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

第2版

目錄

正文


西方經濟學(第2版)
作者:趙英軍
定價:38元
印次:2-1
ISBN:9787302271321
出版日期:2012.01.01
印刷日期:2011.12.22
本書是一部介紹現代經濟學理論的教科書。書中對微觀經濟學介紹的基本理論有:市場供給和市場需求理論;政府干預與市場供求;對需求的深入分析--消費者行為理論;對供給的深入分析--生產與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生產要素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的邊界與政府政策;微觀經濟學前沿專題。對宏觀經濟學介紹的基本理論有:國民產出與國民總收入的核算;國民收入水平的決定;經濟增長理論;金融、貨幣與利率的決定;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模型;總供給與總需求模型;通貨膨脹與失業理論;宏觀經濟政策;開放的宏觀經濟學。
目錄
第1章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和問題1
1.1稀缺性:人類延續的一個永恆話題2
1.2經濟學:研究理性人如何應對稀缺的學問2
1.2.1經濟學的概念及其由來2
1.2.2經濟學是研究理性人如何行為的科學3
1.2.3經濟學是致用之學4
1.3經濟學的分類5
1.3.1按研究對象分類5
1.3.2按研究方法分類6
1.4經濟學家之間的分歧7
1.5經濟學的智慧理念8
1.6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工具和基本方法12
1.6.1經濟學研究最基本的兩大工具12
1.6.2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方法14
1.7經濟體制、資源配置方式和效率比較18
小結19
習題20
第2章供給與需求理論21
2.1需求及其決定因素22
2.1.1價格與需求量22
2.1.2其他因素與需求24
2.1.3需求量變動和需求變動的幾何圖形26
2.2供給及其決定因素26
2.2.1價格與供給量27
2.2.2其他因素與供給28
2.2.3供給量變動和供給變動的幾何圖形表示29
2.3價格的決定和供求均衡變動30
2.3.1均衡的實現30
2.3.2均衡的幾何圖形描述31
2.3.3均衡的函數計算31
2.3.4均衡的變動32
2.4彈性理論:對供給與需求的進一步討論342.4.1彈性概念34
2.4.2價格彈性34
2.4.3收入彈性40
2.4.4交叉價格彈性41
2.5考慮到時間維度的供求變化42
2.5.1預期與投機模型42
2.5.2蛛網理論44
小結45
習題46
目錄西方經濟學(第2版)第3章政府干預與市場供給和需求47
3.1經濟效率與經濟福利47
3.1.1經濟效率47
3.1.2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48
3.1.3經濟總剩餘與無謂損失49
3.2政府干預下的價格控制與數量控制50
3.2.1價格控制50
3.2.2數量控制53
3.3稅收的經濟影響54
3.3.1稅收54
3.3.2福利損失55
3.4國際貿易中的關稅與進口配額56
3.4.1關稅對經濟的影響56
3.4.2進口配額對經濟的影響57
小結57
習題58
第4章對需求的深入分析--消費者行為理論59
4.1基數效用理論60
4.1.1效用的含義60
4.1.2總效用和邊際效用60
4.1.3邊際效用遞減規律61
4.1.4消費者均衡62
4.1.5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與需求曲線64
4.2序數效用理論64
4.2.1無差異曲線65
4.2.2邊際替代率66
4.2.3預算線66
4.2.4消費者均衡68
4.2.5消費者均衡的變動68
4.2.6價格變化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69
小結71
習題72
第5章對供給的深入分析--生產與成本理論73
5.1生產與成本理論的基本概念73
5.1.1生產函數74
5.1.2成本74
5.1.3成本方程與成本函數75
5.1.4收益與利潤76
5.2一種可變要素的合理投入77
5.2.1短期與長期的生產理論77
5.2.2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77
5.2.3邊際報酬遞減規律79
5.2.4生產的三階段80
5.3兩種可變生產要素投入的最佳組合80
5.3.1等產量曲線80
5.3.2等成本線82
5.3.3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82
5.3.4生產擴展線83
5.3.5脊線和生產的經濟區域84
5.3.6規模報酬84
5.4短期成本86
5.4.1短期成本及其分類86
5.4.2短期成本曲線分析90
5.5長期成本91
5.5.1長期總成本91
5.5.2長期平均成本93
5.5.3長期邊際成本95
小結97
習題98
第6章市場結構理論101
6.1完全競爭市場102
6.1.1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102
6.1.2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103
6.1.3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與行業長期供給曲線107
6.1.4完全競爭與市場效率109
6.2壟斷市場110
6.2.1壟斷的形成110
