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茂七
鄧茂七
鄧茂七(?-1449),原名鄧雲。江西南城縣珀玕鄉(今沙洲鎮)人,后遷居於沙縣二十四都黃竹坑(今屬三明梅列區)。佃農出身。明代中葉農民起義軍首領。
鄧茂七(?-1449),原名鄧雲。江西南城珀玕鄉(今沙洲鄉)人,后遷居於沙縣二十四都黃竹坑(今屬三明梅列區)。佃農出身。明代中葉農民起義軍首領。
年少勇悍有智,以豪俠為眾所信服。明英宗正統初年,因憤殺豪強,與弟避匿在福建寧化鄉紳陳正景家,分別改名為茂七、茂八。他們常常聚眾為墟,官府害怕他們鬧事,予以驅趕。不久,茂七、茂八等流亡到沙縣,佃耕為生。當地官府為防葉宗留率領的福建礦工起義軍進攻,編民為甲,自製兵杖以護地方。鄧茂七被推為總小甲。
沙縣一帶官紳在福建政使宋新的庇護下欺壓百姓,強迫佃農把田租送進倉庫,逢年過節還要送雞鴨魚肉,俗稱“冬牲”,引起農民的強烈不滿。
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鄧茂七被推為二十四都總甲,率領民兵負責地方防務。鄧茂七聯絡眾佃農拒送“冬牲”,並令田主自運租歸,深得民心,遠近民眾皆依附。田主將此告到縣衙,縣衙派人前來,鄧茂七不理。官府派弓兵前去拘捕鄧茂七,鄧茂七殺死弓兵,擁眾起義。延平府派兵300人前往鎮壓,鄧茂七設下埋伏,官軍被殺傷幾盡。
正統十三年(1448年)二月,他邀陳正景等到沙縣陳山寨殺白馬祭天,與參加起義的將士歃血為盟,宣告正式起義,自號剷平王。與葉宗留呼應,東南一帶大為震動。10天之內,起義軍人數發展到數萬之眾。尤溪蔣福成、清流蘭得隆等也起兵響應,八閩震動。鄧茂七率起義軍迅速攻佔沙縣,並在延平郊外的王台一帶設立總甲、里長。逾月間,鄧茂七義軍發展至10萬餘人,設置官吏。四月,鄧茂七率軍攻佔杉關,連下光澤、邵武、順昌等縣。尤溪爐主蔣福成組織爐丁和貧苦農民萬餘,襲據尤溪,聲援鄧茂七。不久,蔣福成與鄧茂七聯合,全殲前來沙縣“進剿”的鄧洪新部官軍2000餘人,並向閩中重地延平府(今南平)挺進。六、七月間,鄧茂七率軍圍攻延平,都御使張楷登城“宣撫”,遭鄧茂七嚴斥;朝廷又命御史丁瑄詔諭勸降,又遭鄧茂七當眾撕毀書信,並斬殺使者。張、丁惱羞成怒,派精兵四千撲向義軍,又遭鄧茂七設伏,潰不成軍,只好上疏朝廷,請增兵“進剿”。
鄧茂七趁此有利之機,分兵南下海寧、泉州等20餘州縣,前鋒進至廣東海陽縣境。義軍所到之處,深得民眾響應,聚眾達80餘萬。不但控制了大半個福建,還攻破江西石城、瑞金、廣昌等地,“控制八閩”,三省震動,形成了明朝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
朝廷驚慌失措,先後調動南京、浙江、江西等地官兵和蒙古騎兵、京營衛軍5萬餘人分兵兩路前往鎮壓。鄧茂七義軍在連下20餘州縣后,繼續流動攻州占府。由於沒有鞏固後方,補給困難,義軍傷亡較大,加上官軍的策反,義軍內叛徒的出賣,戰略遭破壞,被迫西移。正統十四年(1449)二月,鄧茂七聽信內奸羅汝先的讒言,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再次向延平進軍,官兵事先在溪北布置使用火器、弓箭的伏兵,起義軍過渡時,伏兵槍、箭齊發,起義軍損失慘重,鄧茂七也在混戰中陣亡,被官軍梟首示眾。余部在其侄鄧伯孫率領下退至尤溪、沙縣一帶山村仍堅持鬥爭,明景泰元年(1450年),終因寡不敵眾,鄧伯孫與將士數百人兵敗被俘,慘遭殺害,起義最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