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0條詞條名為王建民的結果 展開

王建民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987年畢業於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應用物理系,1995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獲博士學位,1999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03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曾獲德國A.V. Humboldt基金,在Tuebingen大學、京都大學、以色列Tel Aviv大學工作,訪問過英國、瑞士、法國等國家。目前,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 1) 暗物質吸積與巨型黑洞的形成;

個人簡介


王建民
王建民
1987年畢業於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應用物理系,1995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獲博士學位,1999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03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曾獲德國A.V. Humboldt基金,在Tuebingen大學、京都大學、以色列Tel Aviv大學工作,訪問過英國、瑞士、法國等國家。目前,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 1) 暗物質吸積與巨型黑洞的形成; 2) 活動星系核統一模型:結構和演化; 3) 巨型黑洞活動的反饋和與星系形成; 4) 基於海量大樣本數據研究黑洞演化及其宇宙學效應等領域。

個人貢獻


黑洞高吸積率過程有重要貢獻,發現了光學厚ADAF的自相似結構;詳細計算了slim盤的垂直結構和輻射譜;極端slim盤的冕結構和輻射譜以及磁重聯機制,發現了出射譜的一些新特徵。預言了光學薄ADAF物質團拋射的可觀測特徵,即非熱輻射的爆發和高能複合發射線,得到Chandra和XMM同時性觀測的初步證實。詳細計算了黑洞視界附近噴流中發射線輪廓,可用於確定噴流的速度分佈和黑洞自轉角動量。提出了類星體中巨型黑洞質量增長與金屬丰度的關係。研究了blazar吸積率序列,發現了BL Lac天體的能譜分佈(SED)與吸積率的相關。研究了MCG-6-30-15寬鐵Ka線中附加發射線性質,指出它起源於黑洞視界附近物質拋射。研究了塵埃環的非熱輻射和塵埃環的演化效應並預言了GeV輻射。揭示了Seyfert星系中巨型黑洞活動對核周區域的恆星形成的反饋效應。系統研究了巨型黑洞的自轉和間歇式活動及其宇宙學演化,發現了它們對高紅移宇宙恆星形成率的反饋作用,從觀測上指明了黑洞吸積重子物質的輻射壽命短於黑洞質量按指數增長的時間,暗示了種子黑洞吸積暗物質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