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8條詞條名為李華的結果 展開
- 英語作文釘子戶
- 卓越集團董事局主席
- 黑河市北安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終身名譽院長
- 原四川移動黨組書記
- 新疆水利水電學校黨委書記
- 廣州市統計局局長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 遼東學院院長
- 宜賓市教育和體育局局長
- 商洛市副市長
- 雲和縣人民政府縣長
- 湖北省天門市政協主席
- 安徽省寧國市港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 唐代文學家
- 東海名人
- 山西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長
- 西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富途證券擔任董事長
- 青年演員
-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局長
- 馳援武漢送菜司機
- 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副區長(掛職)
- 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
- 唐睿宗李旦與肅明皇后劉氏之女代國公主
- 唐代文學家
- 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 安徽省巢湖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
- 雲南省公安廳副巡視員
- 書畫家、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
- 永勝縣政協副主席、程海保護管理局原局長
- 2000年亞洲小姐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科科研助理
- 江西省軍區原副司令員
- 中儲糧駐馬店直屬庫原副主任
- 城步縣原政協主席
-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 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環境監察處)調研員
- 齊魯工業大學教授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藥學院生物藥學系主任
- 山西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
- 吉林省靖宇縣副縣長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醫師
- 中共攀枝花市西區區委常委
- 西安石油大學副校長
- 中國聯通黨群工作部主任
- 重慶市豐都縣政協副主席
- 襄陽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
- 貴陽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局領導
- 青海省科技廳副廳長
- 原漳州市版權局局長
- 新疆農業大學化工學院院長
- 安徽省廣德縣原政協副主席
- 中國醫科大學教授
- 懷化市鶴城區國家稅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 宿城區經貿局副局長兼江蘇箭鹿集團副總經理
- 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副縣長
- 天津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
- 國畫家
- 攝影師
- 興國縣發改委副主任
-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副教授
- 雲南省師宗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遊局副局長
- 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講師
- 上饒市廣播電視台副台長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 暨南大學理工學院教授
- 南方醫科大學教授
- 嘉定區人大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工作委員會主任
- 伊寧縣委常委
- 湖南農業大學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 四川大學製造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 杭州新城醫院中醫醫生
- 淄博市藍天救援隊志願者
- 福建省邵武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科長
- 上海交通大學副研究員
- 北京鼎盛光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 廣西南寧百會葯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經理
- 廣東教育學院外語系英語教授
- 中國內地男演員
- 正軍職離休幹部、原昆明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 1909~1981
- 李玲虹
- 山西省大同市中級人民法院書記員辦公室主任
-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系講師
- 天津市南開區國家稅務局副調研員
- 呼倫貝爾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中國人保中盛國際
- 海南師範大學體育部副教授
- 中國農業銀行泰州市分行副行長
-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計系副主任
- 四川廣元市中級人民法院助理審判員。
- 雲南石油公司怒江石油分公司加油站站長
- 雲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教師
- 山東安丘籍烈士
- 廈門第二醫院副主任醫師
- 北魏官員
- 感動測繪人物候選人
