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鎮

重慶豐都縣三合鎮

三合鎮,是中國重慶市豐都縣下轄的一個街道辦事處,豐都縣政府駐地。三合街道,隸屬於重慶市豐都縣,地處豐都縣城,東與雙路鎮連接,南與包鸞鎮相鄰,西與湛普鎮接壤,北臨長江,與名山街道隔江相望,於2009年12月4日撤鎮設街道。

全鎮幅員面積78.1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85個村民小組、10個社區居委122個居民小組。

三合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

街道概況


三合鎮位於美麗的歷史文化名城、三峽移民搬遷大縣--豐都縣城,是一個新建的新興移民重鎮,是豐都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幅員面積78.1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85個村民小組、10個社區居委122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06743多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0571人,農業人口26172人),城區面積4.04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23812.5畝,森林面積24465畝,森林覆蓋率達21%。

移民情況


作為未來庫區明珠的三合鎮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優越、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三合鎮肩負神聖的特殊使命、地處優越的獨特區位、面臨艱巨的發展重任,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移民大鎮。三合鎮10餘萬人口中,各類移民佔到80%,移民構成情況也較複雜,有農村移民、佔地移民、舊縣城南遷居民、關破企業職工、購房進城移民等。農村移民涉及9個村32個社,淹沒房屋5.4萬平方米。共完成農村移民安置2727人,復建房屋20.44萬平方米;生產安置1445人,基本屬就地后靠,以農安置為主,人均耕地面積達到人平0.5畝以上。目前二、三、四期移民生產和生活安置已全部完成。佔地移民安置涉及新縣城3.34平方公里範圍內5個村23個社,共拆遷房屋面積14萬平方米,復建房屋面積50.7萬平方米;實施生活安置5787人,其中自購房安置2120人、自建房安置2735人、統建房安置932人;實施生產安置5172人,其中貨幣安置、自謀職業4494人,儲蓄式養老保險安置681人。該鎮在完成了移民“搬得出”任務后,把移民安穩致富便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根據我們對全鎮佔地移民、純居民、關破企業移民(簡稱“三類對象”)的就業、生活等情況的調查,全鎮“三類”對象達到1.2萬戶35622人,占縣城總戶數和總人口的49%和42%(純居民5140戶17738人,佔地移民2848戶5787人,關破企業下崗職工4318人),其中貧困人口佔到5499人,特困人口601人;“三類”對象中適齡就業人口20060人,其中就業的僅有8307人。“三類”對象移民普遍存在文化偏低、技能單一,觀念守舊、缺乏與時俱進的思想和能力,加之經濟發展還比較滯后,暫時還無法給移民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我們面臨的移民安穩致富任務艱巨而繁重。艱巨的任務,就是神聖的使命。全鎮一班人從講政治、顧大局和維護三合整體形象的高度出發,負重拼搏,加壓驅動,切實繃緊每一根神經,自始至終把移民安穩致富工作作為全鎮的全局和大事來抓。

建設沿革


民國十九年(1930年),境域屬第五區。民國二十年(1931年)9月,隸屬第二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月,隸屬新建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9月,隸屬第一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1月,隸屬第二指導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隸屬第五指導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隸屬第一指導區。
1949年12月,隸屬第二區。
1950年4月,隸屬第七區。
1952年11月,隸屬第十二區。
1955年12月,併入新建鄉。
1958年9月,併入上游公社。
1992年9月,併入匯南鄉。
1998年11月,新建、匯南2鄉和雙路鎮、湛普鎮的部分村合併,設置三合鎮。
2009年12月,撤三合鎮,改設為三合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三合街道下轄濱江東路、濱江中路、濱江西路、平都東路、平都中路、平都西路、南天湖東路、南天湖中路、南天湖西路、雪玉路,烏龍、瓜草灣、峽南溪、丁庄14個社區,童仙寨、雙廟、匯南、峰頂、新建、鹿鳴岩、刀溪、啄木嘴、羅山9個行政村;下設151個居民小組、5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三合街道下轄22個社區、4個行政村:濱江東路社區、濱江中路社區、濱江西路社區、平都東路社區、平都中路社區、平都西路社區、南天湖東路社區、南天湖中路社區、南天湖西路社區、雪玉路社區、瓜草灣社區、峽南溪社區、丁庄社區、匯南社區、新建社區、童仙寨社區、雙廟社區、峰頂社區、洋河社區、龍城社區、龍王沱社區、金龍社區、鹿鳴岩村、刀溪村、啄木嘴村、羅山村,街道辦事處駐豐都平都大道西段50號。