6.2.2壟斷的生產決策111
6.2.3壟斷和市場效率113
6.2.4價格歧視114
6.3壟斷競爭115
6.3.1壟斷競爭的特徵115
6.3.2壟斷競爭廠商的短期與長期均衡116
6.4寡頭壟斷市場118
6.4.1寡頭壟斷市場形成的原因、特徵和分類118
6.4.2合作的均衡118
6.4.3非合作均衡120
6.4.4博弈論122
小結125
習題126
第7章生產要素理論128
7.1生產要素需求128
7.1.1生產要素需求的特性128
7.1.2邊際生產力理論129
7.1.3生產要素需求130
7.2生產要素的供給與均衡價格的決定135
7.2.1生產要素的供給135
7.2.2均衡價格的決定136
7.3勞動市場和工資139
7.3.1勞動的供給與需求139
7.3.2不同市場結構下的工資和就業量的決定141
7.3.3工資的差異143
7.4資本、土地的供給和利息、地租的決定144
7.4.1土地的供給和地租144
7.4.2資本的供給和利息145
7.5收入平等與否的討論146
7.5.1洛倫茲曲線146
7.5.2基尼係數147
小結148
習題148
第8章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150
8.1從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150
8.1.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151
8.1.2從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概述151
8.2一般均衡模型154
8.2.1瓦爾拉斯一般均衡模型155
8.2.2一般均衡實現中的“拍賣人”機制157
8.3一般均衡理論的存在性證明158
8.3.1超額需求函數158
8.3.2瓦爾拉斯定律158
8.3.3一般均衡的存在159
8.3.4一般均衡的應用159
8.4對一般均衡理論的評述159
8.5社會效率的標準:帕累托最優160
8.5.1帕累托最優的含義160
8.5.2帕累托最優狀態的實現條件161
8.6競爭與社會效率的實現166
8.6.1競爭與交換的效率166
8.6.2競爭與生產的效率167
8.6.3競爭與生產和交換的效率168
小結168
習題169
第9章市場邊界與政府微觀政策170
9.1外部性170
9.1.1外部性與市場失靈171
9.1.2對外部性問題的干預173
9.2壟斷177
9.2.1壟斷導致的福利損失177
9.2.2壟斷引起的尋租行為178
9.2.3對壟斷的干預178
9.3公共物品180
9.3.1公共物品的特徵180
9.3.2公共物品與市場失靈181
9.3.3對公共物品的干預182
9.4不完全信息184
9.4.1信息的不完全184
9.4.2信息的不對稱184
9.4.3對不完全信息的干預185
小結186
習題186
第10章微觀經濟學前沿專題188
10.1企業理論188
10.1.1企業的本質188
10.1.2企業的目標191
10.1.3委託代理理論192
10.2行為經濟學197
10.2.1概述197
10.2.2預期理論198
10.3不對稱信息理論200
10.3.1逆向選擇201
10.3.2道德風險203
10.4拍賣理論204
10.4.1拍賣的含義及歷史204
10.4.2拍賣的方式205
10.4.3拍賣的應用206
小結207
習題207
第11章宏觀經濟問題和理論爭論209
11.1宏觀經濟學的起源209
11.1.1宏觀經濟學的誕生209
11.1.2從微觀經濟學到宏觀經濟學:整體大於部分之和210
11.2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問題211
11.2.1宏觀經濟理論研究的主要問題211
11.2.2宏觀經濟政策220
11.3宏觀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的爭論221
11.3.1早期宏觀經濟思想221
11.3.2古典學派理論221
11.3.3凱恩斯主義理論222
11.3.4非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223
小結224
習題224
第12章國民產出與國民總收入的核算225
12.1衡量總產出的指標:國內生產總值225
12.2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227
12.2.1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思想227
12.2.2核算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方法228
12.2.3衡量國民收入的其他指標233
12.3關於國民收入核算的幾點說明235
12.3.1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235
12.3.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37
12.3.3比較不同國家的GDP水平:利用購買力平價方法237
12.3.4GDP統計不足之處238
小結241
習題241
第13章國民產出水平的決定模型243
13.1總需求、總供給與國民產出244
13.1.1總需求、總供給與國民產出的關係244
13.1.2總支出與總收入的關係:引入凱恩斯的45.線圖245
13.2凱恩斯主義宏觀模型248
13.2.1兩部門經濟中國民產出的均衡模型248
13.2.2三部門經濟中國民產出的均衡模型250
13.2.3四部門經濟中國民產出的決定251
13.2.4均衡國民產出的變動251
13.3乘數理論252
13.3.1乘數的概念252