- 濟南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信貸管理處副調研員
- 長影著名導演
- 蘇州美貝爾醫學美膚中心院長
- 雲南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 南昌大學教授
- 堆龍德慶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 山東農業大學講師
- 三國時期魏國女官
- 牡丹江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
- 中國服裝設計師
-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專家
- 江油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
- 淄博師專人文科學系文學教研室講師
- 河南工業大學教授
- 嘉興學院教授
- 江西省林業科學院子弟學校教師
- 達拉特旗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黨組書記
-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 漢中油畫家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新聞傳播系講師
- 柳州景行小學優秀教師
- 北京農學院經濟管理系黨總支書記
- 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教授
- 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舞蹈編導
- 溫州海事局副局長
- 陝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商務局黨組書記
-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中航工業集團自動控制研究所主任
- 黑水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西安美術學院教師
- 中國擊劍運動員
- 豐鎮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
- 吉安市公路局泰和分局禾市道班班長
- 廣西百色市德保縣城關鎮人民政府派駐德保縣城關鎮西讀村工作隊員
- 右江民族醫學院派駐西林縣那佐苗族鄉那訕村工作隊員
- 重慶市黔江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護理管理者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環境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 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宣傳部副部長
- 建德市新安江街道葉家社區黨委書記
-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 中國社會科學院密雲綠化基地原現金會計
- 金普新區站前街道環保社區黨總支書記
- 作家
- 內蒙古大學教授
- 重慶市沙坪壩區樹人景瑞小學校教師
- 醫生
- 人物
李華
新疆水利水電學校黨委書記
李華,女,1955年9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新疆水利水電學校黨委書記、副校長、高級講師。
她參加工作后,從工廠員工到學校教師再到學校科長、副校長直至黨委書記,每一步,都保持著“嚴謹、求實、開拓”的作風和態度,每一步,都走得篤實而堅定;她始終信奉“無私才能無畏”的信條,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忠實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她堅持廉潔勤政的樸實作風,一心為教,不求索取,贏得了群眾的尊重和信任。她曾獲201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李華從教師崗位到領導崗位,始終都認為:“抱殘守缺和沉穩守業是沒有出路的,抓不住機遇就是自斷生路,要持續發展,只有不斷迎接挑戰”。這是她的思想認識,也是她實現事業目標的指南。
2003年,自治區水利廳黨組任命李華擔任新疆水利水電學校黨委書記一職。當時的學校校舍陳舊,設施落後,同時受校內外各種因素影響,生源從每年500-700人驟減到80-100人,在校生從2000多人驟降到400人左右,一時間教師無課可代,無生可教,學校失去人氣,前景渺茫,社會上又不斷傳來中專學校併入大學、人員分流的消息,再加上過去遺留問題和矛盾的影響,致使教職工隊伍不穩,人心浮動,不思工作,申請調離的接二連三。學校發展陷入困境,舉步維艱。
李華的丈夫是一家科研單位的領導,業務繁忙,無暇顧家;她的兒子又在讀高中面臨高考階段,正是需要父母關心和幫助的關鍵時期。面對單位和家庭的雙重困難,李華同志猶豫過,顧慮過,但她最終還是把學校事業放在了首位,並且自此李華同志基本上每天都是9點以後下班,有時更晚。為了穩定職工隊伍,尋求學校發展之路,她首先帶領班子成員分頭深入各部門、深入群眾開展調研,理頭緒、征意見,提出了改變、改進、改革的“三改”思路,迅速得到班子成員的支持和配合。
一是改變。為了吸引生源,恢復學校人氣,給群眾以希望,李華同志親自組織相關人員,將學校陳舊校舍與設施攝製成影像光碟組織教職工觀看,並實地參觀。在得到教職工理解后,從學校有限資金中抽出一部分,分批分期大規模修繕學生宿舍樓、教學樓、學生餐廳等校舍和校園道路、景觀設施,校園面貌大為改觀,學生及其家長對學校的認識逐步有了改變,招生人數從2002年、2003年的80-100人,增加到2004年的300餘人、2005年達到480餘人。2006年起學校年均招生已達到1000人。2007年為滿足擴大生源規模的需要,學校又新建了一棟4000餘平米的學生宿舍樓。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生機盎然,人心趨穩。
二是改進。由於種種原因,學校存在一些久拖未決的遺留問題,群眾對此一直意見較大。其一是學校5800平米的綜合培訓樓地基已挖好幾年,但遲遲沒有建成。李華同志將此作為改進領導班子作風和思想的契機,力排學校以往與施工方所簽不適宜合同的困擾,在重新核算造價、籌措缺口資金的基礎上,於2005年建成並使用。其二是學校多年前的一個水井,曾花費了近30萬元,可以說基本廢了,教職工對此頗有微詞。為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覆,李華頂住壓力,用2萬元開展科研分析,用了近半年時間將其治理並投入使用,解決了學校綠化水源的問題。
