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急進性腎炎的結果 展開

急進性腎炎

急進性腎炎

急進型腎炎是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簡稱,是腎內科常見的急危重症疾病。多見於青中年患者。急進性腎炎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致病微生物感染、接觸某些化學物質、使用過某些藥物等有關。急進性腎炎常在發熱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現尿量減少,甚至無尿、泡沫尿、紅色尿液、頭暈、頭痛等癥狀。本病的治療方法為強化治療和對症治療兩種。本病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若未及時治療,大部分患者於數月內進入透析。如能及時明確診斷和早期強化治療,預后可得到顯著改善,能延緩疾病的進展。

就診科室


● 腎內科

病因


● 急進性腎炎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致病微生物感染、接觸某些化學物質、使用過某些藥物等有關。此外一些因素也可誘發本病。

常見病因

● 遺傳。
● 鏈球菌感染。
● 接觸有機化學溶劑。
● 藥物如丙硫氧嘧啶、肼苯達嗪等。

誘發因素

● 吸煙。
● 吸毒。

癥狀


● 本病起病較急,發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根據免疫病理表現不同可分為3型。我國急進性腎炎以Ⅱ型為主,Ⅰ、Ⅲ型少見。可有以下癥狀。

典型癥狀

● 發熱
● 乏力
● 尿量減少或無尿
● 泡沫尿
● 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

其他癥狀

● 眼部水腫,後期發展至全身水腫
● 頭暈、頭痛
● 噁心、嘔吐
● 心悸

檢查


● 尿液檢查、腎功能檢查、免疫學檢查、B超檢查、腎活組織病理學檢查可幫助診斷疾病。

尿液檢查

● 通過尿液檢查可幫助判斷腎臟功能,有助於診斷急進行腎炎。

腎功能檢查

● 根據血肌酐、血尿素氮、內生肌酐清除率等結果,可協助診斷腎功能是否正常。

免疫學檢查

● 可了解血液中的血清補體、血循環中的免疫複合物及抗體,有助於診斷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分型。

B超檢查

● 通過B超檢查可判斷腎臟大小,判斷腎臟是否存在炎症等,有助於診斷本病。

腎活組織病理學檢查

● 可估計腎臟病變程度、病程階段、治療有效的可能性,有助於確診急進性腎炎。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病程進展速度、典型癥狀及臨床表現,並結合尿液檢查、腎功能檢查、免疫學檢查、B超、腎活組織病理學檢查來確診。
● 尿液檢查:可出現肉眼血尿,鏡下可見大量紅細胞、白細胞和紅細胞管型。尿蛋白呈陽性。
● 腎功能檢查:血肌酐、血尿素氮逐漸升高、內生肌酐清除率逐漸下降。
● 免疫學檢查:Ⅱ型可有血循環免疫複合物陽性,血清補體C3降低;Ⅰ型可有血清腎小球基膜抗體陽性;Ⅲ型常有ANCA陽性。
● B超檢查:半數患者雙側腎臟增大。
● 腎活組織檢查:可見50%以上的腎小球伴有新月體。

鑒別診斷


● 急進性腎炎需要與急性腎小管壞死、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梗阻性腎病、肺出血-腎炎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腎炎、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等疾病相鑒別。
● 出現血尿、蛋白尿、少尿、無尿等癥狀時,應該及時到醫院掛號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 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本病需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和嚴重程度,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一般有強化治療和對症支持治療兩種方法。

強化治療

● 血漿置換療法:可去除體內致病抗體。
● 甲潑尼龍衝擊治療: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可減輕腎臟損害。

對症支持治療

● 利尿:使用呋塞米、螺內酯、氨苯喋啶等利尿葯,促進尿液排出,減輕少尿癥狀。
● 降壓:常用硝苯地平、氯沙坦、伊那普利等藥物,有效緩解患者頭暈、頭痛等高血壓癥狀。
● 抗感染:醫生會根據體內病原體種類選擇合適的抗感染藥物。

危害


● 急進性腎炎,如果未及時診斷、治療,患者多於數周至半年內發展為尿毒症,甚至死亡。

預后


● 治療效果與是否及時診斷和合理的治療、病情的嚴重程度等有關。
● 早期合理治療可使部分患者病情得到緩解,少數患者腎功能可完全恢復。
● 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腎衰竭,預后較差。

預防


●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感冒。
● 戒煙,增強機體抵抗力。
● 減少接觸有機化學溶劑和碳氫化合物的機會。
● 避免濫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