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陵江鎮
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轄鎮
2012年湖南省行政區劃調整公告(3號),桂陽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如下:將飛仙鎮、余田鄉、十字鄉、古樓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舂陵江鎮。以原飛仙鎮、余田鄉、十字鄉和古樓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舂陵江鎮的行政區域,舂陵江鎮轄62個建制村、4個居委會,總面積258.09平方公里,總人口43379人(2017年),鎮人民政府駐飛仙橋(原飛仙鎮人民政府駐地)。
因舂陵江貫穿境內而得名。
明嘉靖六年(1527),桂陽本州設四鄉47里,飛仙為興義里,民國三年(1914年)桂陽設十二團,興義里(飛仙)為三正團,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飛仙(三正團)改為三正鄉,解放后,一九四九年成產人民辦事處,一九五0年,飛仙鄉,屬桂陽第四區。民國19年屬桂陽縣第二區大乾南團。1958年7月改為飛仙公社,1971年6月更名為飛仙鄉,1995年8月撤鄉設鎮。2012年3月,余田、十字、古樓3鄉與飛仙鎮合併,設舂陵江鎮。
飛仙河壩
舂陵江鎮位於東經112°19′36″~112°35′41″,北緯25°29′15″~26°09′20″。地處桂陽縣西北面,東與浩塘鎮接壤,南與嘉禾縣石橋鄉為鄰,西與永州市新田縣交界,北與流峰鎮交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5.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6.8千米,總面積258.09平方千米。人民政府駐飛仙橋,電話區號0735,郵政編碼424403,距桂陽縣城35千米。
舂陵江鎮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地勢東、西、北三面偏高而南面偏低,最高點位於西南方的蛤蟆嶺,海撥396米,最低處東面的岩口村岩口組,海撥138米。
舂陵江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暖,四季分明,熱量充足,春溫多變,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嚴寒期短。1981~2010年平均氣溫16℃,一月平均氣溫3℃,極端最低氣溫-6℃(2008年1月9日);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達40℃(2004年8月2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5℃。生長期年平均210天,無霜期年平均200天。年平均日照數18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毫米。
舂陵江河由西向東流經境內黃土村龍泉灣組、柏家村、九岐村,栗坪村、江里村、小田村、馬頭村、下沖村、鍾家村,境內全長13千米。
主要有旱澇、低溫等。1938年7月至8月全鎮大旱加瘟疫,死亡1人。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冰凍災害造成3億元的經濟損失。2011年遇百年罕見的旱災。
舂陵江鎮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錳礦、鐵礦等,礦區面積30平方千米,錳礦地質儲量約90萬噸,鐵礦地質儲量約26萬噸。
2012年3月總人口9.3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5萬人,城鎮化率23%。另有流動人口1.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48947人,佔52.4%、女性44464人,佔47.6%。14歲以下20643人,佔22.1%;15-64歲64820人,佔69.4%;65歲以上7948人,佔8.5%。2011年人口出生率9.17‰,死亡率2.79‰,人口自然增長率6.38‰。
43379人(2017年)。
農業
舂陵江鎮擁有耕地面積6.55萬畝,人均0.7畝,其中水田4.7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種植面積7.2萬畝,生產糧食2.9萬噸,人均31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烤煙、玉米、花生。2011年種植烤煙3.4萬畝,生產烤煙8.6萬擔;玉米1.1萬畝,產量0.32萬噸;花生0.55萬畝,產量0.07萬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9.8萬頭,年末存欄5.1萬頭;牛飼養量0.14萬頭,羊飼養量0.62萬隻,家禽飼養量34.3萬羽。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383元。
工業
舂陵江鎮工業以生產陶瓷、紅磚為主。2011年有工業企業316家。工業總產值5.5億元。境內特色工藝產品有陶器和竹器。有已建成規模以上陶瓷廠4家。青口村80%的勞動力有製作竹片席、竹編席、竹麻將席、竹篩子等一技之長,產品暢銷廣東、廣西和港、澳。
舂陵江鎮
商業外貿
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12億元,比上年增長13.13%。有商業網點518個,從業人員1623人;農村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2.65億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1277萬元。2011年末境內有金融機構5個,各類存款餘額3.7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56億元。
該鎮成立以來,鎮黨委政府確立了“控制礦區、穩定邊區、鞏固煙區、服務園區、建設新區”的發展模式,緊緊圍繞打造“邊界名鎮、商貿重鎮、產業大鎮、和諧新鎮、湘南強鎮”的目標,大力發展基礎產業、改善基礎設施,促成了京珠複線鎮內路段的順利貫通。通過半年的平穩過渡,全鎮保持了先穩定后發展的良好態勢,如今高標準、大手筆規劃建設新鎮址、新項目區已在籌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