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櫟
殼斗科櫟屬植物
小葉櫟(學名:Quercus chenii Nakai)是殼斗科,櫟屬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樹皮黑褐色,縱裂。小枝較細,葉片寬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略偏斜,雄花軸被柔毛。殼斗杯形,殼鬥上部的小苞片線形,中部以下的小苞片為長三角形,緊貼殼斗壁,堅果橢圓形,果臍微突起,3-4月開花,翌年9-10月結果。
小葉櫟的果實
小葉櫟
落葉喬木,高達30米,樹皮黑褐色,縱裂。小枝較細,徑約1.5毫米。葉片寬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7-12厘米,寬2-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略偏斜,葉緣具刺芒狀鋸齒,幼時被黃色柔毛,以後兩面無毛,或僅背面脈腋有柔毛,側脈每邊12-16條;葉柄長0.5-1.5厘米。雄花序長4厘米,花序軸被柔毛。殼斗杯形,包著堅果約1/3,徑約1.5厘米,高約0.8厘米,殼鬥上部的小苞片線形,長約5毫米,直伸或反曲;中部以下的小苞片為長三角形,長約3毫米,緊貼殼斗壁,被細柔毛。堅果橢圓形,直徑1.3-1.5厘米,高1.5-2.5厘米,頂端有微毛;果臍微突起,徑約5毫米。花期3-4月,果期翌年9-10月。
‧英文名稱 | Small Goosefoot,Figleaved Goosefoot, Koakaza |
‧學名 | Chenopodium serotinum Linn. |
‧科名 | 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屬(Chenopodium) |
‧別名 | 小葉灰藋、小藜、狗尿菜、灰莧頭、麻藷草、灰藋、灰莧頭、麻椔草、粉子葯、灰灰葯。 |
‧原產地 | 西伯利亞、日本及歐洲 |
‧分佈 | 休耕的稻田或菜圃,必定能找得到成群的小葉灰藋族群。 |
‧用途 | 食用:幼苗、嫩莖葉和花穗均是可口的野菜來料理,可炒食或煮湯,亦可腌清漬。 藥用:全草有去濕解毒,解熱,緩瀉之效。治瘡瘍、腫毒、疥癬、膚癢、痔疾、便秘等。 性味:全草:甘、苦、涼。效用:全草:清熱利濕,止癢透疹,解毒,殺蟲。治風熱感冒,肺熱咳嗽,腹瀉,細菌性痢疾,蕁麻疹,疥癬,濕疹,白瘢風,蟲咬傷,濕毒,疥癬搔癢。 |
‧莖 | 莖直立,具多數分枝,高約 30~60 公分。 |
‧葉 | 葉互生,葉柄細長,葉片呈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橢圓形,波狀鋸齒緣。葉背及嫩枝均具綠白色粉霜。 |
‧花 | 花密集成團,由許多灰綠色小花構成密圓錐花序,由頂端及葉腋著生,花灰綠色,無柄,花被 5 片、雄蕊 5 枚。 |
‧果實 | 果實胞果,扁圓形。種子黑色,盤狀。 |
‧特性 | 一年生草本,全株具特殊味道,莖直立,分枝岐多,高 30~60 公分;葉互生,柄細長,長 1~3 公分,葉片呈三角狀卵形,長 2~5 公分,寬 1~3 公分,波狀鋸齒緣。小花聚集成穗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灰綠色,花被 5 枚,無花瓣,雄蕊 5 枚。果實徑約 1 公分,種子細小黑色,盤狀。小葉灰藋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農田短暫的休耕期間,迅速完成萌芽、成長、開花和結果的生命周期。而在春末至秋末的農耕期間種子便進入休眠期,懂得配合農人的作息,使他不會被視為討人厭的雜草。在休耕的稻田或菜圃,必定能找得到成群的小葉灰藋族群。 |
生於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地區,成小片純林或與其它落葉闊葉樹組成混交林。
在四川,小葉櫟的枝、殼斗可用於收斂,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