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分析
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分析
《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分析》是2009年12月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軍。本書從政策學的視角出發,通過考察國內外就近入學政策的歷史沿革和實施狀況,分析其政策價值,通過對當前我國“就近入學”政策的實施現狀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這一政策實施中的問題及原因,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分析》主要包括七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闡述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界定相關的概念,對已有的研究進行回顧,說明論文的基本內容和結構。第二部分主要是比較分析、歷史分析與價值分析。通過對國外就近入學政策的實施狀況、我國就近入學政策思想淵源和新中國成立以後就近入學政策的基本發展軌跡的分析,發現就近入學政策是國內外義務教育階段推行的一項基本政策,儘管近年來一些國家出台了一些擇校政策,但這些政策仍然是基於就近入學政策基礎上的改革措施,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就近入學的政策地位。這一政策具有積極的政策價值。第三部分是對當前我國就近入學政策實施狀況的調查分析。在對上海、山東、江蘇、浙江、河南、重慶等地2203名家長和50名校長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筆者用Windows系統下SPSS軟體進行了結果統計分析,發現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在總體上(73.4 6%)實現了就近入學,但這一政策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就近入學政策自身的缺陷、資源配置的不公及社會環境的影響是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四部分與第五部分是在前文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就近入學政策自身的缺陷、資源配置的不公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問題以及與就近入學政策密切相關的擇校問題、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及其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六部分是思考與建議。認為至少應從三個方面著手完善現有的就近入學政策:一是政策思想角度,應恰當進行政策思想定位調整;二是政策運行環境角度,應改善就近入學政策的實施環境,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協調發展;三是政策自身,應完善就近入學政策的內容與流程,保障政策的有效運行。
第七部分是對前文研究的總結。通過對就近入學政策的考察,本文認為教育政策往往是各種利益博弈的結果,同時教育政策本身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我們還應關注政策的“跨域效應”。
李軍,教育學博士,副研究員。1972年生於河南,2007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曾先後在高校、教育行政機關工作,現在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任職。近年來在《教育發展研究》、《外國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等刊物發表論文20篇,其中多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主持或參與教育部、上海市課題6項,主編或參編論著8部。代表性作品有:《我國教育政策研究現狀分析》、《美國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輪轉型及啟示》、《薩喬萬尼論學校道德領導》、《走向完善的校本教師培訓》、《基礎教育決策新論》(參編)、《小學走班制教學研究》(參編)等。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師教育。
摘要
緒論
一、研究的背景
(一)社會的發展與教育的轉型
(二)就近入學政策實施中的問題與“擇校”風的興起
(三)國外基礎教育發展的新動向
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三、概念、範圍釐定
四、文獻綜述
(一)文獻來源與收集範圍
(二)對論文相關主要文獻的綜述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內容和結構
第一章 國內外就近入學政策歷史淵源及價值分析
一、國外關於就近入學的相關政策規定
二、我國就近入學政策的歷史淵源
三、建國后就近入學政策的基本發展軌跡
(一)1949年建國至“文革”末期
(二)“文革”結束至1993年
(三)1993年至今
四、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的主要價值
(一)就近入學政策體現了教育平等的基本理念
(二)就近入學有利於區域教育的整體均衡發展
(三)就近入學有利於學生的身心良性發展,形成良性的青少年非組織性群落
(四)就近入學有利於學校與社區的合作
第二章 我國就近入學政策實施現狀調查及統計分析
一、調查目的和內容
(一)調查目的
(二)調查內容
二、調查對象的確定
三、訪談及預調查
四、編製調查問卷與訪談提綱
五、問卷及訪談提綱的結構與內容
(一)家長卷
(二)校長卷
六、正式施測
七、問卷結果的統計分析
(一)關於家長人群歸類
(二)關於問卷題目的賦值
(三)關於問卷信度
八、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有效樣本的基本情況
(二)問卷具體結果及分析
九、調查結論及問題描述
第三章 就近入學政策實施中的相關問題及原因分析(一)——擇校及流動人員子女的就近入學問題
一、擇校問題
(一)擇校現象的產生與發展
(二)不可否認,選擇適合的教育是學生的一項基本權利
(三)毋庸置疑,擇校帶來了巨大的負面效應
(四)辨明視聽,中外擇校是兩種性質不同的行為
(五)結論
二、流動人口子女的就近入學問題
(一)流動人口子女及其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基本狀況
(二)流動人口子女就近接受教育權益缺失的主要表現及危害
(三)流動人口子女就近接受教育權益缺失的原因分析
(四)結淪
第四章 就近入學政策實施中的相關問題及原因分析(二)——就近入學政策自身的問題、資源配置的問題及社會環境的影響
一、就近入學政策自身的問題
(一)就近入學政策實施的基本狀況——基於地方個案的訪談
(二)就近入學政策實施中的問題表現
(三)就近入學政策實施中問題的產生原因
(四)結論
二、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問題
(一)教育投入總體不足
(二)教育經費內部分配不合理
(三)在基礎教育經費比例偏低的情況下,其內部資源配置也極不公平
三、社會環境對就近入學政策的影響
(一)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教育成為職業選擇中的重要籌碼
(二)“望子成龍”的思想依然強大,傳統觀念對人們仍有較強影響
(三)家長對其獨生子女教育日益關注,教育需求不斷提高
第五章 完善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的建議
一、恰當進行政策思想定位調整,將就近入學政策看作公民平等受教育權利的“最低保障”
二、改善就丘入學政策的實施環境,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仂調發展
(一)依法增加經費投入,合理調配教育資源
(二)統一學校建設標準,實施中小學標準化政策
(三)加強薄弱學校建設,縮小校際間的差距
(四)借鑒國外經驗,建立教師輪換制度
(五)進行制度創新,合理引導當前的擇校行為
(六)變革原有招生制度,推行招生方式改革
三、完善就近入學政策的內容與流程,保障政策的有效運行
(一)提高就近入學政策的法律地位,完整界定政策的含義與內容
(二)增強政策決策者的研究意識,促使其承擔相應的政策研究責任
(三)保障公眾參與政策過程,構建“協商”型政府治理機制
(四)加強政策部門之間的協調和溝通,保證政策實施渠道的通暢
(五)健全就近入學政策實施中的監督機制,實現政策運行中的責任追究
(六)合理確定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形成二者新型的權利義務關係
尾聲——從就近入學政策到教育政策學
一、教育政策往往是各種利益博弈的結果
二、教育政策本身的能力是有限的
三、要關注教育領域政策行為的“超域效應”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