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

微觀部分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是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教育部高教司,高鴻業編著。本書主要對第四版進行了一些更改、合併、更新等,主要講述了有關微觀經濟方面的應用、案例等。

內容簡介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充實了第七章第三節寡頭部分的內容。將第四版第八章“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和第九章“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合併為一章,即本版第八章“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擴充了對博弈論的介紹,即將第四版第七章第四節的內容擴充為一章,即本版第十章。第四版第十四章的內容,在表述方式上作了一些調整。在第四版第十六章中增加了一些案例,同時刪去了一些與宏觀經濟理論不大相關的內容。去掉了第四版第十九章“國際經濟的基本知識”。需要這些知識的讀者可以從國際經濟學或國際貿易等課程中吸取到。放棄了第四版第二十章關於IS-LM-BP模型的介紹,取而代之的是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增加了一章,即本版第二十一章“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更新了宏觀部分的一些數據。在總論方面,全書各章均增加了練習題的數量。其次,對第四版第二十三章的部分內容作了一些刪改、更新,以增強時代感。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什麼是西方經濟學
第二節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
第三節 西方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兩個問題
第四節 對西方經濟學應持有的態度
第五節 為什麼學習西方經濟學
第六節 本教材的特點
第二章 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
第一節 微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二節 需求曲線
第三節 供給曲線
第四節 供求曲線的共同作用
第五節 經濟模型、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第六節 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
第七節 運用供求曲線的事例
第八節 蛛網模型(動態模型的一個例子)
第九節 結束語
第三章 效用論
第一節 效用論概述
第二節 無差異曲線
第三節 預算線
第四節 消費者的均衡
第五節 價格變化和收入變化對消費者均衡的影響
第六節 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第七節 從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到市場需求曲線
第八節 不確定性和風險
第九節 結束語
第四章 生產論
第一節 廠商
第二節 生產函數
第三節 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第四節 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第五節 等成本線
第六節 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
第七節 規模報酬
第八節 結束語
第五章 成本論
第一節 成本的概念
第二節 短期總產量和短期總成本
第三節 短期成本曲線
第四節 長期成本曲線
第五節 結束語
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
第一節 廠商和市場的類型
第二節 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第三節 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第四節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給曲線
第五節 完全競爭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
第六節 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第七節 完全競爭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第八節 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
第九節 結束語
第七章 不完全競爭的市場
第一節 壟斷
第二節 壟斷競爭
第三節 寡頭
第四節 不同市場的比較
第五節 結束語
第八章 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第一節 完全競爭廠商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
第二節 完全競爭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第三節 從廠商的需求曲線到市場的需求曲線
第四節 對供給方面的概述
第五節 勞動供給曲線和工資率的決定
第六節 土地的供給曲線和地租的決定
第七節 資本的供給曲線和利息的決定
第八節 洛倫茲曲線和基尼係數
第九節 結束語
第九章 一般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
第一節 一般均衡
第二節 經濟效率
第三節 交換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第四節 生產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第五節 交換和生產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第六節 完全競爭和帕累托最優狀態
第七節 社會福利函數
第八節 效率與公平
第九節 結束語
第十章 博弈論初步
第一節 博弈論和策略行為
第二節 同時博弈:純策略均衡
第三節 同時博弈:混合策略均衡
第四節 序貫博弈
第五節 結束語
第十一章 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第一節 壟斷
第二節 外部影響
第三節 公共物品和公共資源
第四節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
第五節 結束語
第六節 微觀經濟學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