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麻痹

發生在神經系統的常見病

面神經麻痹也稱面癱,是發生在神經系統的常見病。面神經麻痹是面神經受損而導致面部肌肉活動障礙。根據受損部位可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就診科室


神經內科、內科、口腔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病因


● 面神經麻痹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以下情況有關:
●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 ● 感染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
● ● 血管壓迫,腫瘤壓迫或累及面神經,而導致面神經麻痹。
● ● 手術或外傷意外損傷了面神經。
● ● 某些疾病,如中耳炎等也會引起面神經麻痹。
● 中樞性面神經麻痹:
● ● 腦腫瘤、腦卒中腦外傷等疾病可引起支配面神經的皮質核束損害,出現中樞性面神經麻痹。

癥狀


● 面神經麻痹發病急,大部分人睡前毫無異常,起床時發現不能喝水和含漱;或者自己並無感覺而被他人首先察覺。面神經麻痹的典型表現有:
● 口角歪斜
● 不能鼓腮和吹氣
● 不能閉眼
● 耳部或耳後疼痛
● 部分人味覺減退
● 說話含糊不清
● 咀嚼困難

檢查


● 面神經麻痹主要根據體格檢查和肌電圖檢查確診,CT檢查有助於了解病因。
● 體格檢查
● ● 體格檢查是診斷面神經麻痹的重要方法。
● ● 醫生通過檢查眼、耳、口、鼻、舌等部位,可了解是否有其他神經系統異常。
● 肌電圖檢查
● ● 肌電圖檢查可以判斷面神經麻痹是周圍性的還是中樞性的,並可以評估面神經功能狀況和損害的嚴重程度以及判斷疾病的預后。
● CT檢查
● ● 一般不作為常規的檢查項目,如果有外傷或懷疑有腫瘤時需要做CT檢查。

診斷


● 醫生一般通過患者的病史、典型癥狀,結合體格檢查、肌電圖檢查就可以確診面神經麻痹。
● 見於任何年齡和季節,急性起病,多在3天左右達到高峰,患病前面部可能受過涼。
● 忽然出現口角歪斜、眼瞼不能閉合等癥狀。
● 體格檢查可見周圍性面癱患者癱瘓側眼瞼不能閉合,鼻唇溝變淺,額紋消失,口角向對側歪斜,不能完成吹口哨鼓腮動作。中樞性面癱體格檢查無額紋消失及眼瞼閉合不全
● 肌電圖檢查可以判斷面神經麻痹是周圍性的還是中樞性的。

鑒別診斷


● 突然發病的單側面癱,最常見的原因是卒中和面神經炎。因此診斷需要確定面癱是中樞性還是周圍神經系統病變所致,以指導下一步治療。
● 其他疾病,如中耳炎、創傷、聽神經瘤中耳癌、腮腺疾病等,也會出現面神經麻痹的某些癥狀。
● 雙側面神經癱瘓多見於吉蘭巴雷綜合征,可伴對稱性四肢遲緩性癱瘓和感覺障礙
● 出現口角歪斜、眼瞼不能閉合等癥狀,不能自行診斷用藥,應及時去醫院請醫生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面神經麻痹主要是根據病因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此外,還可以進行針灸、理療等,促進局部炎症、水腫的消退,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 藥物治療
● ● 糖皮質激素,可以促進神經儘快恢復,常用的藥物有地塞米松潑尼松等。
● ● 抗病毒藥物,主要有阿昔洛韋利巴韋林,一般與糖皮質激素合用效果更好。
● ● 神經營養葯,如甲鈷胺維生素B1等。
● ● 鎮痛葯,如果有耳後疼痛醫生可能會給你服用適量的鎮痛葯。
● ● 眼藥膏及眼藥水,如用四環素或紅黴素眼藥膏塗抹患側眼部,並用眼罩保護眼睛。可以防止眼部感染,使眼睛保持濕潤。淚液減少時醫生可能會用人工淚液治療。
● 手術治療
● ● 癥狀無法改善或逐漸加重的面神經麻痹,及永久性面神經麻痹,根據引起面神經麻痹的病因,醫生可能採用神經吻合術、面神經減壓術、神經遊離移植術等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 其他治療
● ● 物理治療,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壞、減輕神經水腫,主要有超短波熱療法和紅外線照射法。
● ● 針灸治療,在恢復期使用有助於恢復神經功能和加強面部肌肉收縮。
● ● 按摩,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對著鏡子進行適當的按摩,促進恢復。

危害


● 面神經麻痹引起十分怪異的面容,影響美觀,給人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
● 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使進食量減少,導致消瘦和營養不良。
● 如果為永久性面癱,而且又不注意保護角膜,會使角膜潰瘍而導致失明。

預后


● 治療效果與病因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治療是否及時等有關。
● 輕症面神經麻痹,經及時治療,一般可在2~3周后開始恢復,在2~3個月內痊癒。
● 部分有神經損害的患者,則需要治療3~6個月才可能恢復,但也有恢復緩慢或者不能恢復的可能。
● 少數未及時治療而造成神經永久性損害的,則會造成永久性的面癱。

預防


● 預防面神經麻痹要注意避免受涼和過度勞累。經常鍛煉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預防病毒感染。
● 患感冒、中耳炎后一定要及時治療。

護理


1.眼部護理
急性期減少戶外活動,保持眼部清潔;可用眼罩蓋住患眼或塗抹眼藥膏,預防結膜及角膜感染;盡量減少用眼。
2.飲食護理
有味覺障礙的患者應注意食物的冷熱度;避免堅硬的食物;盡量將食物放在健側舌後方,細嚼慢咽;注意飯後及時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3.康復護理
可對患側進行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面肌開始恢復時,需做面肌的肌力訓練,以訓練表情肌為主,做睜眼、皺額、吸吮、翹嘴唇、開口笑、提嘴角、吹口哨、噘嘴唇、拉下頜等動作,每次約20分鐘,每日1次,直至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