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絲

翻絲

調絲是絲織物加工中的第一道工序,其結構比較簡單,《易·姤》記載:“繫於金棍,柔道牽也。這是明代的記載,此種絡車,始於何時,難以考證。設一柱獨高,中為通槽,以貫其箴軸之首。

目錄

正文


翻絲
翻絲,古代稱調絲,是將絞裝的絲線原料卷繞到笠子上的生產過程。目前一些傳統產品及特殊纖維仍用手工來進行。
一、調絲的目的及要求
目的:給絲線一定的卷繞形式,供下道工序如並絲、捻絲、牽經及卷緯等使用;調絲過程中還可除去絲線表面的部分疵點,如糙結、絲屑和粗節,以提高絲線的品質。
要求:在加工過程中,不能對絲線的物理性能如強力、伸長、彈性等有所損傷;絲線成形好,絲層層次分明,張力均勻,以利於下道工序生產。
二、調絲工具的發展過程
調絲是絲織物加工中的第一道工序,其結構比較簡單,《易·姤》記載:“繫於金棍,柔道牽也。”《天工開物》中較為詳細記載的南絡車,“凡絲議織時,須先用掉。透光檐端宇下,以木架鋪地。植竹四根於上,名日絡篤。絲匡竹上,其傍依柱高八尺處,釘具斜鉤小竹,僵月持鉤,懸搭絲於鉤內。手中執鼓旋纏,以侯牽經治緯之用,小竹墜石為活頭,接斷之時,扳之即下”。這是明代的記載,此種絡車,始於何時,難以考證。但與江蘇銅山洪樓出土的漢畫像石上的絡車結構十分相似,說明南絡車至遲在漢代以前已普遍使用了。我國絲綢由北方向南方推廣,是在漢代前開始的,從漢到清約2000年左右,這種絡車,仍然為南方人所使用。北絡車通用於北方,與南絡車形制有所不同,古代記載較詳:“以脫輕之絲,張於棍上,上作懸鉤,引致緒端,逗於車上,其四之制,必以細軸穿箴,措於四座兩柱之間。設一柱獨高,中為通槽,以貫其箴軸之首。一柱下面管其軸之末。人既繩牽軸動,則攘隨軸轉,絲乃上築。”調箴取絲,而非以手拋箴,整個絡車基本上與南絡車相同,只是轉籠動作採取了機械,而非手工,這樣,張力較均勻平穩,生產效率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