三是改革。李華認識到,學校的困難單靠校園面貌的改變和工作方式的改進是不能從根本上擺脫學校發展困境的,只有改革學校的人事與分配製度才是關鍵。但是對於李華同志而言,這是極其困難的抉擇,這將是水利廳系統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首次嘗試,壓力巨大,阻力重重。這些壓力和阻力可以說有來自上級部門和周圍同事的,也有家庭和部分群眾的。但這並沒有讓她退縮:親任組長,組織調研考察、向教職工灌輸改革的初步設想統一思想認識、深入動員,成立機構,起草改革方案與措施、改革實施前部分人員的分流、提交職代會審議通過改革總體方案及其配套的十項改革措施,歷經一年半時間,最終於2005年7月,學校以“公開、公正、公平”為原則,完成了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和職工雙向選擇、競聘上崗工作,使得學校人事與分配製度改革得以順利啟動並實施。通過人事與分配製度改革,學校人浮於事的現象沒有了,教職工的工資外收入也從2004年以前的年均不足4000元提高到現在的10000元左右,教職工積極性高了,心也安了,買商品房的多了,買私家車的也多了,學校也能引得進人、留得住人了。2010年1月至2月學校順利開展完成了全員第二輪競聘上崗工作。為了鞏固改革成果,強化制度保障,李華書記再接再厲,組織起一個團隊,針對涉及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的相關工作制度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審查和清理,共清理原有制度 265 項,其中保留和完善 209 項,廢止 23 項,修訂 33 項,形成了較完整的管理制度體系,並分類彙編成七冊,先後安排全校教職工學習、貫徹執行。同時還出台了學校的“一訓三風”、確定了校徽、創辦了校刊、完善了校園網的建設,添補了我校建校30年來在內涵建設方面的空白。
在“三改”工作期間,李華的兒子參加高考,她沒能像其他家長那樣去考場迎接他出來;因中風癱瘓在床的父親每天盼著他最喜歡的女兒來陪他聊天、喂他吃飯、為他洗澡,李華雖也時刻牽掛著疼她、愛她的父親,但教職工的期盼、學校的發展又讓她放不下心,她每月最多只有2天能陪著她的父親;“三改”過程中,李華同志受到了一般女性無法忍受的委屈:個別對改革不滿又沒有理由不接受改革的教工,將匿名信直接寄到了她家,要求她的丈夫將她“領回家做賢妻良母”,甚至在信中以捏造的方式攻擊她的人格。這也沒有能阻止她為水利水電職業教育發展盡心儘力的步伐。她在幾次會議上說:看到學校發生的變化,看到教職工逐漸飽滿的精神面貌,我覺得我對得起組織、對得起學校、對得起教職工,我不後悔。
學校啟動並實施人事與分配製度改革的第二年,正遇上國家及自治區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並出台了相應的政策和措施。這讓李華看到了希望,她在班子會上說: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為學校奠定一個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
自治區成立第一產業職業教育園區,她說服班子成員,親自填寫會員申請表,使學校成為一產園區副理事長單位,讓學校步入自治區支持發展的行列。
自治區對新能源發展工作做出進一步部署,她立即將建設“風力發電工程技術”專業提上議事日程,主動與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姻,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實訓室、訂單培養學生,不僅填補了自治區各類院校此類專業的空白,而且在學校掛牌成立了國家風力發電工程研究中心和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培訓基地,使學校“校企合作”邁上了新台階。
李華結合學校發展,在主抓的兩項工作上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一是科研工作。過去雖然學校開展過一些科技諮詢工作,但沒有形成教科產一體化發展的模式,對學校教育教學意義不大。對此,她從教師隊伍中抽出骨幹,組建了規劃設計所,選擇部分青年教師組成科研團隊,接受實踐鍛煉,並使規劃設計所成為學生實習實訓的平台。規劃設計所不僅成為學生實訓、教師實踐鍛煉的基地,而且科研業務已遍及北疆大部分地區,每年還能為學校創收百餘萬元。二是李華同志意識到,隨著生源規模的擴大和就讀的獨生子女的增多,學生心理健康已經日益成為影響社會和學校正常秩序的重要方面。在她提議下,學校先後派出三位教師參加培訓並取得了國家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組建起心理諮詢室。
學校的社會形象對學校的發展尤為重要。為此李華把創建自治區“文明單位”作為目標,在她親自組織和操作下,學校經過努力深入地開展各項創建活動,於2008成功地被自治區命名為“自治區文明單位”。
李華的這些努力和付出,為學校於成功躋身於首批自治區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項目,自治區精品專業和精品課程評審順利通過,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實現年均90%以上,近年來獲得國家和自治區千餘萬元建設資金支持從學校的外圍形象、內涵方面做出了鋪墊。
學校是一個由漢、維、哈、回等十多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李華時刻強調民族團結、注重民族團結。2001年初起她以一個普通母親的身份每月資助品學兼優、生活十分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買買提·吐爾遜100至200元錢,及一些生活用品。這件事對學校教職工震動很大,開設了全校開展一對一資助貧困生活動。2004年廣大黨員一致響應李華同志的倡議,毫無怨言地開始從每月工資中捐出10元,成立學校“愛心基金”,用於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
2008年9月,學校退休職工買買提·巴吾東(一家四口人,妻子無業,全家生活僅靠他一人的收入)找到李華,希望能幫助解決他大學畢業的兒子就業,她沒有拒絕,留下了買買提·巴吾東兒子的自薦書。她發動自己的親友積極幫助聯繫,使這位職工的孩子在一家事業單位順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