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均鄉

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下轄鄉

大均鄉位於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城西南,東倚鶴溪鎮,東南連澄照鄉,西南接梧桐鄉,西界雲和縣境,北靠外舍管理區並雲和縣。地勢由西北和東南向中部溪谷傾斜,小溪自西向東北流貫諸水匯入小溪。屬縣中部低山糧、茶、果、畜、葯綜合農業區。

耕地面積3831畝,產糧為主;林地110223畝,產竹、木、毛棕、茶葉、香菇、藥材和柑橘。清屬三都,民國20年(1931)建鄉屬第一區。歷史悠久,文人薈萃,景點名勝,旅遊興旺。古有大均八景:傑閣撐雲,均潭印月,湯尖挺秀,鴉頂開祥,龍崗疊翠,墳樹圍青,屋崖瀑布,洋灘雪浪。

地理環境


大均鄉,位於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城西南。
大均鄉,清屬三都,民國20年(1931)建鄉屬第一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稱大均鄉,鄉人民政府駐大均村,海拔170米,距縣城7.5公里。面積81.7平方公里,東倚鶴溪鎮,東南連澄照鄉,西南接梧桐鄉,西界雲和縣境,北靠外舍管理區並雲和縣。轄大均、洋坑、泉坑、伏葉、大赤坑、梅山、三格、新亭、李寶9個行政村,84個自然村,人口1104戶,1984年曾被稱大均畲族鄉。
地勢由西北和東南向中部溪谷傾斜,小溪自西向東北流貫諸水匯入小溪。屬縣中部低山糧、茶、果、畜、葯綜合農業區。耕地面積3831畝,產糧為主;林地110223畝,產竹、木、毛棕、茶葉、香菇、藥材和柑橘。鄉辦泉坑電站、新亭電站容量390千瓦,縣辦大赤坑一級、二級電站在大赤坑村。
有鄉級教育、文化、衛生、廣播、電影、信用社和郵電設施。大均村觀音閣和浮傘景群為縣城郊區景區,大均漂流、畲族婚嫁等項目受遊客歡迎,旅遊業成為大均的一大特色。大均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公路直通縣城、沙灣,水路可通帆船、木排,交通便利。
大均鄉
大均鄉

獲得榮譽


大均鄉先後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麗水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伏葉村被評為“浙江省民族團結進步小康示範村”。

經濟


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91萬元,人均純收入2223元。

農林資源

全鄉耕地面積3935畝,屬縣中部低山糧、荼、果、畜、葯綜合農業區。林業用地面積110095畝,佔總面積的95、96%,人均25、1畝,森林覆蓋率達91%,現在建成6萬多畝生態公益林。

水利資源

已建成泉坑、新亭、大赤坑一級、二級、銀龍、溪下坑、石銀等電站,裝機容量3280千瓦。正在規劃開發的有25萬千瓦大均電站和2000千瓦均洋電站。

旅遊


大均鄉山水風光秀麗,歷史人文景點古樸,一千多年來是甌江支流小溪流域的水陸交通樞紐,商貿經濟較繁榮,耕讀風尚也很注重,形成了大均人“三桿”的民俗,即筆桿、秤桿、竹桿(撐篙),靠寫契約、文書、做生意和撐船撐排謀生。
在建築上形成具有明清風格的古樸的前店後院式山區商貿古街風貌和石板街面,古樹圍青,李氏宗祠、大均漂流、觀音閣、浮傘祠、大赤坑成美古橋等盡顯畲鄉風情,有“小溪明珠”、“景寧最高學府”、“浙南芙蓉鎮”之美稱。
畲族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傳統悠遠,人文優勢鮮明,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聚集地,曾獲得了麗水“文化示範村”殊榮,入圍浙江省“十大魅力新農村”前三十名,被評為魅力新農村環境優美獎。
同時,大均畲族人口眾多,民族風情濃郁,其4A景區“畲鄉之窗”是縣旅遊業發展總體布局“一心、一區、兩片”中的畲鄉風情旅遊中心區的精品旅遊區,建有4000平方米的停車場,大均漂流,畲族婚俗表演等項目更是廣受各地遊客好評,年接待遊客達13萬人次。

大均八景

大均村歷史悠久,文人薈萃,景點名勝,旅遊興旺。古有大均八景:大均旅遊景點傑閣撐雲
均潭印月
湯尖挺秀
鴉頂開祥
龍崗疊翠
墳樹圍青
屋崖瀑布
洋灘雪浪

社會


城鎮建設

2020年1月,大均鄉入選浙江省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