鼓膜緊張部可見穿孔,大小不等,從穿孔處可看到鼓室內黏膜充血,腫脹增厚或有肉芽和息肉。
● 聽力檢查:一般為傳導性耳聾或混合性耳聾,程度輕重不一,少數為重度感音性聽力損失。
● 顳骨CT檢查:表現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可見骨質的吸收破壞。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耳流膿、耳鳴、聽力下降等類似的癥狀,容易與慢性中耳炎混淆,這些疾病有慢性鼓膜炎、中耳癌、結核性中耳乳突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癥狀、鼓膜檢查、聽力學檢查、顳骨CT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本病的治療原則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暢引流,並儘可能恢復聽力,目前主要依靠病因治療、局部治療。

病因治療

● 及時治癒急性中耳炎,積極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如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等。

局部治療

● 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
● 藥物治療:分為口服抗生素和滴耳用抗生素。口服抗生素最初應用頭孢類、喹諾酮類的廣譜抗生素。待膿液細菌培養和葯敏結果出來后,選用針對性藥物。滴耳劑可選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滴耳前應徹底清洗外耳道及鼓室內的膿液後方可用藥。
● 手術治療:中耳有肉芽或息肉等病變,經正規藥物治療無效,CT顯示乳突、上鼓室等有病變者,應作乳突徑路鼓室成形術、乳突根治術。

危害


● 患者通常會出現耳流膿、耳聾、耳鳴等癥狀,患者常因此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 病情遷延可導致永久性聽力下降。
● 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者可出現顱內、外併發症,如鼓膜穿孔、慢性乳突炎等。

預后


● 慢性中耳炎的治療效果與是否及時就醫、是否正確治療等多種因素有關。
● 經及時、正確的治療后可完全治癒。
● 延誤治療,病變可嚴重破壞耳內組織,並可引起顱內、外併發症,極大地增加了治療難度和患者的經濟壓力。

預防


養成良好的習慣

● 注意耳內衛生,忌用尖銳或不幹凈的器物掏耳朵,防止損傷鼓膜。
● 積極鍛煉身體,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治療相關疾病

● 積極治療上呼吸道炎症,如慢性扁桃體炎等,有助於防止中耳炎的反覆發生。
● 積極治療急性中耳炎,不要延誤治療,防止病情加重遷延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