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

數學名詞

角度是一個數學概念。可以描述角的大小,即兩條相交直線中的任何一條與另一條相疊合時必須轉動的量,轉動在這兩條直線的所在平面上並繞交點進行。

角度是用以量度角的單位,符號為°。一周角分為360等份,每份定義為1度(1°)。

採用360這數字,因為它容易被整除。360除了1和自己,還有22個真因數,包括了7以外從2到10的數字,所以很多特殊的角的角度都是整數。

實際應用中,整數的角度已足夠準確。有時需要更準確的量度,如天文學或地球的經度和緯度,除了用小數表示度,還可以把度細分為分和秒:1度為60分(60′),1分為60秒(60″)。例如40.1875°=40°11′15″。要更準確便用小數表示秒,而不再加設單位。

角度相關


角度的單位

角度是用以量度角的單位,符號為“°”。一周角分為360等份,每份定義為1度(1°)。
之所以採用360這數值,是因為它容易被整除。360除了1和自己,還有21個真因子(2、3、4、5、6、8、9、10、12、15、18、20、24、30、36、45、60、72、90、120、180),所以很多特殊的角的角度都是整數。
在實際應用中,整數的角度已經夠精準。當需要更準確的角度值時,如天文學中量度星體或地球的經度和緯度,除了可用小數表示,還可以把角度細分為角分和角秒:1度為60分(60′),1分為60秒(60″)。例如40.1875°= 40°11′15″。要再準確一點的話,便用小數表示角秒,不再加設單位。
度為最常用的單位,其他單位與特定行業要求相關。
角度[數學名詞]
角度[數學名詞]

角度引證

茅盾《蝕·動搖》三:“陸三爹的頭從右側慢慢向左轉,待到和左肩頭成了三十度左右的角度時,停了一二秒鐘,又慢慢向右移回來。”曲波《林海雪原》八:“就在這要飛身盪澗的一剎那,一陣擔憂,襲擊著他的心……因此他再測了一下距離和角度。”

古代角度單位


古代中國將一周天分為365.25度(因為一年,即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約為365.25天)。戰國時石申夫測定的二十八宿距度,由於距星與後世所取不同,其值也有差異,因此稱為古度,而《三統曆》之後的二十八宿距度則稱為今度。

角度和弧度


數學上是用弧度而非角度,因為360的容易整除對數學不重要,而數學使用弧度更方便。角度和弧度關係是:2π弧度=360°。從而1°≈0.0174533弧度,1弧度≈57.29578°。
1)角度轉換為弧度公式:弧度=角度×(π÷180)
2)弧度轉換為角度公式:角度=弧度×(180÷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