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畫
發源於浙江舟山的畫種
舟山漁民畫造型上誇張、隨意和製作上的精緻贏得了國內外專家和觀眾的認可。
漁民畫
至2008年,有1000餘件作品在全國性報刊發表,入編各類畫冊,入藏多家美術權威架構,併到10多個國家作對外文化交流展出,享譽國內外。
多年來,他們在保持舟山漁民畫藝術風格整體性的基礎上,強調地域特色,力求多樣性,創作了一批又一批漁民畫新作,多次在省級、全國及國外展覽上展出、獲獎。
舟山漁民畫表現的多是大海及與海有關的事物,即使是神話傳說也是在大海里遨遊。漁民出沒於狂風巨浪,甚至生死搏鬥的生活經歷,造成作品奇幻、神秘、抽象近乎怪誕的風格,賦予作品現代民間氣息強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意識。而這些主觀的感受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又通過造型上的誇張、隨意和色彩上的艷麗、強烈而表現出來,由此形成了舟山漁民畫特有的整體性藝術魅力,在中國現代民間繪畫藝術中獨樹一幟。漁民畫家們把他們對理想、對生活的美好追求與渴望都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如劉雲態的作品《漁姑夢》、《咪咪夢》,張亞春的作品《嬉魚》。有的以漁民生活、生產和漁家風俗風情活動為內容,如林國芬的《揀魚》和《剖鯗》,陳艷華的《補網》等,有的反映了海島的民間傳說,如張定康的《穿龍褲的菩薩》描繪了“青浜廟子湖,菩薩穿龍褲”這一民間故事。
因為漁民畫家們熱愛自己的海島,熱愛自己的勞動和生活,他們以海為動力,依照自己的環境和生活在創作中進行聯想,用形象的思維來表達他們樸素的思想情感。他們從客觀事物的真實形象出發,進行大膽的創意和誇張,立意奇特,想象豐富,用畫筆流露著自己對生活的真情實感和對大海的深情眷戀,作品散發著濃郁的“海腥味”。這些充滿大海氣息的藝術作品,無一不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氣息。比如在魚的身上可以畫很多的魚網、海鷗及海洋動物,這些東西巧妙的組合在一起,交織成一個具有民間特色的造型,而形式又是非常新的。再如漁民捕魚、捕蟹要用到很多工具,漁民畫家們去表現時可以把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視點和各種物體的特徵要領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也可以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描繪在一幅畫面中,使畫面有很大的生活容量。在造型上不受任何限制,大膽想象,大膽變形,大膽誇張,他們常常以自己的感情為中心,根據需要在同一畫面里可以出現仰視、俯視、平視、側視等現象,構成了舟山漁民畫特殊的造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