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鎮

四川省成都市簡陽市轄鎮

三合鎮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簡陽市,位於簡城東北23公里,面積41平方公里,所轄13個村,135個社,人口12257人(2020年),黨支部19個,黨員816人。全鎮有耕地面積有31152畝,人均1.35畝,其中田7306畝,常年外出務工達6200餘人,鄉鎮以建築建材,農產品加工為主。三合鎮人民政府位於該鎮南街119號。

歷史沿革


1935年置三合鄉,1936年改共和鎮,1945年復置鄉,1961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三合場公社,1984年置三合場鄉,1992年建三合鎮。

地理環境


位於四川省簡陽市東北部與金堂交界處,東接雲龍鎮,南連禾豐鎮,西臨平武鎮,北靠踏水鎮,距簡陽市區26公里,距成都市區83公里。
三合鎮中心小學
三合鎮中心小學

行政區劃


轄石嶺、馬騾、利木、水磨、靖水、小型、塘壩、大佛寺、金明、斑竹、民安、沙河石、馬井13個村委會。
斑竹村石嶺村
大佛村馬騾村
金明村利木村
塘壩村水磨村
民安村靖水村
沙河村小型村
石馬井村

政治


鎮黨委書記曾從魯,鎮長羅韓明。
三合鎮
三合鎮

經濟


三合鎮積極對接上級部門,結合鎮情特徵,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確定了特色種植和現代養殖相結合的總體思路和發展路徑。科學制定全鎮農業生產計劃,有效促進現代農業、無公害栽培等先進技術的推廣指導和優質高產品種的培育種植。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10公頃,超出市級下達任務10%。完成退耕還林1300餘畝。引進業主發展特色種植產業藤椒4300畝,青花椒種植2000餘畝,紅桔300畝,愛媛柑橘50畝。注重品牌培育,“小獼家”獼猴桃、“簡麻”藤椒油等自有品牌效益開始顯現。全鎮共有大型規模化養殖場4家,年出欄生豬2萬頭、簡州大耳羊2000隻。2021年計劃在金堂縣雲合鎮雲橋社區和簡陽市三合鎮塘壩村打造成都見蓉生態康養園,推動特色種養業、休閑農業、康養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計劃總投資6200萬元,佔地約2000畝,前期規劃編製已完成,已採用流轉和代種方式發展特色種植1200畝,相關土地利用規劃調整正在報批。
三合鎮[四川省成都市簡陽市三合鎮]
三合鎮[四川省成都市簡陽市三合鎮]

社會


環境保護

三合鎮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不斷完善豐富環境治理體系,利用制度管控、現代科技切實增強全鎮環境監測、治理能力。認真記錄、妥善處置各類環境問題舉報線索,定期派出督查專班對全鎮企業、在建工地等重點責任主體進行檢查。相繼建成投用污水處理廠改造、生活垃圾中轉站等環保設施項目。積極開展鎮域河道整治工作,相繼開展河湖清“四亂”排查、河湖清專項清理活動,定期組織打撈清理河道漂浮物20餘次,累計清理各類垃圾3.05噸、水葫蘆36.8噸。堅持標本兼治,注重源頭和河道兩岸治理,改建排污管網3.2千米,整治場鎮入河直排口7處,有效消除劣V類黑臭水質,全鎮水生態治理得到明顯好轉,其中陽化河流域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II類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堅持常態推進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截至2020年,累計完成1150戶的廁改工作,年度污染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順利通過人居環境成果驗收。

人口


2021年6月28日,簡陽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三合鎮人口數為12257人。

社會保障

依託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村組道路路網進一步完善,硬化2019年批次村組道路25公里,禾塘路升級改造項目有序推進,已完成15公里草油路施工。全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總投資700萬元的塘壩村新建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整體完工,有效改善灌溉面積4000餘畝,幫助群眾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水利設施瓶頸問題,4個村共計2600戶農民得到直接和間接受益,新建提灌站5座,山坪塘清淤8口,新建蓄水池11口。正在積極對接市級部門,加快高標農田項目(三合片區)啟動實施,進一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民生福祉

社會保障方面,截至2020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4686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245人,城鄉低保共322戶433人,殘疾人兩項補貼覆蓋413人,完成重殘資助29人。電子社會保障卡申領4215人份,申領率30.1%,居全市第三。就業方面,相繼開展今冬明春農民工五大專項行動、就業創業服務攻堅季行動,幫助100餘名群眾實現再就業,積極組織針對貧困戶的就業崗位培訓11次,申報公益性崗位37人,7項四川省級、成都市級民生工程及民生實事項目超額完成。文體方面,舉辦“愛成都·迎大運”運動嘉年華、農民“讀書月”等各類文體活動共計110場次。教育方面,沙河小學撤併到塘壩九義校,中心小學已完成外牆裝飾,師生教學環境得到大幅改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三合初中2020年中考位居學區第一。

脫貧攻堅

三合鎮狠抓脫貧攻堅,堅持把困難群眾切身利益擺到首要位置,建立完善《三合鎮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計劃》等長效機制保障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每年認真組織開展脫貧戶收入、住房、教育等方面問題自查自改,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通過機械拆除、雙掛鉤項目覆蓋、土坯房改造行動等方式全面提升農村住房安全,累計投入資金1648.68萬元完成村級道路和水利建設等基礎設施。全鎮2014年脫貧120戶326人、2016年脫貧246戶751人、2017年脫貧272戶696人,石馬井村、塘壩村2個省定貧困村分別於2016年、2017年實現脫貧摘帽,2017年底,實現全鎮所有貧困對象脫貧退出。2020年底,全鎮635戶1729名一般脫貧戶通過脫貧成效考核驗收。至此,脫貧攻堅圓滿收官。