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2條詞條名為東升村的結果 展開

東升村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長橋鎮東升村

東升村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長橋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長橋鎮北部,北鄰友愛村,南鄰潭陽、春光、長橋三村,西鄰官潯鎮溪坂村山邊社,東鄰官潯鎮春建村溪南社。源自本鎮青果村等處的小南溪,向北流經東升、友愛二村和官潯鎮的春建、康莊、趙厝至錦江,匯入大南溪,故東升、友愛一帶舊名“溪仔”(溪野),東升村舊名“溪仔口”。

交通


清代中期小南溪通行小船,將土產運載出大南溪,從廈門轉銷各地,那時“溪仔”一帶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溪仔口(今東升村)共有翁厝、曠坑、三古、土橋、蒼燈、頂厝、下厝、圓樓、頂樓、下樓、后溪坂、准古、店后、下窯等14社(自然村),清代後期至民國期間,疾疫流行,地方不靖,許多自然村變成廢墟。民國21年建成自龍溪縣(漳州市區)至詔安的“龍詔公路”,經過溪仔的三古。翌年建成自三古至官潯的支線。然而,抗日戰爭爆發,,當時的軍政當局為恐日軍內侵,下令將閩南公路破壞,自三古至官潯的公路不能倖免。當時小南溪已淤淺不能通小船,柑桔等土產滯銷,溪仔一帶經濟大受影響。

政區沿革


民國29年屬長橫鄉的溪仔保,民國33年長橫鄉改稱長橋鄉,溪仔保與西邊保合併為溪西保。新中國初期溪仔屬十一區(長橋區)的庵內鄉。1958年9月,在東升、友愛兩個農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屬於長橋公社的東升大隊和友愛大隊。1984年9月東升大隊改屬長橋鄉(1992年改為鎮)的東升村,轄溪野口、溪仔內、下窯、三古4社(自然村)。現共有280戶,1130人。

姓氏源流


東升村黃姓,開基於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雖然明代已分衍於長橋村,蔚為大族,而在東升村黃姓主要聚居於溪野口社,周邊村莊還為許、陳、翁等姓氏居住,如翁厝、三古為翁姓所居。至清代,翁姓向溪坂村發展,其他各姓因時疫等原因而式微,至清代後期,東升村全為黃姓所居。到了民國時期,東升村黃姓人口有減無增,有幾個村莊“無社”。解放後人口才逐年發展起來。溪野口舊稱墨溪,開基祖文通公來自龍海東泗鄉,是港尾浦西黃姓始祖天從公九代孫,開基溪野口后即分傳於長橋(上世世系參見長橋村)。東升村和長橋村各社為長房所傳,傳在東升村的有:溪仔內社,祖祠“陶德堂”;店后社,祖祠“種德堂”;下窯社,祖祠“孝思堂”;后溪坂社,祖祠“敦德堂”。又分傳於友愛村的草埔?社頂厝,祖祠“瑞雲堂”;下厝,祖祠“瑞蒲堂”;田中央社,祖祠“瑞碧堂”;雞母岫社,祖祠“紫岫堂”。

經濟狀況


全村有耕地1385畝,其中水田1187畝,農地198畝,並有大片山地。水源豐富。1974年建成東升水庫,庫容106萬立方米,利用乾渠落差34米,建水電站一座,裝機一台,容量75千瓦。本村並改舊溪道,開鑿新溪道3公里,平整200多畝易受旱澇災害的水田,使旱澇保收。該村水果本來豐盛,改革開放后又大力發展荔枝、龍眼、柑桔等果樹,面積達1?1萬畝,年產值150萬元。

基本設施


國道324線南北向從村邊經過,三古至官潯縣道東西向從村邊經過。交通便利。東升小學,校園面積6533平方米,校舍面積834平方米。設6班,學生141人,教師8人。80年代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現村累計有大中專畢業生200多名,有留美博士1人,現在浙江大學任教授。70%的農戶有人任幹部或職工。90年代開始建設新村,建水泥路面的村道一條300米,標準樓房64座。家家戶戶安裝電話,有摩托車。自1996年以來,連年被省評為文明村。

古代文物


詒燕樓:位於長橋鎮東升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為單圈四層內通廊單元式圓樓,樓平面直徑336米,底層條石構築,二至四層以三合土板築,底層厚1.2米,隔十四開間,雙層石門,門匾刻“詒燕樓”以及“大清乾隆歲次壬申穀旦”,樓二、三層作木結構內通廊,寬三米,以十四根石柱承重,第四層靠外牆處設通道,1999年底火災后,木結構全部燒毀,牆體基本保存,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所獲榮譽


2020年7月,入選福建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