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遺山詩

題遺山詩

題遺山詩是由清代趙翼所作的七言古詩,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變換滄桑的感嘆。

作品原文


《題遺山詩》
〔清〕趙翼
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
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作品註釋


①元遺山集:金末元初元好問之詩文集。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事迹見本書作家小傳。詩中評論元好問入元后輯存金代文獻之志節與詩作之成功,知人論世,切中肯綮。
②身閱興亡:言元好問曾經歷金元易代之變。浩劫空:大災難,破壞嚴重。佛家謂世界由成、住到壞、空為四劫,空指世界毀滅。后遂以“劫”指災難。
③“兩朝”句:謂元好問集兩朝文獻於一身。金亡於哀宗天興二年(1233),元好問已四十餘歲,此後近三十年,致力於搜集整理金代文獻,編有《壬辰雜編》、《中州集》,並作有大量詩文,為一代文宗。
④“無官”句:元好問在金為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入元不仕,無損大節。周粟,周武王滅商后,殷商貴族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不食周粟,最後餓死。(參看《史記·伯夷列傳》)元好問雖未如伯夷、叔齊之餓死,但卻未仕元,故曰“未害”。
⑤“有史”句:謂元好問擔心有金一代文獻之遺亡。失楚弓,據《孔子家語》載:楚共王出遊,遺失一良弓,從人要尋找,他說:“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認為楚共王心胸還不大,說:“人遺之,人得之,何楚也。”這裡以“楚弓”喻金代文獻。
⑥“行殿”二句:擬想金亡後宮殿凄涼,抒亡國之悲。行殿,行宮,指金之南京汴梁。作者《汴京雜詠》中詠金亡事一首有“幽蘭軒已火光紅”句,幽蘭似為金汴京行宮軒名。夜火,鬼火。故都,指金中都燕京。金遷汴梁前之京都。喬木,高大樹木,多用以喻故國、故里。《文選》顏延之《還至梁城作》:“故國多喬木。”李善註:“《論衡》曰:‘觀喬木,知舊都。’”
⑦“國家”二句:作者《甌北詩話》卷八評元好問:“值金源亡國,以社稷丘墟之感。發為慷慨悲歌,有不求工而自工者。此固地為之也,時為之也。”這裡即用其意。賦,吟詠、描寫。滄桑,滄海桑田之省文,此指金之易代。

作者簡介


題遺山詩
題遺山詩
趙翼,(1727--1814)清史學家、文學家。字雲崧、耘松,號甌北。江蘇陽湖(今常州)人。乾隆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所著有《廿二史札記》、《陔余叢考》、《甌北詩鈔》、《甌北詩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