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街道

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高橋街道

高橋街道位於黃岩區東南部。東北界南城、西城街道辦事處,東南接院橋鎮,西南鄰沙埠鎮徠,西北連澄江鎮。辦事處所在地屬八份村,距黃岩城區僅8公里。全街道面積約20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60個自然村,人口總數2.2萬人。郵編:318025。

經濟狀況


工業騰飛
徠高橋在歷史上從未有過工業,自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來,聰明勤勞的高橋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奮力拚搏,闖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從此,高橋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高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目前,全街道擁有大小企業200多家,其中規 模上企業40家,二0一0年全街道工業產值達11.3億元,初步形成了以塑料、模具、工藝品為主的工業格局和下浦鄭、上山三坦、勝利、聯豐螺嶼四大工業區塊。高橋工業正在起步中騰飛。
農業發展
地處半山區的高橋人民祖祖輩輩在這十九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農業是高橋唯一且賴以生存的傳統產業。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高橋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以楊梅、茭白、水稻等八大生產基地和下浦鄭米面加工業、綠豆芽等18個農業專業合作社遍布全街道,農業生產使農民走上了致富路,過上了小康生活。
城鄉面貌換新顏
堅持“規劃先行、正確引導、因地制宜、逐步建設”的方針,構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積極做好全街道村莊體系規劃,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功能,提高品位。近年來,通過村莊整治、農房改造,群眾居住點的布局進一步合理,村莊規劃日益完善。“村村通”工程遍布街道各行政村,道路、環衛、電力、自來水等基礎設施和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向各村延伸。經過綜合整治的鄉村環境得到改善,打造清潔家園、宜居村莊的新面貌,實現農村城市化。

發展歷史


高橋原以鄉政府所駐地高橋頭得名,1949年4月屬院橋區稱三童鄉; 1951年分設為高橋、三童兩鄉; 1956年春三童鄉併入; 1958年10月稱高橋大隊(1959年4月改稱高橋管理區,均為鄉級); 1961年9月為高橋人民公社(1969年5月改稱高橋公社革委會,1981年7月稱高橋公社管委會); 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區內重名而更名為高橋頭(公社); 1983年為高橋頭鄉; 1992年5月“撤擴並”後,複名高橋(鄉); 2001年撤鄉建街道。

地理狀況


地勢西高東低。西部三童山的最高峰山基岩,海拔419米。南部有牛角尖餘脈馬鞍山,海拔142.5米。東北和中部為水網平原。氣候溫和濕潤。耕地713公頃,其中水田630公頃,山林910公頃。店(頭)佛(嶺)公路、高(橋)南(城)公路`高速公路便道經鄉腹地,東接十(里鋪)院(橋)公路,連104國道。交通條件十分優越。

下轄村鎮


八份堂、前店、勝利、鄔家嶴、胡家灰、石牛渡、三童嶴里、涼棚嶴、下坦、三童嶴口、埠頭、外洋陶、徐家洋、車下洋、大埭、杏林、下浦鄭、坦橋、瓦瓷窯、聯豐堂、螺嶼、溪岸、上山、三坦、南山、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