地理環境


三合街道地處豐都縣中部,東與雙路鎮連接,南與包鸞鎮相鄰,西與湛普鎮接壤,北臨長江,與名山街道隔江相望,幅員面積78.1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三合街道總人口13197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000人,城鎮化率68.2%;另有流動人口5968人。總人口中,男性65457人,佔49.6%;女性66514萬人,佔50.4%;14歲以下23471人,佔17.7%;15—64歲95304人,佔72.2%;65歲以上13196人,佔10.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6.69萬人,佔99.9%;有土家、羌、高山、哈尼、回、蒙古等13個少數民族,共190人,佔0.1%。2011年,三合街道人口出生率7.7‰,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3.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691.9人。

經濟


2011年,三合街道財政總收入9868.7萬元,比2010年增長12.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384.6萬元,比2010年增長11.3%;人均財政收入952元,比2010年增長15.6%。2011年,三合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5124元。
三合街道產業結構以商貿為主。2019年末,三合街道共有各類規模以上企業163家,其中商貿企業84家,建築業及房地產企業36家,工業企業14家,大個體29家。2019年,三合街道GDP預計可達62.73億元,同比增長10.8%;規上工業總產值10.6億元,同比增長13.5%;農業總產值2.53億元,增幅達4.62%;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萬元,增幅10.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3.36萬元,增幅1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億元,同比增長13.8%。
2012年,三合街道以啄木嘴村為主,發展紅高粱5000畝;以刀溪村、羅山村為主,發展紅紅薯種植000畝;以匯南村為主,發展蔬菜種植3000畝,新建蔬菜大棚40個;以丁庄社區、雙廟村為中心,發枇杷種植杷5000畝;以童仙寨、峰頂村為主,發展肉兔、食用菌產業。
三合街道是豐都縣工業生產基地,形成了以食品、紡織、機械、船舶、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三合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9.3億元,比2010年增長16.8%,工業增加值1562.4萬元。2011年,三合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職工78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1億元,比2010年增長26.3%,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36家,職工583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7.8億元,比2010年增長28.4%;銷售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的企業506家,其中100萬元以上的128家,50萬元以上的136家,10萬元以上的360家。
2011年末,三合街道有商業網點27個,職工1073人;已成為豐都縣商品集散地。2011年,三合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040萬元,比2010年增長2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548.5萬元,比2010年增長23.6%。
2011年,三合街道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14.9億元,比2010年增長11.5%,占生產總值的36.5%,實現稅收3.3億元。2011年末,三合街道存款餘額為98.5億元,比2010年增長17.7%;人均儲蓄5.9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5.9億元,比2010年增長13.8%。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三合街道有幼兒園30所,在園幼兒800人,專任教師85人;小學25所,在校生1.2萬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456人,專任教師54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8%,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560人,專任教師24人;有各級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15所。2011年,三合街道教育經費達964.5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68.8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964.5萬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3%、1%、3%;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84.3%,比2010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

科技事業

2011年末,三合街道有科技人才34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5人,經營管理人才30人,技能人才225人,農村實用人才7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三合街道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演職人員500人,電影公司1個,電影放映單位3個,電影院1座,座位500個,年放映800場次,觀眾達2萬人次;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4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5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64人,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1%,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2人。2011年末,三合街道有體育場地10處,100%的城市社區和86%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3.5%。2011年末,三合街道廣播入戶率99.3%,通響率98.6%;有線電視用戶數為6.6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三合街道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42個,病床2245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800張,固定資產總值165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869人,其中執業醫師324人,執業助理醫師286人,註冊護士259人。2011年,三合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萬人次,住院手術785台次,出院病人2.1萬人次。三合街道重點醫院有中山醫院、仁愛醫院。2011年,三合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5/10萬,參合率97.5%。

社會保障

2011年,三合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4859戶,人數8220人,支出2118.6萬元,比2010年增長2.8%,月人均187元,比2010年增長2.4%;城市醫療救助42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00人次,共支出68萬元,比2010年增長1.7%;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90人次,支出19萬元,比2010年增長1.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74戶,人數1267人,支出183萬元,比2010年增長3.2%,月人均80元,比2010年增長1.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4人,支出12萬元,比2010年增長1.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0人,支出36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村醫療救助8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500人次,共支出598萬元,比2010年增長3.4%;農村臨時救濟54人次,支出6萬元,比2010年增長1.7%;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1200人;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976萬元,比2010年增長5.7%,基金支出合計563萬元,比2010年增長5.1%。
2011年末,三合街道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7500人,比2010年末增加1007人,其中參保職工82人,參保離退休人員51人,分別比2010年末增加9人和10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8人,比2010年末增加4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875人,比2010年末增加43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4人,比2010年末增加5人。

交通


三合街道有省道S105、S103經過境內。

所獲榮譽


2020年10月,豐都縣三合街道南天湖東路社區黨委被授予“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