13.3.2其他乘數253
13.4缺口理論與宏觀經濟失衡255
13.4.1均衡國民產出與充分就業國民產出255
13.4.2通貨膨脹缺口和通貨緊縮缺口255
13.5經濟周期波動的凱恩斯主義解釋257
13.5.1經濟周期的定義及階段257
13.5.2加速原理和乘數論的結合:對經濟周期的一種解釋258
小結263
習題263
第14章經濟增長理論264
14.1經濟增長及其源泉264
14.1.1經濟增長的概念及其計算265
14.1.2關於經濟增長的一些觀察結論265
14.1.3經濟增長的源泉267
14.2經濟增長模型267
14.2.1哈羅德-多馬模型267
14.2.2對哈羅德-多馬模型的評價270
14.2.3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271
14.3經濟增長因素分析275
14.3.1索洛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275
14.3.2丹尼森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276
14.4新增長理論模型277
14.4.1新增長理論的主要模型277
14.4.2簡單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AK模型279
14.4.3對新增長理論的評價281
小結282
習題282
第15章金融、貨幣和利率的決定283
15.1金融體系283
15.1.1金融體系的作用283
15.1.2金融中介機構與中央銀行284
15.1.3金融市場287
15.2貨幣需求289
15.2.1貨幣及其職能289
15.2.2貨幣的種類290
15.2.3貨幣需求概述293
15.3貨幣的供給294
15.3.1貨幣的度量294
15.3.2貨幣創造(一)296
15.3.3貨幣創造(二)297
15.4均衡利率水平的決定299
15.4.1古典利率決定理論299
15.4.2凱恩斯利率決定理論299
15.4.3利率的變動300
小結300
習題300
第16章IS-LM模型和AD-AS模型302
16.1產品市場和IS曲線302
16.1.1IS曲線及其推導303
16.1.2IS曲線的斜率305
16.1.3IS曲線的移動305
16.1.4產品市場的失衡305
16.2貨幣市場與LM曲線306
16.2.1LM曲線及其推導306
16.2.2LM曲線的斜率308
16.2.3LM曲線的移動308
16.2.4貨幣市場的失衡308
16.3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同時均衡:IS-LM模型309
16.3.1均衡的形成309
16.3.2非均衡向均衡的調節310
16.3.3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均衡的變動310
16.4總需求-總供給模型312
16.4.1總需求函數與總需求曲線的推導313
16.4.2總供給315
16.4.3總需求和總供給模型318
小結320
習題320
第17章失業與通貨膨脹321
17.1失業321
17.1.1失業與失業率321
17.1.2失業的類型和成因322
17.1.3失業的影響327
17.2通貨膨脹328
17.2.1通貨膨脹的定義和衡量328
17.2.2通貨膨脹的分類330
17.2.3通貨膨脹的影響333
17.3菲利普斯曲線335
17.3.1菲利普斯曲線的由來及其含義335
17.3.2菲利普斯曲線的擴展337
小結339
習題339
第18章宏觀經濟政策341
18.1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和政策原理341
18.1.1宏觀經濟政策目標341
18.1.2宏觀經濟政策原理342
18.2宏觀財政政策342
18.2.1財政收支體系342
18.2.2財政政策的內容344
18.2.3財政政策的實踐346
18.3貨幣政策347
18.3.1貨幣政策的目標347
18.3.2貨幣政策工具348
18.3.3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349
18.3.4貨幣政策的爭論350
18.4政策工具的效果分析351
18.4.1財政政策的效果分析352
18.4.2貨幣政策的效果分析353
18.4.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配合354
18.5經濟增長促進政策355
小結358
習題359
第19章開放的宏觀經濟學360
19.1國際收支與匯率360
19.1.1國際收支平衡360
19.1.2匯率363
19.2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366
19.2.1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概念366
19.2.2BP曲線與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均衡分析367
19.3資本完全流動下的IS-LM-BP模型368
19.3.1固定匯率制下的IS-LM-BP模型368
19.3.2浮動匯率制下的IS-LM-BP模型369
19.4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濟政策370
19.4.1固定匯率制下的財政政策370
19.4.2固定匯率制下的貨幣政策370
19.4.3浮動匯率制下的財政政策371
19.4.4浮動匯率制下的貨幣政策371
小結372
習題373
參考文獻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